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隧道内的泡沫混凝土防撞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4441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23
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应用于隧道内的泡沫混凝土防撞墙,它具有充分利用泡沫混凝土强度较高,形变能力较强的优点,所述泡沫混凝土有以下原料组成60%~70%普通硅酸盐水泥,25%~40%粉煤灰,0.05%~0.15%碳纤维,40%~60%发泡剂。制备直径为5cm,高为10cm标准试件在28d标准养护后的弹性系数为k,通过胡克定律及动能定理推导泡沫混凝土防撞墙缓冲距离公式及防撞墙厚度d。施工方法为:对二次衬砌过程中距离底板55cm、105cm隧道壁处轴向每间隔0.5m设置一对预留螺栓,螺栓露出长度均为(d+3)cm,直径为2.5cm;预制泡沫混凝土防撞墙,每块长宽均为1m,厚度为d,距长宽边各25cm,预留直径为2.5cm的圆孔;装配预制泡沫混凝土防撞墙,紧密贴合拱壁并拧紧螺栓,施工完成。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隧道内的泡沫混凝土防撞墙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结构
,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隧道内的泡沫混凝土防撞墙。

技术介绍

[0002]在隧道运营及维护过程中,车辆与隧道的碰撞是一个常见的问题,车辆与隧道内壁碰撞的冲击力不仅会对人身安全造成伤害,对隧道的稳定性也是一个很大的威胁。
[0003]目前我国隧道的防撞结构主要为刚性结构,其特点是刚度大缓冲量小,但在隧道实际运营过程中,由于隧道内车辆限速发生恶性车辆撞击的概率很小,基本发生的都是小型碰撞,对于传统的防撞结构能力的利用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目前传统防撞墙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隧道内的泡沫混凝土防撞墙,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内有效吸收碰撞冲击力提供缓冲距离,还能够保护隧道整体的稳定性及安全性。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该泡沫混凝土防撞墙材料由质量分数为25%~40%的粉煤灰、0.05%~0.15%的碳纤维、40%~60%的泡沫制成、60%~70%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制成。
[0006]进一步地,泡沫混凝土防撞墙水胶比固定为0.45,胶凝材料由水泥、粉煤灰组成。
[0007]如上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隧道内的泡沫混凝土防撞墙,制备过程中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碳纤维放于超声清洗机内,分散20分钟,获得均匀碳纤维溶液。
[0008]步骤二:将水泥、粉煤灰根据配比进行搅拌,制成干料。
[0009]步骤三:将发泡剂与水按照质量比为1:30进行配置,使用搅拌器搅拌3分钟获的均匀稳定泡沫。
[0010]步骤四:将干料与水、泡沫混合搅拌时间为5分钟,稳定3~4分钟,制得泡沫混凝土浆液。
[0011]步骤五:注入直径为5cm,高为10cm圆筒模具,28d标准养护后获得标准试件。
[0012]步骤六:测定试件弹性阶段对应的弹性系数。
[0013]步骤七:计算限速条件下泡沫混凝土防撞墙缓冲距离,确定防撞墙厚度。
[0014]进一步地,步骤七中,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采用胡克定律及动能定理推导泡沫混凝土墙的缓冲距离:l1=(mv2/k)
1/2
ꢀꢀꢀꢀꢀꢀꢀꢀꢀꢀꢀꢀꢀꢀꢀꢀꢀꢀꢀꢀꢀꢀꢀꢀꢀꢀꢀꢀꢀꢀꢀꢀꢀꢀꢀꢀꢀꢀꢀꢀꢀꢀꢀꢀꢀꢀꢀꢀꢀꢀꢀꢀꢀꢀꢀꢀꢀꢀꢀꢀꢀꢀꢀꢀꢀꢀ
(1)其中l1为缓冲距离,m为车辆平均质量,v为隧道内车辆行驶速度,k为泡沫混凝土防撞墙弹性系数,m取平均车重15t,v取隧道内限速为60km/h。
[0015]②
泡沫混凝土防撞墙厚度确定为2倍缓冲距离:d=2
×
l1ꢀꢀꢀꢀꢀꢀꢀꢀꢀꢀꢀꢀꢀꢀꢀꢀꢀꢀꢀꢀꢀꢀꢀꢀꢀꢀꢀꢀꢀꢀꢀꢀꢀꢀꢀꢀꢀꢀꢀꢀꢀꢀꢀꢀꢀꢀꢀꢀꢀꢀꢀꢀꢀꢀꢀꢀꢀꢀꢀꢀꢀꢀꢀꢀꢀꢀꢀꢀꢀꢀꢀꢀꢀꢀ
(2)。
[0016]进一步地,一种应用于隧道内的泡沫混凝土防撞墙,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对二次衬砌过程中距离底板55cm~105cm隧道壁处轴向每间隔0.5m设置一对预留螺栓,螺栓露出长度均为(d+3)cm,直径为2.5cm。
[0017]步骤二:根据配比预制泡沫混凝土防撞墙,每块长宽均为1m,厚度为d,距长宽边各25cm,预留直径为2.5cm的圆孔。
[0018]步骤三:装配预制泡沫混凝土防撞墙,紧密贴合拱壁并拧紧螺栓,施工完成。
[00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泡沫混凝土防撞墙制备工艺简单易操作,可根据隧道形状进行改变,与隧道贴合更为紧密。
[0020]2)泡沫混凝土防撞墙质量轻,泡沫的掺加有效的减少了混凝土的重量,对隧道拱壁影响小。
[0021]3)泡沫混凝土防撞墙提供的车辆撞击缓冲距离长,相比于传统刚性防撞墙,泡沫混凝土的属于柔性防撞墙,能够有效吸收车辆撞击产生的冲击力。
[0022]4)泡沫混凝土防撞墙尺寸小巧,安装拆卸更为方便,且不影响隧道整体的美观及行车舒适度。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应用于隧道内的泡沫混凝土防撞墙的示意图。
[0024]图中,1—螺栓,2—螺母,3—泡沫混凝土防撞墙,4—二次衬砌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6]实施例1一种应用于隧道内的泡沫混凝土防撞墙,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0.3g碳纤维放入超声波清洗机内,分散20分钟后,获得碳纤维溶液。
[0027]步骤二:取粉煤灰75g、水泥225g、进行搅拌,搅拌均匀后制备干料。
[0028]步骤三:将发泡剂与水按照质量比为1:30进行配置,使用搅拌器搅拌3分钟获得均匀稳定溶液。
[0029]步骤四:取60g泡沫与干料进行混合搅拌5分钟,静止3~4分钟,制得泡沫混凝土溶液。
[0030]步骤五:注入直径为5cm,高为10cm圆筒模具,28d标准养护后获得标准试件。
[0031]步骤六:测定试件弹性阶段对应的弹性系数为879MPa。
[0032]步骤七:计算限速条件下泡沫混凝土防撞墙缓冲距离,确定防撞墙厚度。
[0033]进一步地,步骤七中,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采用胡克定律及动能定理推理泡沫混凝土墙的缓冲距离:l1=(mv2/k)
1/2
=(15000
×
172/879)
1/2
=7.02cm
ꢀꢀꢀꢀꢀꢀꢀꢀꢀꢀꢀꢀꢀꢀꢀꢀꢀꢀꢀꢀꢀꢀ
(1)其中m取平均车重15t,v取隧道内限速为60km/h。
[0034]②
泡沫混凝土防撞墙厚度确定为2倍缓冲距离:d=2
×
l1=2
×
7.02=14.04cm
ꢀꢀꢀꢀꢀꢀꢀꢀꢀꢀꢀꢀꢀꢀꢀꢀꢀꢀꢀꢀꢀꢀꢀꢀꢀꢀꢀꢀꢀꢀꢀꢀ
(2)。
[0035]进一步地,一种应用于隧道内的泡沫混凝土防撞墙,安装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对二次衬砌过程中距离底板55cm~105cm隧道壁处轴向每间隔0.5m设置一对预留螺栓,螺栓露出长度均为17cm,直径为2.5cm。
[0036]步骤二:根据配比预制泡沫混凝土防撞墙,每块长宽均为1m,厚度为14cm,距长宽边各25cm,预留直径为2.5cm的圆孔。
[0037]步骤三:装配预制泡沫混凝土防撞墙,紧密贴合拱壁并拧紧螺栓,施工完成。
[0038]实施例2一种应用于隧道内的泡沫混凝土防撞墙,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0.45g碳纤维放入超声波清洗机内,分散20分钟后,获得碳纤维溶液。
[0039]步骤二:取粉煤灰75g、水泥225g、进行搅拌,搅拌均匀后制备干料。
[0040]步骤三:将发泡剂与水按照质量比为1:30进行配置,使用搅拌器搅拌3分钟获得均匀稳定溶液。
[0041]步骤四:取50g泡沫与干料进行混合搅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隧道内的泡沫混凝土防撞墙,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原料组成:60%~70%普通硅酸盐水泥,25%~40%粉煤灰,0.05%~0.15%碳纤维,40%~60%发泡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隧道内的泡沫混凝土防撞墙,其特征在于:配制方法:步骤一:将碳纤维放于超声清洗机内,分散20分钟,获得均匀碳纤维溶液;步骤二:将水泥、粉煤灰根据配比进行搅拌,制成干料;步骤三:将发泡剂与水按照质量比为1:30进行配置,使用搅拌器搅拌3分钟获的均匀稳定泡沫;步骤四:将干料与水、泡沫混合搅拌时间为5分钟,稳定3~4分钟,制得泡沫混凝土浆液;步骤五:注入直径为5cm,高为10cm圆筒模具,28d标准养护后获得标准试件;步骤六:测定试件弹性阶段对应的弹性系数;步骤七:计算限速条件下泡沫混凝土防撞墙缓冲距离,确定防撞墙厚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隧道内的泡沫混凝土防撞墙,其特征在于:厚度的计算方法:

采用胡克定律及动能定理推导泡沫混凝土墙的缓冲距离:l1=(mv2/k)
1/2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川张淑坤冯佃芝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