一种军用反坦克导弹观瞄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55320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军用反坦克导弹观瞄镜,包括观瞄镜本体和快速固定机构,主体舱的内部依次设置有控制面板、电池和显示机构,主体舱一侧的边角设置有按键开关,主体舱的背面设置有目镜头,快速固定机构包括两个倒U形固定板,两个倒U形固定板的内部均设置有异形夹持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军用反坦克导弹观瞄镜,通过在主体舱一侧设置有快速固定机构,使其需要固定时,将快速固定机构的异形夹持板对准反坦克导弹筒的外部,异形夹持板受力扩开,弹簧受力收缩,将其固定夹持在外部,然后弹簧复位对其位置进行限位固定,此种军用反坦克导弹观瞄镜,结构新颖,制造成本低廉,可以快速、轻松固定在反坦克导弹筒的外部。轻松固定在反坦克导弹筒的外部。轻松固定在反坦克导弹筒的外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军用反坦克导弹观瞄镜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观瞄镜
,具体为一种军用反坦克导弹观瞄镜。

技术介绍

[0002]反坦克导弹是用于击毁坦克和其它装甲目标的导弹,20世纪50年代中期由法国率先投入使用,继而在众多国家掀起研制高潮。其发展经历了三代,到现在已经成为最有效的反坦克武器,反坦克导弹主要由战斗部、动力装置、弹上制导装置和弹体组成。战斗部通常采用空心装药聚能破甲型。有的采用高能炸药和双锥锻压成形药型罩,以提高金属射流的侵彻效率。还有的采用自锻破片战斗部攻击目标顶装甲。
[0003]目前传统的观瞄镜通常与反坦克导弹筒配套一体固定在其外部,因此当观瞄镜损坏需要维修时由于不便拆卸导致诸多不便。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军用反坦克导弹观瞄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5]本技术一种军用反坦克导弹观瞄镜,括观瞄镜本体和快速固定机构,所述观瞄镜本体包括一个主体舱,所述主体舱的内部依次设置有控制面板、电池和显示机构,所述主体舱一侧的边角设置有按键开关,所述主体舱的背面设置有目镜头,所述目镜头的背面设置有眼罩,所述目镜头的内部依次设置有第一目镜和第二目镜,所述主体舱的正面设置有物镜头,所述物镜头外部的一侧设置有调节转轴,所述物镜头底部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带,所述连接带的底部设置有保护罩,所述物镜头的内部依次设置有第一物镜和第二物镜,所述主体舱的另一侧设置有快速固定机构,所述快速固定机构包括两个倒U形固定板,两个所述倒U形固定板的内部均设置有异形夹持板,两个所述异形夹持板两端的顶部和底部位于两个倒U形固定板内部的一侧均设置有弹簧。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控制面板、电池和显示机构的外部均与主体舱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显示机构分别与控制面板和电池电性连接。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按键开关的一侧与主体舱一侧的边角固定连接,所述按键开关与控制面板电性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眼罩一侧与物镜头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眼罩采用橡胶材料制成。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目镜和第二目镜的外部均与目镜头的内壁固定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物镜和第二物镜的外部内部均与物镜头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调节转轴与物镜头外部的一侧转动连接。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保护罩的顶部与连接带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带的底部与物镜头底部的一侧固定连接。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倒U形固定板均通过里连接块与主体舱的另一侧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异形夹持板的一侧均与两个倒U形固定板内部的一侧固定连接,四个所述弹簧顶端和底端分别与两个异形夹持板两端的顶部和底部和两个倒U形固定板内部另一侧的顶部和底部固定连接。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种军用反坦克导弹观瞄镜,通过在主体舱一侧设置有快速固定机构,使其需要固定时,将快速固定机构的异形夹持板对准反坦克导弹筒的外部,用力推,异形夹持板受力扩开,弹簧受力收缩,将其固定夹持在外部,然后弹簧复位对其位置进行限位固定,需要拆卸时,用力一拔即可轻松拆卸,此种军用反坦克导弹观瞄镜,结构新颖,制造成本低廉,可以快速、轻松固定在反坦克导弹筒的外部。
附图说明
[001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5]图1是本技术一种军用反坦克导弹观瞄镜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一种军用反坦克导弹观瞄镜的内部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一种军用反坦克导弹观瞄镜的快速固定机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观瞄镜本体;2、快速固定机构;201、倒U形固定板;202、异形夹持板;203、弹簧;3、主体舱;4、控制面板;5、电池;6、显示机构;7、按键开关;8、目镜头;9、眼罩;10、第一目镜;11、第二目镜;12、物镜头;13、调节转轴;14、连接带;15、保护罩;16、第一物镜;17、第二物镜。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0]实施例:如图1

图3所示,本技术一种军用反坦克导弹观瞄镜,包括观瞄镜本体1和快速固定机构2,观瞄镜本体1包括一个主体舱3,主体舱3的内部依次设置有控制面板4、电池5和显示机构6,主体舱3一侧的边角设置有按键开关7,主体舱3的背面设置有目镜头8,目镜头8的背面设置有眼罩9,目镜头8的内部依次设置有第一目镜10和第二目镜11,主体舱3的正面设置有物镜头12,物镜头12外部的一侧设置有调节转轴13,物镜头12底部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带14,连接带14的底部设置有保护罩15,物镜头12的内部依次设置有第一物镜16和第二物镜17,主体舱3的另一侧设置有快速固定机构2,快速固定机构2包括两个倒U形固定板201,两个倒U形固定板201的内部均设置有异形夹持板202,两个异形夹持板202两端的顶部和底部位于两个倒U形固定板201内部的一侧均设置有弹簧203。
[0021]其中,控制面板4、电池5和显示机构6的外部均与主体舱3的内壁固定连接,显示机构6分别与控制面板4和电池5电性连接,通过显示机构6分别与控制面板4和电池5电性连接,使其显示机构机构6能够正常工作,以保证正常接收图像。
[0022]其中,按键开关7的一侧与主体舱3一侧的边角固定连接,按键开关7与控制面板4电性连接,通过按键开关7与控制面板4电性连接,使其打开关闭控制其观瞄镜本体1运转工作。
[0023]其中,眼罩9一侧与物镜头12的背面固定连接,眼罩9采用橡胶材料制成,通过眼罩9一侧与物镜头12的背面固定连接,眼罩9采用橡胶材料制成,使其观瞄时,眼镜能够舒服的贴合在眼罩9的内部。
[0024]其中,第一目镜10和第二目镜11的外部均与目镜头8的内壁固定连接,通过第一目镜10和第二目镜11的外部均与目镜头8的内壁固定连接,使其通过第一目镜10和第二目镜11观看显示机构6呈现的图像。
[0025]其中,第一物镜16和第二物镜17的外部内部均与物镜头12的内部固定连接,调节转轴13与物镜头12外部的一侧转动连接,通过设有的第一物镜16和第二物镜17和调节转轴13,使其将标本放大显示。
[0026]其中,保护罩15的顶部与连接带14的底部固定连接,连接带14的底部与物镜头12底部的一侧固定连接,通过物镜头12底部一侧设置的连接带14和保护罩15,使其保护物镜头12的正面不受损坏。
[0027]其中,两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军用反坦克导弹观瞄镜,其特征在于:包括观瞄镜本体(1)和快速固定机构(2),所述观瞄镜本体(1)包括一个主体舱(3),所述主体舱(3)的内部依次设置有控制面板(4)、电池(5)和显示机构(6),所述主体舱(3)一侧的边角设置有按键开关(7),所述主体舱(3)的背面设置有目镜头(8),所述目镜头(8)的背面设置有眼罩(9),所述目镜头(8)的内部依次设置有第一目镜(10)和第二目镜(11),所述主体舱(3)的正面设置有物镜头(12),所述物镜头(12)外部的一侧设置有调节转轴(13),所述物镜头(12)底部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带(14),所述连接带(14)的底部设置有保护罩(15),所述物镜头(12)的内部依次设置有第一物镜(16)和第二物镜(17),所述主体舱(3)的另一侧设置有快速固定机构(2),所述快速固定机构(2)包括两个倒U形固定板(201),两个所述倒U形固定板(201)的内部均设置有异形夹持板(202),两个所述异形夹持板(202)两端的顶部和底部位于两个倒U形固定板(201)内部的一侧均设置有弹簧(20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军用反坦克导弹观瞄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面板(4)、电池(5)和显示机构(6)的外部均与主体舱(3)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显示机构(6)分别与控制面板(4)和电池(5)电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学俊朱玉峰顾春青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武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