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膜过滤设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74695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膜过滤设备装置,供料泵与过滤器通过第一管道连通,过滤器与第二管道的一端连接,第二管道的另一端与第一高压泵连通,第一高压泵通过管道与三通的第一接口连接,三通的第二接口与第三管道的一端连接,第三管道的另一端与第二高压泵连通,第二高压泵通过第四管道与膜过滤装置的进料口连通,三通的第三接口与第五管道的一端连接,第五管道的另一端与膜过滤装置的进料口连通,第一管道与第五管道之间通过第六管道连通;膜过滤装置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第一过滤管、第二过滤管和第三过滤管,且第一过滤管、第二过滤管和第三过滤管之间并联连接,膜过滤装置右侧设置有清液管,清液管插入清液罐内,膜过滤装置左侧设置有浓液收集管。有浓液收集管。有浓液收集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膜过滤设备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过滤装置制造领域,涉及一种膜过滤设备装置。
技术背景
[0002]化学工业废水主要来自石油化学工业、煤炭化学工业、酸碱工业、化肥工业、塑料工业、制药工业、染料工业、橡胶工业等排出的生产废水。化工废水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是:首先应改革生产工艺和设备,减少污染物,防止废水外排,进行综合利用和回收;必须外排的废水,其处理程度应根据水质和要求选择。一级处理主要分离水中的悬浮固体物、胶体物、浮油或重油等。可采用水质水量调节、自然沉淀、上浮和隔油等方法。一般化学废水的处理采用膜过滤,由于不同种类的膜的内压不同,使用不同的泵来配合相应的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改善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可以随时更换具有不同内压的过滤膜的过滤装置,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压连接相应的压力泵,使膜过滤工艺更加简便,提高了工作效率。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膜过滤设备装置,包括进料管、供料泵和过滤器,进料管与供料泵连通,供料泵与过滤器通过第一管道连通,过滤器与第二管道的一端连接,第二管道的另一端与第一高压泵连通,第一高压泵通过管道与三通的第一接口连接,三通的第二接口与第三管道的一端连接,第三管道的另一端与第二高压泵连通,第二高压泵通过第四管道与膜过滤装置的进料口连通,三通的第三接口与第五管道的一端连接,第五管道的另一端与膜过滤装置的进料口连通,第一管道与第五管道之间通过第六管道连通;膜过滤装置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第一过滤管、第二过滤管和第三过滤管,且第一过滤管、第二过滤管和第三过滤管之间并联连接,膜过滤装置右侧设置有清液管,清液管插入清液罐内,膜过滤装置左侧设置有浓液收集管。
[0005]进一步的,第一过滤管与第二过滤管之间设置有位于膜过滤装置左侧的第一连接管,第二过滤管和第三过滤管之间设置有位于膜过滤装置左侧的第二连接管。
[0006]进一步优化的,第一连接管设置有第一控制阀,第二连接管设置有第二控制阀。
[0007]再进一步的,浓液收集管上方设置有回流管,回流管端部与第一管道连通。
[0008]再进一步的,第四管道与第三过滤管右侧相连通,第三过滤管与第二过滤管之间设置有位于膜过滤装置右侧的第二输送管,第二过滤管与第一过滤管之间设置有位于膜过滤装置右侧的第三输送管。
[0009]再进一步的,第四管道设置有第一阀门,第二输送管设置有第第二阀门,第三输送管设置有第三阀门。
[0010]再进一步的,清液管与第一过滤管、第二过滤管和第三过滤管连通。
[0011]再进一步的,第一高压泵与三通之间设置有第三控制阀,三通与第二高压泵之间设置有第四控制阀,第六管道设置有第五控制阀。
[0012]本技术的技术效果:本技术的原料从进料管通过供料泵经过第一管道进入过滤器,过滤后得到的滤液进入第二管道,第一高压泵通过管道与三通的第一接口连接,且设置有第三控制阀,三通的第二接口与第三管道的一端连接,第三管道的另一端与第二高压泵连通,且设置有第四控制阀,第二高压泵通过第四管道与膜过滤装置的进料口连通,当选择的过滤膜的内压低于10Mpa,关闭第四控制阀,过滤液只通过第一高压泵就可以输送到膜过滤装置,当选择的过滤膜的内压高于10Mpa,打开第四控制阀,将第一高压泵和第二高压泵串联起来,将过滤液输送到膜过滤装置;膜过滤装置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第一过滤管、第二过滤管和第三过滤管,且第一过滤管、第二过滤管和第三过滤管之间并联连接,可以根据不同的废液选择相对应的过滤膜,又因为不同的过滤膜的内压不同,可根据膜的内压选择第四控制阀的开关。
附图说明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4]图1是膜过滤设备装置的主视图;
[0015]图2是膜过滤设备装置的俯视图;
[0016]图3是膜过滤设备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是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详尽描述。
[0019]图1所示一种膜过滤设备装置,图2所示包括进料管10、供料泵20和过滤器30,进料管10与供料泵20连通,供料泵20与过滤器30通过第一管道21连通,原料从进料管10通过供料泵20经过第一管道21进入过滤器30,过滤后得到的滤液进入第二管道31,第二管道31的另一端与第一高压泵40连通,第一高压泵40通过管道与三通44的第一接口441连接,且设置有第三控制阀41,三通44的第二接口442与第三管道45的一端连接,第三管道45的另一端与第二高压泵50连通,且设置有第四控制阀42,第二高压泵50通过第四管道51与膜过滤装置70的进料口71连通,第二高压泵50通过第四管道51与膜过滤装置70的进料口71连通,当选择的过滤膜的内压低于10Mpa,关闭第四控制阀42,过滤液只通过第一高压泵40就可以输送到膜过滤装置70,当选择的过滤膜的内压高于10Mpa,打开第四控制阀42,将第一高压泵40和第二高压泵50串联起来,将过滤液输送到膜过滤装置70;三通44的第三接口443与第五管道46 的一端连接,第五管道46的另一端与膜过滤装置70的进料口连通,第一管道21与第五管道46之间通过第六管道22连通;图3所示膜过滤装置70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第一过滤管72、第二过滤管73和第三过滤管74,且第一过滤管72、第二过滤管73和第三过滤管74 之间并联连接,可以根据不同的废液选择相对应的过滤膜,又因为不同的过滤膜的内压不同,可根据膜的内压选择第四控制阀42的开关,膜过滤装置70右侧设置有清液管76,过滤后得到的清液,汇合到清液管76,经过清液管76流入清液罐60内,膜过滤装置70左侧设置有浓液收
集管75过滤得到的浓液汇合到浓液收集管75,经浓液收集管75排出。
[0020]图3所示本技术中第一过滤管72与第二过滤管73之间设置有位于膜过滤装置70左侧的第一连接管721,第二过滤管73和第三过滤管74之间设置有位于膜过滤装置70左侧的第二连接管731,第三过滤管74与浓液收集管75之间设置有位于膜过滤装置70左侧的第三连接管721。
[0021]图3所示本技术中第一连接管721设置有第一控制阀721a,第二连接管731设置有第二控制阀731a。
[0022]图3所示本技术中浓液收集管75上方设置有回流管77,回流管77端部与第一管道21连通。
[0023]图2所示本技术中第四管道51与第三过滤管74右侧相连通,第三过滤管74与第二过滤管73之间设置有位于膜过滤装置70右侧的第二输送管52,第二过滤管73与第一过滤管72之间设置有位于膜过滤装置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膜过滤设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料管(10)、供料泵(20)和过滤器(30),所述的进料管(10)与所述的供料泵(20)连通,所述的供料泵(20)与所述的过滤器(30)通过第一管道(21)连通,所述的过滤器(30)与第二管道(31)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第二管道(31)的另一端与第一高压泵(40)连通,所述的第一高压泵(40)通过管道与三通(44)的第一接口(441)连接,所述的三通(44)的第二接口(442)与第三管道(45)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第三管道(45)的另一端与第二高压泵(50)连通,所述的第二高压泵(50)通过第四管道(51)与膜过滤装置(70)的进料口(71)连通,所述的三通(44)的第三接口(443)与第五管道(46)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第五管道(46)的另一端与膜过滤装置(70)的进料口连通,所述的第一管道(21)与所述的第五管道(46)之间通过第六管道(22)连通;所述的膜过滤装置(70)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第一过滤管(72)、第二过滤管(73)和第三过滤管(74),且所述的第一过滤管(72)、所述的第二过滤管(73)和所述的第三过滤管(74)之间并联连接,所述的膜过滤装置(70)右侧设置有清液管(76),所述的清液管(76)插入清液罐(60)内,所述的膜过滤装置(70)左侧设置有浓液收集管(7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膜过滤设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过滤管(72)与所述的第二过滤管(73)之间设置有位于膜过滤装置(70)左侧的第一连接管(721),所述的第二过滤管(73)和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庆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