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以在明室操作的新型医用激光胶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5388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属于医疗器械耗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以在明室操作的新型医用激光胶片,其技术方案是:包括胶片本体,所述胶片本体两端均设有摩擦片,所述胶片本体顶端两端的摩擦片中间开设有打印区域,所述打印区域靠近两侧均设有打印区限位识别结构,所述胶片本体包括基材层,所述基材层顶端固定粘接有打印层,所述打印层包括纳米氧化硅成像层,所述纳米氧化硅成像层远离基材层一侧固定粘接有纳米氧化铝吸墨涂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胶片顶端底端两侧分别固定粘接摩擦片、第二摩擦片增大摩擦力与通孔方便固定,通过打印区限位识别结构进行区域限位,避免胶片的两端光滑医生固定不方便,胶片打印偏移,提高打印质量。印质量。印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以在明室操作的新型医用激光胶片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耗材
,具体涉及一种可以在明室操作的新型医用激光胶片。

技术介绍

[0002]100余年来,用作医疗用的X射线摄影胶片诊断操作过程的装片、摄影、取片、冲洗等步骤均在暗室操作完成,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胶片显像过程更趋成熟。
[0003]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现有的医用激光胶片拐角尖锐容易造成使用人员受伤,胶片的两端光滑医生固定不方便,并且胶片上没有打印定位结构,造成打印偏移,影响打印质量,造成材料浪费。
[0004]因此,技术一种可以在明室操作的新型医用激光胶片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可以在明室操作的新型医用激光胶片,通过在胶片顶端底端两侧分别固定粘接摩擦片、第二摩擦片增大摩擦力与通孔方便固定,通过打印区限位识别结构进行区域限位,以解决胶片的两端光滑医生固定不方便,并且胶片上没有打印定位结构,造成打印偏移,影响打印质量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以在明室操作的新型医用激光胶片,包括胶片本体,所述胶片本体两端均设有摩擦片,所述胶片本体顶端两端的摩擦片中间开设有打印区域,所述打印区域靠近两侧均设有打印区限位识别结构,所述胶片本体包括基材层,所述基材层顶端固定粘接有打印层,所述打印层包括纳米氧化硅成像层,所述纳米氧化硅成像层远离基材层一侧固定粘接有纳米氧化铝吸墨涂层,所述纳米氧化铝吸墨涂层远离纳米氧化硅成像层一侧固定粘接有滤光层,所述滤光层远离纳米氧化铝吸墨涂层一侧固定连接有透明保护层,所述基材层远离打印层一端固定连接有防静电层,所述防静电层远离基材层一侧固定粘接有非透明底胶层,所述胶片本体底端两侧均设有第二摩擦片,所述第二摩擦片靠近胶片本体一侧固定设有第二粘接层,所述第二摩擦片通过第二粘接层与胶片本体固定粘接。
[0007]优选的,所述摩擦片底端固定安装有粘接层,所述摩擦片通过粘接层与胶片本体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打印区限位识别结构包括第一打印识别线,所述打印区域一端固定开设有第一打印识别线,所述打印区域远离第一打印识别线一端开设有第二打印识别线。
[0009]优选的,所述胶片本体两侧固定粘接的摩擦片上均开设有通孔。
[0010]优选的,所述胶片本体上四个拐角均设有倒角。
[0011]优选的,所述打印区限位识别结构还包括第一定位校准点,所述打印区域一端两侧均固定开设有第一定位校准点,所述打印区域远离第一定位校准点一端开设有第二定位校准点。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本技术通过将摩擦片通过粘接层固定粘接在胶片本体顶端两侧,将第二摩擦片通过第二粘结层与胶片本体底端两侧固定粘接,在摩擦片、第二摩擦片上均开设有通孔并相通,通过摩擦片、第二摩擦片、通孔方便固定观察,胶通过片本体顶端两侧的摩擦片中间开设打印区域,打印区域两端分别开设第一打印识别线、第二打印识别线,使用时打印设备通过识别第一打印识别线、第二打印识别线确定打印区域对打印层进行打印,避免出现偏差。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主视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侧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侧视剖视图;
[0017]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2打印区限位识别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胶片本体1、透明保护层11、打印层12、滤光层121、纳米氧化铝吸墨涂层122、纳米氧化硅成像层123、基材层13、防静电层14、非透明底胶层15、打印区域16、打印区限位识别结构17、第一打印识别线171、第二打印识别线172、第一定位校准点173、第二定位校准点174、摩擦片2、粘接层21、通孔22、倒角23、第二摩擦片24、第二粘接层25。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0]实施例1,参照附图1

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以在明室操作的新型医用激光胶片,包括胶片本体1,所述胶片本体1两端均设有摩擦片2,所述胶片本体1顶端两端的摩擦片2中间开设有打印区域16,所述打印区域16靠近两侧均设有打印区限位识别结构17,所述胶片本体1包括基材层13,所述基材层13顶端固定粘接有打印层12,所述打印层12包括纳米氧化硅成像层123,所述纳米氧化硅成像层123远离基材层13一侧固定粘接有纳米氧化铝吸墨涂层122,所述纳米氧化铝吸墨涂层122远离纳米氧化硅成像层123一侧固定粘接有滤光层121,所述滤光层121远离纳米氧化铝吸墨涂层122一侧固定连接有透明保护层11,所述基材层13远离打印层12一端固定连接有防静电层14,所述防静电层14远离基材层13一侧固定粘接有非透明底胶层15,所述胶片本体1底端两侧均设有第二摩擦片24,所述第二摩擦片24靠近胶片本体1一侧固定设有第二粘接层25,所述第二摩擦片24通过第二粘接层25与胶片本体1固定粘接;
[0021]进一步地,所述摩擦片2底端固定安装有粘接层21,所述摩擦片2通过粘接层21与胶片本体1固定连接;
[0022]进一步地,所述打印区限位识别结构17包括第一打印识别线171,所述打印区域16一端固定开设有第一打印识别线171,所述打印区域16远离第一打印识别线171一端开设有第二打印识别线172;
[0023]进一步地,所述胶片本体1两侧固定粘接的摩擦片2上均开设有通孔22;
[0024]进一步地,所述胶片本体1上四个拐角均设有倒角23,通过对胶片本体1上四个拐
角进行倒角23避免使用时造成划伤。
[0025]本技术的使用过程如下:在使用本技术时将纳米氧化硅成像层123固定粘接在基材层13顶端,将纳米氧化硅成像层123远离基材层13一端与纳米氧化铝吸墨涂层122固定粘接,将纳米氧化铝吸墨涂层122远离纳米氧化硅成像层123一侧与滤光层121固定粘接,将滤光层121远离纳米氧化硅成像层123一侧与透明保护层11固定粘接,将基材层13底端固定粘接有防静电层14,防静电层14远离基材层13一端固定粘接有非透明底胶层15,通过滤光层121、纳米氧化铝吸墨涂层122、纳米氧化硅成像层123形成打印层12,通过透明保护层11、打印层12、基材层13、防静电层14、非透明底胶层15构成胶片本体1,将摩擦片2通过粘接层21固定粘接在胶片本体1顶端两侧,将第二摩擦片24通过第二粘结层25与胶片本体1底端两侧固定粘接,在摩擦片2、第二摩擦片24上均开设有通孔22并相通,胶片本体1顶端两侧的摩擦片2中间开设打印区域16,打印区域16两端分别开设第一打印识别线171、第二打印识别线172,使用时打印设备通过识别第一打印识别线171、第二打印识别线172确定打印区域16对打印层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以在明室操作的新型医用激光胶片,包括胶片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片本体(1)两端均设有摩擦片(2),所述胶片本体(1)顶端两端的摩擦片(2)中间开设有打印区域(16),所述打印区域(16)靠近两侧均设有打印区限位识别结构(17),所述胶片本体(1)包括基材层(13),所述基材层(13)顶端固定粘接有打印层(12),所述打印层(12)包括纳米氧化硅成像层(123),所述纳米氧化硅成像层(123)远离基材层(13)一侧固定粘接有纳米氧化铝吸墨涂层(122),所述纳米氧化铝吸墨涂层(122)远离纳米氧化硅成像层(123)一侧固定粘接有滤光层(121),所述滤光层(121)远离纳米氧化铝吸墨涂层(122)一侧固定连接有透明保护层(11),所述基材层(13)远离打印层(12)一端固定连接有防静电层(14),所述防静电层(14)远离基材层(13)一侧固定粘接有非透明底胶层(15),所述胶片本体(1)底端两侧均设有第二摩擦片(24),所述第二摩擦片(24)靠近胶片本体(1)一侧固定设有第二粘接层(25),所述第二摩擦片(24)通过第二粘接层(25)与胶片本体(1)固定粘接。2.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强庆荣
申请(专利权)人:赛珂无锡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