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FBF微流化球膜多效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75429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FBF微流化球膜多效水处理装置,包括按水流方向依次布置的消氧混合单元、流化膜脱氮单元、沉淀单元和清水存储单元;消氧混合单元的上部设有进水结构,底部设有出水结构,所述消氧混合单元内设有用于消氧释气的搅拌装置;流化膜脱氮单元包括多个分级布置的脱氮池体,每级的所述脱氮池体内设有流化孔球填料,第一级的脱氮池体的进水结构位于所述脱氮池体的底部,并通过管路与所述消氧混合单元的出水结构连接,最后一级的脱氮池体的出水结构位于所述脱氮池体的上部;所述沉淀单元的上部设有进水结构和出水结构,所述沉淀单元的中上部设有斜管/板层;所述清水存储单元与所述沉淀单元的出水结构连接,用于接收清水。水。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FBF微流化球膜多效水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FBF(流体球膜过滤器,Fluid

ball Film Filter)微流化球膜多效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脱氮滤池常常采用单级的下向流过水,难以维持恒水位过滤,由于跌氧或夹带溶解氧,脱氮脱气效果不佳,且滤料采用小粒径的石英砂等,容易造成淤堵严重,频繁进行气水反洗,也极易造成生物膜的脱氮微生物流失。且采用外碳源加药,往往在去除TN(总氮,Total Nitrogen)的同时,造成COD(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的出水穿透,难以协同进行TN/COD等多污染物的协同净化。
[0003]现有上向流反硝化DN滤池、下向流反硝化DN滤池、或深床脱氮滤池,起到针对单一TN指标进行脱氮功能,但往往脱氮效果不佳,或脱氮效果好时、碳源投加控制过量易造成COD穿透,或由于反洗不好造成SS(悬浮物,Suspended Solids)的问题或滤料堵塞、反洗跑料、脱气驱氮效果不佳、反洗生物膜沉降性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FBF微流化球膜多效水处理装置,以消除或改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个或更多个缺陷。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FBF微流化球膜多效水处理装置包括按水流方向依次布置的消氧混合单元、流化膜脱氮单元、沉淀单元和清水存储单元;所述消氧混合单元的上部设有进水结构,底部设有出水结构,所述消氧混合单元内设有用于消氧释气的搅拌装置;所述流化膜脱氮单元包括多个分级布置的脱氮池体,每级的所述脱氮池体内设有流化孔球填料,第一级的脱氮池体的进水结构位于所述脱氮池体的底部,并通过管路与所述消氧混合单元的出水结构连接,最后一级的脱氮池体的出水结构位于所述脱氮池体的上部;所述沉淀单元的上部设有进水结构和出水结构,所述沉淀单元的中上部设有斜管/板层;所述清水存储单元与所述沉淀单元的出水结构连接,用于接收清水。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级的脱氮池体内布置有第一孔径的流化孔球填料,最后一级的脱氮池体内布置有第二孔径的流化孔球填料,第一孔径大于第二孔径。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流化膜脱氮单元包括三个分级布置的脱氮池体,每级的所述脱氮池体内还设有固定布置的拦截网格架,所述拦截网格架位于所述流化孔球填料的上下侧,用于支撑和固定所述流化孔球填料,所述拦截网格架也水平布置在所述流化孔球填料的中部,将所述流化孔球填料分为至少两层。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流化膜脱氮单元的三个所述脱氮池体分别为一级脱氮池体、二级脱氮池体和三级脱氮池体,三个所述脱氮池体共壁布置;所述一级脱氮池体底部的进水结构为第一布水装置,所述第一布水装置位于所述流化孔球填料的下方;所述二级脱
氮池体与所述一级脱氮池体的过流通道位于脱氮池体的上部,所述二级脱氮池体的上部设有与过流通道连接的第二布水装置,所述第二布水装置位于所述流化孔球填料的上方;所述三级脱氮池体与所述二级脱氮池体的过流通道位于脱氮池体的下部,所述三级脱氮池体的上部设有与过流通道连接的第三布水装置,所述第三布水装置位于所述流化孔球填料的下方;所述第一布水装置、第二布水装置和第三布水装置包括网状支管路,所述网状支管路具有均匀的开孔。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沉淀单元内设有竖直布置且从所述斜管/板层穿过的中心紊流筒,所述中心紊流筒的上端与所述沉淀单元的进水结构连接,所述中心紊流筒内部设有相互错位布置的跳板,所述中心紊流筒的底部具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低于所述斜管/板层,所述中心紊流筒的出水口的下方设有消能锥体。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沉淀单元的底部设有利于悬浮物或污泥沉降的斜坡及集泥锥斗,所述沉淀单元的底部设有排泥管路和用于流化膜脱氮单元的反洗废水排水管路(兼作沉淀单元排空管路);所述排泥管路用于排出剩余污泥,所述排泥管路上设有剩余污泥泵;所述反洗废水排水管路(兼作排空管路)上设有反洗排水阀(兼作排空阀)。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沉淀单元设置投料加药装置,可同步协同投加除磷剂、COD吸附剂、混凝剂、消氧剂等不同的材料,适应不同目标污染物去除场景,特别针对TP、COD、SS污染物具有协同净化功能,也能针对脱落生物膜改善沉淀效果、降低脱氮滤池内的DO和ORP等抑制反硝化效能的不利因子。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FBF微流化球膜多效水处理装置还包括污泥回流管路,所述污泥回流管路从所述沉淀单元的底部连接至所述消氧混合单元,所述污泥回流管路上设有污泥回流泵。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消氧混合单元的出水结构与所述流化膜脱氮单元的进水结构通过过流管路连接;所述FBF微流化球膜多效水处理装置设有与所述过流管路连接的碳源投加装置,所述过流管路上设有管道混合器和自清洗过滤器。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FBF微流化球膜多效水处理装置还设有气相供应装置,所述气相供应装置包括第一风机、第二风机和底部配气管路,所述第一风机的功率大于所述第二风机的功率。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部配气管路分别布置在所述一级脱氮池体、二级脱氮池体和三级脱氮池体的底部,在所述一级脱氮池体、三级脱氮池体底部的底部配气管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布水装置、第三布水装置的下方;所述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并联的连接在气相总管上,所述一级脱氮池体、二级脱氮池体和三级脱氮池体的底部配气管路通过气相支管与所述气相总管连接;所述第一风机用于对所述脱氮池体的气洗,所述第二风机用于脱氮池体的微曝气流化搅拌。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FBF微流化球膜多效水处理装置设有水反洗装置,所述水反洗装置包括自所述清水存储单元连接至所述流化膜脱氮单元底部的水反洗管路,所述水反洗管路上设有反洗泵。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FBF微流化球膜多效水处理装置设有投料加药装置,所述投料加药装置包括储料罐和从所述储料罐连接至所述中心紊流筒的顶部的输送管路,所述输送管路上设有投料泵和流量计。
[0019]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FBF微流化球膜多效水处理装置,可获得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0020]本技术实施例的FBF微流化球膜多效水处理装置,在流化膜脱氮单元布置流化孔球填料,利用填料上的生物膜微环境使得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得以实现,且脱氮池体多级布置,使得反硝化菌大量富集,工艺硝化性能得到强化。
[0021]本技术的附加优点、目的,以及特征将在下面的描述中将部分地加以阐述,且将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研究下文后部分地变得明显,或者可以根据本技术的实践而获知。本技术的目的和其它优点可以通过在书面说明及其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具体指出的结构实现到并获得。
[0022]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的是,能够用本技术实现的目的和优点不限于以上具体所述,并且根据以下详细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FBF微流化球膜多效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FBF微流化球膜多效水处理装置包括按水流方向依次布置的消氧混合单元、流化膜脱氮单元、沉淀单元和清水存储单元;所述消氧混合单元的上部设有进水结构,底部设有出水结构,所述消氧混合单元内设有用于消氧释气的搅拌装置;所述流化膜脱氮单元包括多个分级布置的脱氮池体,每级的所述脱氮池体内设有流化孔球填料,第一级的脱氮池体的进水结构位于所述脱氮池体的底部,并通过管路与所述消氧混合单元的出水结构连接,最后一级的脱氮池体的出水结构位于所述脱氮池体的上部;所述沉淀单元的上部设有进水结构和出水结构,所述沉淀单元的中上部设有斜管/板层;所述清水存储单元与所述沉淀单元的出水结构连接,用于接收清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FBF微流化球膜多效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级的脱氮池体内布置有第一孔径的流化孔球填料,最后一级的脱氮池体内布置有第二孔径的流化孔球填料,第一孔径大于第二孔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FBF微流化球膜多效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化膜脱氮单元包括三个分级布置的脱氮池体,每级的所述脱氮池体内还设有固定布置的拦截网格架,所述拦截网格架位于所述流化孔球填料的上下侧,用于支撑和固定所述流化孔球填料,所述拦截网格架也水平布置在所述流化孔球填料的中部,将所述流化孔球填料分为至少两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FBF微流化球膜多效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化膜脱氮单元的三个所述脱氮池体分别为一级脱氮池体、二级脱氮池体和三级脱氮池体,三个所述脱氮池体共壁布置;所述一级脱氮池体底部的进水结构为第一布水装置,所述第一布水装置位于所述流化孔球填料的下方;所述二级脱氮池体与所述一级脱氮池体的过流通道位于脱氮池体的上部,所述二级脱氮池体的上部设有与过流通道连接的第二布水装置,所述第二布水装置位于所述流化孔球填料的上方;所述三级脱氮池体与所述二级脱氮池体的过流通道位于脱氮池体的下部,所述三级脱氮池体的上部设有与过流通道连接的第三布水装置,所述第三布水装置位于所述流化孔球填料的下方;所述第一布水装置、第二布水装置和第三布水装置包括网状支管路,所述网状支管路具有均匀的开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FBF微流化球膜多效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单元内设有竖直布置且从所述斜管/板层穿过的中心紊流筒,所述中心紊流筒的上端与所述沉淀单元的进水结构连接,所述中心紊流筒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富海李宏杰王东立
申请(专利权)人:中持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