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在空中成像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74002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在空中成像的系统,其包括,像源、透反镜和对向反射元件;像源发出的光线经过透反镜的透射,照射到对向反射元件上,光线在对向反射元件上发生反射后以相反方向沿原入射路径出射,经透反镜反射后形成实像。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不需要借助任何介质,可以直接在空气中,甚至真空中呈现影像。甚至真空中呈现影像。甚至真空中呈现影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在空中成像的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全息成像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在空中成像的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全息技术是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来记录并再现物体真实的三维图像的技术。
[0003]传统的全息成像方法是利用激光干涉的原理,产生全息图像。激光光源发出的光分为两束,一束直接射向感光片,另一束经被摄物的反射后再射向感光片。两束光在感光片上叠加产生干涉,最后利用数字图像基本原理对再现的全息图进行进一步处理,去除数字干扰,得到清晰的全息图像。这种方法存在对单色性要求高,彩色成像的实现比较困难的缺点。
[0004]现有的全息成像技术,一般分为以下三种:
[0005]第一种是需要借助虚拟现实或增强现实眼镜或者头盔,如微软的HoloLens等;这种技术因为需要借助于辅助器具,应用场景有限,且目前造价昂贵。
[0006]第二种需要借助高速旋转的反光板和高速刷新的投影仪,将图像投影在高速旋转的反光板上从而实现三维图像。专利文献CN105372926A中公开了一种利用此类技术的转动式全息投影展示柜。这种技术很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在空中成像的系统,其包括,像源、透反镜和对向反射元件;其中像源发出的光线经过透反镜的透射,照射到对向反射元件上,光线在所述对向反射元件上发生反射后以相反方向沿原入射路径出射,经所述透反镜反射后形成实像;其中,所述对向反射元件由包括多个对向反射子元件的阵列形成;所述对向反射子元件每个都包括基本为平面形状的基材,以及分布在基材上的大量带反射面的对向反射单元;所述对向反射单元是直角顶点微结构,该直角顶点微结构带至少一个直角顶点,该直角顶点的三条棱互成直角;所述直角顶点微结构的中心线与所述基材的平面的法线的夹角小于15度,其中所述中心线与所述直角顶点微结构三条棱所成角度均相等;在该系统的侧视图上看去,具有能够看到完整的该实像的完整实像视域,该完整实像视域具有交点为视域点的两条视域边界线;定义虚拟视域点为与该视域点关于该透反镜镜像对称的点,而各该对向反射子元件的几何中心与所述虚拟视域点的连线与该中心线所成夹角都小于15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向反射子元件的阵列设置成,所述对向反射子元件不遮挡所述透反镜射向所述实像的光线,而所述透反镜射向所述实像的光线在所述透反镜上的入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都能够落在某一个对向反射子元件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系统的侧视图上看去,所述阵列包括距离所述透反镜距离较近的阵列第一端和距离所述透反镜距离较远的阵列第二端;所述视域边界线的反向延长线与所述透反镜交于离所述阵列第一端较近的透反镜第一点以及离所述阵列第一端较远的透反镜第二点;所述像源发出的光线具有位于所述像源与所述透反镜之间的有效照射区域,所述有效照射区域包括第一边界线和第二边界线,其中所述第一边界线为所述透反镜第一点到所述像源的各发光点的连线中与所述透反镜夹角最大的连线,而所述第二边界线为所述透反镜第二点到所述像源的各发光点的连线中与所述透反镜夹角最小的连线;定义第三边界线为与所述第一边界线关于所述透反镜镜像对称的线,并且定义有效成像区域为与所述有效照射区域关于所述透反镜镜像对称的区域;所述对向反射子元件都包括子元件第一端和子元件第二端;其中,每个子元件第一端都落在所述第三边界线上或落在所述有效成像区域之外,而每个子元件第二端都落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俊峰方涛
申请(专利权)人:未来北京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