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纳米氧化物弥散型MCrAlY抗氧化涂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75090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32
本申请涉及表面工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纳米氧化物弥散型MCrAlY抗氧化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准备MCrAlY多组元合金粉末;S2、将MCrAlY多组元合金粉末筛分至热喷涂工艺适用的粉末粒度范围;S3、将待喷涂合金粉末在600~1000℃的条件下预氧化;S4、将S3处理后的MCrAlY多组元合金粉末经热喷涂后,得到纳米氧化物弥散型MCrAlY抗氧化涂层。本申请的纳米氧化物弥散型MCrAlY抗氧化涂层具有优异的抗火焰冲击性能。MCrAlY抗氧化涂层具有优异的抗火焰冲击性能。MCrAlY抗氧化涂层具有优异的抗火焰冲击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纳米氧化物弥散型MCrAlY抗氧化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表面工程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纳米氧化物弥散型MCrAlY抗氧化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航空、舰船、电力等重型或大型装备涡轮发动机的叶片、燃烧室、火焰筒等关键热端部件的高温氧化和腐蚀破坏是影响整机寿命、可靠性和运行安全性的主要因素,在热端部件表面制备MCrAlY(M为Fe、Ni、Co或以上元素混合物等主元素)高温防护涂层,是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0003]随着全球航空、海洋以及新能源等行业激烈的竞争形势的加剧,发动机动力系统的相关指标要求趋于极致化:如航空发动机进气口温度超过1500℃,如舰船燃气轮机叶片使用寿命需超过12000h等,因此MCrAlY防护涂层面临着更高耐受温度、更长服役寿命和更高可靠性的挑战。
[0004]为进一步提高MCrAlY防护涂层的抗氧化性能,不仅可通过优选改性添加元素的方法,还可利用“扩散阻碍”的原理,在防护涂层中添加或原位自生氧化物硬质颗粒,形成氧化物硬质颗粒增强的金属基复合材料涂层。当氧化物硬质颗粒弥散分布在MCrAlY防护涂层中,使得热端部件基体与MCrAlY防护涂层之间的界面处形成一条扩散阻碍区,不仅抑制了MCrAlY防护涂层中Al、Cr元素的向内(即向热端部件基体处)扩散,从而提高MCrAlY防护涂层的抗氧化性;还有效缓解了热端部件基体中难熔元素的向外扩散,稳定基体/涂层界面的结合性,防止涂层脱落。此外,在MCrAlY防护涂层添加或原位自生氧化物硬质颗粒,还可降低MCrAlY防护涂层的热膨胀系数,避免因MCrAlY防护涂层表面的氧化膜与MCrAlY涂层的热匹配性较差而导致的表面氧化膜易脱落、涂层热循环使用寿命短的问题。
[0005]目前,通常采用机械合金化的方法制备得到氧化物硬质颗粒增强的MCrAlY防护涂层,具体工艺为:将MCrAlY金属原料及氧化物粉末充分球磨,从而获得氧化物硬质颗粒弥散分布的金属基复合粉末材料,然后采用超音速火焰、大气等离子或低压等离子等热喷涂工艺制备氧化物硬质颗粒增强的MCrAlY防护涂层。
[0006]但是,采用上述方法制备氧化物硬质颗粒增强的MCrAlY防护涂层时,其中的氧化物硬质颗粒为微米级或亚微米级,极易在涂层服役过程中,形成裂纹源,从而使得MCrAlY防护涂层的抗火焰冲击性能有所降低。
[0007]因此,如何获得纳米氧化物均匀弥散分布的MCrAlY防护涂层,进而有效提高MCrAlY防护涂层的抗火焰冲击性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为了有效改善MCrAlY防护涂层的抗火焰冲击性能,本申请提供一种纳米氧化物弥散型MCrAlY抗氧化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0009]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纳米氧化物弥散型MCrAlY抗氧化涂层的制备方法,采
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纳米氧化物弥散型MCrAlY抗氧化涂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准备包括M、Cr、Al和Y的金属原料,用以制备得到MCrAlY多组元金属粉末;M为金属元素Fe、Ni和Co中的一种或多种;S2、将所述MCrAlY多组元合金粉末筛分至热喷涂工艺适用的粉末粒度范围,得到待喷涂合金粉末;S3、将所述待喷涂合金粉末在600~1000℃的条件下预氧化后,形成纳米氧化物弥散分布的MCrAlY多组元合金粉末,备用;S4、将所述纳米氧化物弥散分布的MCrAlY多组元合金粉末经热喷涂后即得到纳米氧化物弥散型MCrAlY抗氧化涂层。
[0010]相关方法在制备得到氧化物弥散型MCrAlY抗氧化涂层时,是首先将MCrAlY金属原料及氧化物粉末充分球磨,从而获得氧化物硬质颗粒弥散分布的金属基复合粉末材料,然后采用热喷涂工艺制备氧化物弥散型MCrAlY抗氧化涂层。而本申请的制备方法是:首先从制备原料中并不添加氧化物粉末,而是直接选用金属原料,即氧化物硬质颗粒的来源并非额外添加的氧化物粉末。其次,本申请将所有的金属原料用于制备得到金属粉末后,额外添加了高温预氧化的操作步骤,以通过该操作步骤得到弥散分布在粉末表层中氧化物粉末,即S3中的纳米氧化物弥散分布的MCrAlY多组元合金粉末;也就是说,以上制备方法是以原位自生的方式获得纳米级氧化物硬质颗粒的,而非额外添加的方式。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氧化物硬质颗粒能够更加均匀地分布在MCrAlY抗氧化涂层中,除了保证MCrAlY抗氧化涂层的抗氧化性能之外,还能够使得MCrAlY抗氧化涂层的抗火焰冲击性能显著提高,进而使得该MCrAlY抗氧化涂层的耐受高温冲击次数更高且服役寿命更长。而在步骤S2中,预氧化温度过低时,MCrAlY多组元合金粉末纳米氧化物生长过程缓慢,无法形成所需含量的纳米氧化物;预氧化温度高于1000℃时,形成MCrAlY多组元合金粉末时纳米氧化物生长速度过快,无法有效控制具有主要抗腐蚀作用的Al和Cr等元素的过度消耗,也将导致MCrAlY抗氧化涂层的抗火焰冲击性能显著降低。
[0011]优选的,S3中预氧化的时间为0.5~5h。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600~1000℃的温度预氧化0.5~5h,其能够保证制备得到的MCrAlY抗氧化涂层的抗氧化性能并显著提高其抗火焰冲击性能。
[0013]优选的,所述金属原料中还包括改性添加元素X,X为Si、Hf、Zr、Re和Ta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该性元素进一步改善MCrAlY抗氧化涂层的性能,以获得更好的产品功能。其中,X是为了赋予MCrAlY抗氧化涂层某些特殊性能而额外添加的,其可以根据功能需要适当添加。如添加Si是为了提高涂层循环抗氧化性能;添加Hf是为了提高氧化铝的粘结力,减小氧化铝的生长速度;添加Zr是为了提高涂层抗氧化性能;添加Re是为了阻碍涂层和基体元素互扩散;添加Ta是为了降低涂层热膨胀系数,抑制元素内扩散。
[0015]优选的,所述金属原料含有以下重量百分比的金属元素:Cr 12~35%,Al 5~15%,Y 0.05~1%,X 0~6%,M为余量。
[0016]优选的,所述M选择为Fe且X不选用时,所述金属原料含有以下重量百分比的金属元素:Cr 21~27%,Al 6~10%,Y 0.2~0.8%,Fe为余量;
所述M选择为Co且X选择为Si时,所述金属原料含有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元素:Cr 27~31%,Al 5~8.5%,Y 0.05~0.8%,Si 1~4%,Co为余量;所述M选择为Ni和Co且X不选用时,所述金属原料含有以下重量百分比的金属元素:Ni 29~35%,Cr 18~24%,Al 5~11%,Y 0.1~0.8%,Co为余量;所述M选择为Ni且X不选用时,所述金属原料含有以下重量百分比的金属元素:Cr 21~32%,Al 9~12.5%,Y 0.3~1.2%,Ni为余量;所述M选择为Ni和Co且X不选用时,所述金属原料含有以下重量百分比的金属元素:Co 20~26%,Cr 14~20%,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纳米氧化物弥散型MCrAlY抗氧化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准备包括M、Cr、Al和Y金属元素的金属原料,用以制备得到MCrAlY多组元金属粉末;M为金属元素Fe、Ni和Co中的一种或多种;S2、将所述MCrAlY多组元合金粉末筛分至热喷涂工艺适用的粉末粒度范围,得到待喷涂合金粉末;S3、将所述待喷涂合金粉末在600~1000℃的条件下预氧化后,形成纳米氧化物弥散分布的MCrAlY多组元合金粉末,备用;S4、将所述纳米氧化物弥散分布的MCrAlY多组元合金粉末经热喷涂后即得到纳米氧化物弥散型MCrAlY抗氧化涂层。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纳米氧化物弥散型MCrAlY抗氧化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预氧化的时间为0.5~5 h。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纳米氧化物弥散型MCrAlY抗氧化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原料中还包括改性添加元素X,X为Si、Hf、Zr、Re和Ta中的一种或多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纳米氧化物弥散型MCrAlY抗氧化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原料含有以下重量百分比的金属元素:Cr12~35%,Al5~15%,Y0.05~1%,X0~6%,M为余量。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纳米氧化物弥散型MCrAlY抗氧化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选择为Fe且X不选用时,所述金属原料含有以下重量百分比的金属元素:Cr 21~27%,Al 6~10%,Y 0.2~0.8%,Fe为余量;所述M选择为Co且X选择为Si时,所述金属原料含有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元素:Cr 27~31%,Al 5~8.5%,Y 0.05~0.8%,Si 1~4%,Co为余量;所述M选择为Ni和Co且X不选用时,所述金属原料含有以下重量百分比的金属元素:Ni29~35%,Cr 18~24%,Al 5~11%,Y 0.1~0.8%,Co为余量;所述M选择为Ni且X不选用时,所述金属原料含有以下重量百分比的金属元素:Cr 21~32%,Al 9~12.5%,Y 0.3~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开平郑兆然张鑫皮自强陈星原慷彭浩然马尧
申请(专利权)人:北矿新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