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给排水工程用管道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74578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给排水工程用管道连接装置,包括支撑板、一号管道、二号管道,所述一号管道、二号管道均设置在支撑板的上方,所述支撑板的顶部设置有压紧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启动一号电机,从而带动圆轮转动,通过一号转柱与圆轮固定连接,通过三角形块在支撑板的顶部滑动连接,从而带动三角形块左右移动,通过两个三号转柱分别与滑轮的前后外壁固定连接,以及两个三号转柱分别通过轴承与两个一号连接杆的外壁转动连接,配合两个一号连接杆的顶部与下半圆压板的外壁固定连接,达到了使滑轮带动下半圆压板向上移动的目的,实现了对一号管道和二号管道进行压紧连接的效果。号管道进行压紧连接的效果。号管道进行压紧连接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给排水工程用管道连接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给排水管道工程
,具体为一种给排水工程用管道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给排水管道工程是输送和分配工业给水和生活饮用水及收集、输送和排放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雨水的管(渠)道系统工程,给排水管道工程是给排水系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整个给排水系统起着重要作用,它包括管(渠)道系统本身及管(渠)道系统上的各种构筑物工程(如泵站、蓄水池、管桥、闸门井、污水检查井、雨水口等);目前给排水管道存在不易连接固定的问题,连接设备无法根据不同管道高度调整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给排水工程用管道连接装置,达到对管道进行压紧连接,便于根据管道高度调整的目的。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给排水工程用管道连接装置,包括支撑板、一号管道、二号管道,所述一号管道设置在二号管道的左侧,所述一号管道、二号管道均设置在支撑板的上方,所述支撑板的顶部设置有压紧装置,所述压紧装置包括一号电机、一号固定板、转轴、圆轮、一号转柱、活动杆、二号转柱、三角形块、一号连接杆、下半圆压板、三号转柱、滑轮、L型板、三号连接杆、上半圆压板,所述一号电机固定安装在一号固定板的外壁,所述一号固定板的底壁与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一号电机的输出端贯穿一号固定板的外壁通过联轴器与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的另一端与圆轮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一号转柱的一端与圆轮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一号转柱的另一端通过轴承与活动杆的外壁活动连接,所述二号转柱的一端与活动杆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二号转柱的另一端通过轴承与三角形块的外壁活动连接,所述三角形块在支撑板的顶部滑动连接,所述一号连接杆、三号转柱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一号连接杆、三号转柱在滑轮的前后两侧对称分布,两个所述三号转柱的一端分别与滑轮的前后外壁固定连接,所述三角形块的外壁与滑轮的底部接触,两个所述三号转柱的另一端分别通过轴承与两个所述一号连接杆的外壁活动连接,两个所述一号连接杆的顶部与下半圆压板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L型板的底部与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三号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L型板的外壁和上半圆压板的外壁固定连接。
[0005]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外壁设置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二号电机、螺杆、底板、连接块、二号固定板、限位杆,所述二号电机固定安装在连接块的外壁,所述二号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螺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螺杆的另一端贯穿支撑板的外壁通过轴承与底板的顶部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板与螺杆螺纹连接,所述二号固定板的上下侧外壁分别与连接块的外壁和底板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杆的一端与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杆的另一端贯穿支撑板的外壁与支撑板活动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下半圆压板和上半圆压板外壁设置有橡胶软垫。
[0007]优选的,所述下半圆压板的外壁固定安装有二号连接杆的一端,所述二号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滑块,所述L型板的外壁开设有滑槽,所述滑块在L型板的滑槽内滑动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限位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限位杆分别在底板的顶部前后侧对称分布。
[0009]优选的,两个所述限位杆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挡块。
[0010]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给排水工程用管道连接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1](1)、本技术通过启动一号电机,从而带动圆轮转动,通过一号转柱与圆轮固定连接,通过三角形块在支撑板的顶部滑动连接,从而带动三角形块左右移动,通过两个三号转柱分别与滑轮的前后外壁固定连接,以及两个三号转柱分别通过轴承与两个一号连接杆的外壁转动连接,配合两个一号连接杆的顶部与下半圆压板的外壁固定连接,达到了使滑轮带动下半圆压板向上移动的目的,配合上半圆压板,实现了对一号管道和二号管道进行压紧连接的效果。
[0012](2)、本技术通过启动二号电机,二号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使螺杆的一端固定连接,配合螺杆的另一端贯穿支撑板的外壁通过轴承与底板的顶部活动连接,从而带动螺杆转动,通过支撑板与螺杆螺纹连接,从而带动支撑板移动,通过限位杆的一端与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限位杆的另一端贯穿支撑板的外壁与支撑板活动连接,从而限制支撑板转动,达到了使支撑板上下移动的目的,实现了便于根据管道高度调整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正视图;
[0014]图2为本技术右视图;
[0015]图3为本技术压紧装置的正视图;
[0016]图4为本技术压紧装置的右视图。
[0017]图中:1支撑板、2一号管道、3二号管道、4压紧装置、401一号电机、402一号固定板、403转轴、404圆轮、405一号转柱、406活动杆、407二号转柱、408三角形块、409一号连接杆、410下半圆压板、411三号转柱、412滑轮、413L型板、414三号连接杆、415上半圆压板、5升降装置、501二号电机、502螺杆、503底板、504连接块、505二号固定板、506限位杆、6挡块、7二号连接杆、8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给排水工程用管道连接装置,包括支撑板1、一号管道2、二号管道3,一号管道2设置在二号管道3的左侧,一号管道2、二号管道3均设置在支撑板1的上方,支撑板1的外壁设置有升降装置5,升降装置5包括二号电机501、螺杆502、底板503、连接块504、二号固定板505、限位杆506,二号电机501固定安装在连接块504的外壁,二号电机501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螺杆502的一端固定连接,螺杆502的另一端贯穿支撑板1的外壁通过轴承与底板503的顶部活动连接,支撑板1与螺杆502螺纹连接,二号固定板505的上下侧外壁分别与连接块504的外壁和底板503的外壁固定连接,限位
杆506的一端与底板503的顶部固定连接,限位杆506的另一端贯穿支撑板1的外壁与支撑板1活动连接,限位杆506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限位杆506分别在底板503的顶部前后侧对称分布,便于限制支撑板1旋转,两个限位杆506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挡块6,便于对两个限位杆506限制移动空间,通过启动二号电机501,二号电机501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使螺杆502的一端固定连接,配合螺杆502的另一端贯穿支撑板1的外壁通过轴承与底板503的顶部活动连接,从而带动螺杆502转动,通过支撑板1与螺杆502螺纹连接,从而带动支撑板1移动,通过限位杆506的一端与底板503的顶部固定连接,限位杆506的另一端贯穿支撑板1的外壁与支撑板1活动连接,从而限制支撑板1转动,达到了使支撑板1上下移动的目的,实现了便于根据管道高度调整的效果,支撑板1的顶部设置有压紧装置4,压紧装置4包括一号电机401、一号固定板402、转轴403、圆轮404、一号转柱405、活动杆406、二号转柱407、三角形块408、一号连接杆409、下半圆压板4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给排水工程用管道连接装置,包括支撑板(1)、一号管道(2)、二号管道(3),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管道(2)设置在二号管道(3)的左侧,所述一号管道(2)、二号管道(3)均设置在支撑板(1)的上方,所述支撑板(1)的顶部设置有压紧装置(4),所述压紧装置(4)包括一号电机(401)、一号固定板(402)、转轴(403)、圆轮(404)、一号转柱(405)、活动杆(406)、二号转柱(407)、三角形块(408)、一号连接杆(409)、下半圆压板(410)、三号转柱(411)、滑轮(412)、L型板(413)、三号连接杆(414)、上半圆压板(415),所述一号电机(401)固定安装在一号固定板(402)的外壁,所述一号固定板(402)的底壁与支撑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一号电机(401)的输出端贯穿一号固定板(402)的外壁通过联轴器与转轴(40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轴(403)的另一端与圆轮(404)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一号转柱(405)的一端与圆轮(404)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一号转柱(405)的另一端通过轴承与活动杆(406)的外壁活动连接,所述二号转柱(407)的一端与活动杆(406)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二号转柱(407)的另一端通过轴承与三角形块(408)的外壁活动连接,所述三角形块(408)在支撑板(1)的顶部滑动连接,所述一号连接杆(409)、三号转柱(41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一号连接杆(409)、三号转柱(411)在滑轮(412)的前后两侧对称分布,两个所述三号转柱(411)的一端分别与滑轮(412)的前后外壁固定连接,所述三角形块(408)的外壁与滑轮(412)的底部接触,两个所述三号转柱(411)的另一端分别通过轴承与两个所述一号连接杆(409)的外壁活动连接,两个所述一号连接杆(409)的顶部与下半圆压板(410)的外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青邵冬崔宗会续亚萍张素红王云李东张培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建企动力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