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黑臭水质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74027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河道黑臭水质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属于河道黑臭处理技术领域,河道黑臭水质处理装置包括收集污水并且向下游输送的排污装置,设置在所述排污装置上的用于监测悬浮物的监测装置,与所述监测装置连接的抓取装置,设置在所述排污装置两侧的增氧装置;所述增氧装置包括配重单元,与所述配重单元连接的用于栽培水草的培载单元和土培单元,在排污装置的上面连接监测装置,便于检测河道中漂浮物和垃圾,设有水下原位摄像机检测河道水下是否有垃圾的存在以提高河道过滤的精度,设有抓取装置抓取河道中的垃圾,同时在经过过滤后的河道投放用于净化水质的水草,进一步的改善黑臭河道的水质情况。改善黑臭河道的水质情况。改善黑臭河道的水质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道黑臭水质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河道黑臭水质处理装置,具体是一种河道黑臭水质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河道已演变为黑臭河道,在我国许多城市,河道有机污染普遍存在且日益突出,城市污水直排河道,流经城镇河段污染严重,水体出现季节性或终年黑臭,均成为我国目前城市河道污染问题中亟待解决的水环境问题,所谓黑臭是有机污染的一种极端现象,是由于水体缺氧,有机物腐败而造成的,黑臭状态是水体的一个极端状态,其本身的特点也与其他状态有很大不同,其理化环境表现为强还原性质,有机无机污染极其严重,水体有异味,已经不适合水生生物生存,水生植被退化甚至灭绝,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只有少量耐污种存在,食物链断裂,食物网支离破碎,生态系统结构严重失衡,功能严重退化甚至丧失。
[0003]现在的大部分河道黑臭水处理,大都采用过滤网通过滤网过滤河道中的泥沙和絮状物垃圾,但是过滤网过滤后会有残留,而且在即使在实现多级过滤后,泥沙通常由于向心力和地球引力的作用,泥沙容易聚集在一处,而不会均匀的分散,泥沙或者其他垃圾会集中在一侧进行过滤,导致过滤装置在进行过滤处理时,泥沙冲击较多,长期使用容易造成堵塞和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专利技术目的:一种河道黑臭水质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0005]技术方案:一种河道黑臭水质处理装置,包括收集污水并且向下游输送的排污装置,设置在所述排污装置上的用于监测悬浮物的监测装置,与所述监测装置连接的抓取装置,设置在所述排污装置两侧的增氧装置;所述增氧装置包括配重单元,与所述配重单元连接的用于栽培水草的培载单元和土培单元。
[0006]作为一个优先方案,所述排污装置包括好氧曝气区,与所述好氧曝气区连接的厌氧搅拌区,与所述厌氧搅拌区连接在的沉降区,以及设置在所述沉降区上方的出水区;所述厌氧搅拌区上方设有用于收集漂浮物的采集装置。
[0007]作为一个优先方案,所述监测装置包括与采集装置连接的用于采集河道是否存在絮状悬浮物的水下原位摄像机和用于分析悬浮物微观结构和细菌群落结构的显微分析单元,以及与所述显微分析单元连接的水质分析单元。
[0008]作为一个优先方案,所述采集装置包括水上区和水下区;所述水上区连接监控平台;所述水下区包括支撑防护架,与所述支撑防护架连接在的过滤桶体,设置在所述
过滤桶体下方的水下控制器,与所述水下控制器连接的流量计,设置在所述支撑防护架内部的潜水泵,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防护架上的水深传感器,连接在所述过滤桶体上的浊度传感器,以及均布设置在所述过滤桶体上的止逆阀。
[0009]作为一个优先方案,所述过滤桶体设计成中空结构,包括盖体,设置在所述盖体下方的一级过滤区,设置在所述一级过滤区下方的并且与所述一级过滤区联通的二级过滤区,设置在所述二级过滤区下方的、并且所述二级过滤区联通的三级过滤区,所述一级过滤区与二级过滤区、二级过滤区与三级过滤区之间分别设有隔层,所述隔层设有搅拌器和过滤膜。
[0010]作为一个优先方案,所述增氧装置还包括外罐体,与所述外罐体内部的并且位于所述外罐体轴心的内罐体,两端分别与所述外罐体和内罐体连接的若干个隔间件,设置在所述隔间件内部的环形气管件,设置在所述环形气管件一端的并且与环形气管件连通的沉淀池输水管,设置在所述沉淀池输送管上面的出水管,一端设置在所述外罐体上、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内罐体上的进水管,设置在所述环形气管件另一端相联通的好氧输送管,设置在所述沉淀池输水管侧面的、与所述出水管连接的清水罐,设置在所述外罐体上的罐盖。
[0011]作为一个优先方案,所述环形气管件设置有6个排气口,其中所述排气口分别与沉淀池输水管、出水管、好氧输送管连接相通。
[0012]作为一个优先方案,一种河道黑臭水质处理装置的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装置安置在河道污水处的下游;步骤2、污水经过排污装置处,污水经过好氧曝光区,对污水进行阳光增温,沉泥沉降,污水经过阳光增温后流转至厌氧搅拌区;步骤3、污水进入厌氧搅拌区后,经过搅拌,对经过的污水进行活性污水和有机物进一步降解,进而降解后的污水流入到沉降区,所述沉降区的内部设有大量的溶氧量,并且进行泥水分离,存储污泥,同时沉降区还设置有水泵;步骤4、泥水分离后的污水通过水泵排除至出水区;步骤5、监测装置启动监控经过出水区处的垃圾,将监测到的垃圾实时传送到监控平台处,同时排污装置两侧增氧装置启动;步骤6、培载单元将用于净化水质的水草放置在出水区,进一步净化出水区的水质。
[0013]作为一个优先方案,一种利用河道黑臭水质处理装置的处理方法,所述步骤5包括如下步骤:步骤5.1、当监测到絮状污染物时,采集装置启动作业,水体从过滤筒体顶部的止逆阀进水口进入过滤装置,悬浮物被过滤介质截留在过滤桶内;步骤5.2、过滤后的水经电磁流量传感器和潜水泵从出水口流出;步骤5.3、同时采集装置下水后,水下传感器反馈深度、浊度、实时和累计流量,搅拌的转速参数,并且保存检测数据,通过监控平台启动水泵电机和搅拌电机的启停和调速,控制采样的过程有效进行;步骤5.4、采样结束。
[0014]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河道黑臭水质处理装置,通过在装置设置在不同的河道下游处,在排污装置的上面连接监测装置,便于检测河道中漂浮物和垃圾,设有水下原
位摄像机检测河道水下是否有垃圾的存在提高河道过滤的精度,设有抓取装置抓取河道中的垃圾,同时在经过过滤后的河道投放用于净化水质的水草,进一步改善黑臭河道的水质情况。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增氧装置的剖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识内罐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识内罐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水上区和水下区系统示意图;附图标记为:排污装置1、好氧曝气区101、厌氧搅拌区102、沉降区103、出水区104、采集装置105、水上区1051、水下区1052、支撑防护架10521、过滤桶体10522、水下控制器10523、流量计10524、潜水泵10525、水深传感器10526

1、浊度传感器10526、止逆阀10526、盖体601、一级过滤区602、二级过滤区603、三级过滤区604、搅拌器605、过滤膜606、监控平台1053、监测装置2、水下原位摄像机202、水质分析单元203、抓取装置3、增氧装置4、外罐体401、配重单元401

1、内罐体402、隔间件403、环形气管件404、沉淀池输水管405、出水管406、进水管407、好氧输送管408、清水罐409、罐盖410、培载单元411、土培单元412。
具体实施方式
[0016]本专利技术通过一种河道黑臭水质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现在的大部门河道黑臭水处理,大都采用过滤网通过滤网过滤河道中的泥沙和絮状物垃圾,但是过滤网过滤后会有残留,而且在即使在实现多级过滤后,泥沙通常由于向心力和地球引力的作用,泥沙容易聚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黑臭水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收集污水并且向下游输送的排污装置,设置在所述排污装置上的用于监测悬浮物的监测装置,与所述监测装置连接的抓取装置,设置在所述排污装置两侧的增氧装置;所述增氧装置包括配重单元,与所述配重单元连接的用于栽培水草的培载单元和土培单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黑臭水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装置包括好氧曝气区,与所述好氧曝气区连接的厌氧搅拌区,与所述厌氧搅拌区连接的沉降区,以及设置在所述沉降区上方的出水区;所述厌氧搅拌区上方设有用于收集漂浮物的采集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黑臭水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装置包括与采集装置连接的用于采集河道是否存在絮状悬浮物的水下原位摄像机和用于分析悬浮物微观结构和细菌群落结构的显微分析单元,以及与所述显微分析单元连接的水质分析单元。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河道黑臭水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装置包括水上区和水下区;所述水上区连接监控平台;所述水下区包括支撑防护架,与所述支撑防护架连接在的过滤桶体,设置在所述过滤桶体下方的水下控制器,与所述水下控制器连接的流量计,设置在所述支撑防护架内部的潜水泵,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防护架上的水深传感器,连接在所述过滤桶体上的浊度传感器,以及均布设置在所述过滤桶体上的止逆阀。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河道黑臭水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桶体设计成中空结构,包括盖体,设置在所述盖体下方的一级过滤区,设置在所述一级过滤区下方的、并且与所述一级过滤区联通的二级过滤区,设置在所述二级过滤区下方的、并且所述二级过滤区联通的三级过滤区,所述一级过滤区与二级过滤区、二级过滤区与三级过滤区之间分别设有隔层,所述隔层设有搅拌器和过滤膜。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黑臭水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氧装置还包括外罐体,设于所述外罐体内部的并且位于所述外罐体轴心的内罐体,两端分别与所述外罐体和内罐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占何克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水天一线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