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与特种水产品种种养的复合田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4157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稻与特种水产品种种养的复合田间结构,包括稻田本体,稻田本体包括养殖区、水稻区和散养区,水稻区位于所述稻田本体中心,水稻区四周设置有养殖区,养殖区与水稻区中间的空隙设置有散养区,水稻区由十字形管道铺设有喷水装置,养殖区与稻田本体间设置有增氧机;养殖区内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养殖网箱,养殖网箱包括分隔网片以及分隔网片分隔的上网箱和下网箱,上网箱顶端设置有苗种投放口,下网箱下方设置有固定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复合田间结构配合复合生态种养方法,可有效解决现有的稻田种植水稻产量低,肉食性特种水产养殖品种搭配和稻田种养经济效益差的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稻与特种水产品种种养的复合田间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生态农业
,具体涉及到一种水稻与特种水产品种种养的复合田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特种水产品种池塘集约化养殖由于投喂的高蛋白饲料产生的残饵和粪便沉入底泥不能及时分解利用,长期积累产生氨氮、亚盐、甲烷等有害物质,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和疫病产生,致使养殖的特种水产品种死亡和养殖户经济损失。稻田综合种养能实现“一水多用、一田双收”,成为具有“稳粮、促渔、增效、提质、生态、安全”等多方面功能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但养殖户在稻田养殖生产过程中,追求渔业产值的最大化,往往出现鱼稻不能兼顾的矛盾,把牺牲水稻的产量来作为追求渔业产值的方式,出现了粮渔生产矛盾。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稻与特种水产品种种养的复合田间结构,可有效解决现有的鱼、虾等特种水产养殖品种养殖生产成本高、水稻产量低以及养殖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
[0004]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水稻与特种水产品种种养的复合田间结构,包括稻田本体,稻田本体包括养殖区、水稻区和散养区,水稻区位于稻田本体中心,水稻区四周设置有养殖区,养殖区与水稻区中间的空隙设置有散养区,水稻区由十字形管道铺设有喷水装置,养殖区与稻田本体间设置有增氧机;养殖区内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养殖网箱,养殖网箱包括分隔网片以及分隔网片分隔的上网箱和下网箱,上网箱顶端设置有苗种投放口,下网箱下方设置有固定桩。
[0005]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水稻区作为水稻的种植区域,养殖区作为鱼、虾苗的集中养殖范围,等鱼、虾苗长大后可以将其放养至散养区,或者可以将养殖区和散养区作为虾和其它特种水产品种的分隔式养殖空间,形成不同品种兼养的方式。
[0006]养殖网箱可根据虾或其它特种水产养殖品种生长需要调节箱体高度和水位深度;在网箱中分隔成上下两层,可增加虾的养殖面积和活动场所,提高养殖产量和产值,其中上网箱设置有苗种投放口,可以作为苗种放入口或者捕获口,整个养殖网箱通过固定桩固定于稻田本体中,可以防止恶劣天气的影响使其流动或倾翻;十字型管道可以增加喷水装置的喷水面积,对稻田本体内的水稻栽植初期,水产特种养殖品种需水量少,稻田面缺水的时候进行补水,或者对稻花上的飞虫进行清扫,使其落入水中成为鱼、虾的食物;增氧机可以提高养殖网箱内和散养区内水体的溶氧量,促进养殖品种生长,促使饲料残饵和粪便氧化分解,为水体中浮游生物提供充足的养分,有效促进浮游生物生长,为养殖品种提供天然饵料,减少养殖品种的饲料投喂量,降低养殖成本,同时减少水体富营养化和养殖废水排放。
[0007]进一步地,喷水装置包括十字形管道、管道固定桩以及与十字形管道连接的水泵,十字形管道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旋转喷头,旋转喷头包括连接部和旋转主体,旋转主体可
以围绕连接部旋转。
[0008]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水泵将水抽至十字形管道中,十字型管道的旋转喷头可以将水进行不同角度的喷射,使整个稻田本体中的植物都可以得到灌溉。
[0009]进一步地,旋转主体上螺接有喷头,喷头上设置有若干个均匀的孔洞。
[0010]进一步地,稻田本体四周设置有田埂,田埂的截面形状为梯形,梯形的高为1.0

1.5m,上顶宽0.8

1.0m。
[0011]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稻田田埂整形加固后,能提高养殖水位和更好的防逃防涝,同时田埂整形成梯形,能减少田埂垮塌;在田埂田边预留平台,为平田养殖特种鱼、虾提供活动的场所和摄饲平台。
[0012]进一步地,田埂的四个角分别设置有一个安装柱,安装柱的形状为半圆形,安装柱之间设置有弧形挡板。
[0013]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弧形挡板可以防止稻田内部的养殖的虾或者其它特种水产品种爬出田埂。
[0014]进一步地,田埂的下方设置有保护层,保护层铺设于田埂的泥土中。
[0015]进一步地,散养区的截面形状为倒梯形,梯形的上口边宽2.5

3.0m,梯形的底宽1.5

2.0m,沟内水深1.2

1.5m;散养区的总面积为稻田本体总面积的10%以内。
[0016]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散养区挖成梯形,可减少垮塌;将散养区内水深设置为1.2

1.5米,可保证充足的养殖水量,避免水量少水位浅水温变化过快,影响养殖品种生长及引起死亡。
[0017]进一步地,稻田本体还包括进水口和排水口,进水口与排水口均设置有防逃网。
[0018]进一步地,分隔网片包括若干个子网片以及子网片之间的连接铁丝。
[0019]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分隔网片将养殖网箱分隔成上下两层,子网片的长度为2m左右,使养殖网箱形成箱内养殖通道,便于虾类活动,可增加虾的养殖面积和活动场所,提高养殖产量和产值。
[0020]进一步地,下网箱的四角和中心位置设置有水草养殖箱。
[0021]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水草养殖箱内部养殖水草,可以为虾提供躲藏的场所并对虾粪、水体肥分便进行分解和利用,消除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并抑制厌氧微生物和细菌的繁殖,提升养殖环境和水体水质,从而减少病害的发生和药物的使用。
[0022]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23]1、本技术以水稻与特种水产品种兼作的养殖模式下,水稻不仅不减产,还可大幅提高稻田效益,提升稻渔产业化,实现产品多元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降低养殖水体污染情况,减少稻鱼综合种养殖过程中病害的发生,实现提高养殖水产品产量;同时该养殖模式还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和水稻的品质;
[0024]2、通过养殖区、水稻区以及散养区的划分和结构处理,可以达到一水多用、一田双收的效果,成为具有“稳粮、促渔、增效、提质、生态、安全”等多方面功能的现代农业发展新结构。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的示意图;
[0026]图2为田埂的截面示意图;
[0027]图3为散养区的截面示意图;
[0028]图4旋转喷头的示意图;
[0029]图5为养殖网箱的结构示意图;
[0030]其中,1、稻田本体;2、水稻区;3、养殖网箱;4、散养区;5、田埂;6、机耕道;7、苗种投放口;8、分隔网片;9、上网箱;10、下网箱;11、固定桩;12、水草养殖箱;13、连接部;14、喷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32]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水稻与特种水产品种种养的复合田间结构,包括稻田本体1,稻田本体1包括养殖区、水稻区2和散养区4,水稻区2位于稻田本体1中心,水稻区2的一角设置有机耕道6,水稻区2四周设置有养殖区,养殖区与水稻区2中间的空隙为散养区4,水稻区2由十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稻与特种水产品种种养的复合田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稻田本体(1),所述稻田本体(1)包括养殖区、水稻区(2)和散养区(4),所述水稻区(2)位于所述稻田本体(1)中心,所述水稻区(2)四周设置有养殖区,所述养殖区与所述水稻区(2)中间的空隙为散养区(4),所述水稻区(2)由十字形管道铺设有喷水装置,所述养殖区与所述稻田本体(1)间设置有增氧机;所述养殖区内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养殖网箱(3),所述养殖网箱(3)包括分隔网片(8)以及分隔网片(8)分隔的上网箱(9)和下网箱(10),所述上网箱(9)顶端设置有苗种投放口(7),所述下网箱(10)下方设置有固定桩(1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与特种水产品种种养的复合田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水装置包括十字形管道、管道固定桩以及与十字形管道连接的水泵,所述十字形管道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旋转喷头,所述旋转喷头包括连接部(13)和旋转主体,所述旋转主体可以围绕连接部(13)旋转。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稻与特种水产品种种养的复合田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主体上螺接有喷头(14),所述喷头(14)上设置有若干个均匀的孔洞。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与特种水产品种种养的复合田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稻田本体(1)四周设置有田埂(5),所述田埂(5)的截面形状为梯形,梯形的高为1.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海樊威罗煜焦晓磊苏建卓婷邓语苏全森王东平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