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械解脱的血管栓塞弹簧圈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73951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机械解脱的血管栓塞弹簧圈系统,包括具有内腔的推送杆、设于内腔内的解脱丝和解脱球及与解脱球连接的栓塞弹簧圈,推送杆靠近远端的内腔侧壁上设有限位缺口,解脱球在解脱丝的作用下与限位缺口配合以被限制在推送杆的内腔内,这样解脱球在解脱丝的作用下与限位缺口配合以被限制在推送杆的内腔内,实现对栓塞弹簧圈的限制,这样无需在推送杆的远端端口处设置限位台阶或端盖等对解脱球形成限位的结构,避免解脱球在从远端端口脱出时被限位台阶或端盖挡住而导致无法解脱的问题,使得解脱球在解脱丝抽出时,能方便、快速且准确的从推送杆中脱离。快速且准确的从推送杆中脱离。快速且准确的从推送杆中脱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械解脱的血管栓塞弹簧圈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血管栓塞弹簧圈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机械解脱的血管栓塞弹簧圈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弹簧圈的解脱方式有水解脱、电解脱、热熔解脱和机械解脱四种主要方式。水解脱是向输送管内通入溶剂溶解来实现释放弹簧圈,它存在解脱方式不稳定的问题而且注入溶剂容易增加血管压力,若溶剂注入量不足又到达不了弹簧圈解脱的位置,难以实现解脱;电解脱是弹簧圈与导丝之间通过电焊焊接在一起。电焊冷却后焊接部分会不均匀,容易产生比较高的电压,导致弹簧圈从微导管电解脱的时间不易控制,且电解脱的解脱时间偏长,时间从30秒到几分钟不等;热熔解脱需要引入电流、电线和电极等,通过电产生热熔断热熔丝来实现弹簧圈解脱。热熔的时候会产生冒烟现象,容易导致人体内的局部损伤,增加了患者的痛苦;机械解脱采用机械结构将推送杆与弹簧圈连接在一起,通过移除解脱部件将弹簧圈解脱到动脉瘤内,机械解脱不需要额外输入溶剂或电能,操作简单方便,响应迅速,且连接可靠,已成为市场上弹簧圈产品常用的解脱方式。
[0003]现有一种脉管内植入物输送系统。该系统通过将接合植入物的接合构件保持在靠近输送系统远端处的孔的位置中而承载植入物。通过阻塞接合构件通过所述孔的运动的绳索来将所述接合构件保持成靠近所述孔。接合构件在由所述输送系统限定的区域内自由旋转和运动,从而允许所述植入物抵抗通过输送系统和植入物穿过输送导管的运动施加于植入物的力。一旦植入物处于期望的植入位置,就将绳索从孔移开,并且允许接合构件运动远离所述输送系统。分析发现该设计存在以许多不足。该设计的一个不足之处是需要使用致动器进行解脱操作,在解脱时首先要将输送系统近端的外管插入到致动器接口内的预定位置,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解脱操作,这会导致解脱操作更加复杂,增加了手术时间;该设计的另一个不足之处是输送系统远端焊有端盖,结合构件与端盖孔之间存在台阶,结合构件与端盖孔尺寸较为接近,解脱操作后结合构件会被端盖挡住,无法脱离输送系统,存在一定的概率出现解脱失败。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解脱的机械解脱的血管栓塞弹簧圈系统。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械解脱的血管栓塞弹簧圈系统,其中,包括具有内腔的推送杆、设于内腔内的解脱丝和解脱球及与解脱球连接的栓塞弹簧圈,推送杆靠近远端的内腔侧壁上设有限位缺口,解脱球在解脱丝的作用下与限位缺口配合以被限制在推送杆的内腔内。
[0006]进一步的,所述血管栓塞弹簧圈系统在限位状态下,解脱球至少部分卡入限位缺口内。
[0007]进一步的,所述血管栓塞弹簧圈系统在解脱状态下,解脱球脱离限位缺口并从远
端脱离推送杆,以解脱对栓塞弹簧圈的释放。
[0008]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缺口的宽度不小于解脱球的直径。
[0009]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缺口呈圆形或椭圆形或U形。
[0010]进一步的,所述解脱球连接有连接丝,解脱球的直径为D1,连接丝的丝径为D2,D1=2D2。
[0011]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丝的线径等于解脱丝的线径。
[0012]进一步的,所述解脱丝和解脱球与推送杆内径配合的过盈量小于推送杆的壁厚。
[0013]进一步的,所述推送杆的近端设有近端连接件,近端连接件与解脱丝固定并与推送杆焊接。
[0014]进一步的,所述近端连接件与推送杆的焊节点处设有指示管。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16]1、本技术中,通过在推送杆靠近远端的内腔侧壁上设置限位缺口,这样解脱球在解脱丝的作用下与限位缺口配合以被限制在推送杆的内腔内,实现对栓塞弹簧圈的限制,这样无需在推送杆的远端端口处设置限位台阶或端盖等对解脱球形成限位的结构,避免解脱球在从远端端口脱出时被限位台阶或端盖挡住而导致无法解脱的问题,使得解脱球在解脱丝抽出时,能方便、快速且准确的从推送杆中脱离,即解脱球脱离限位缺口并从远端端口脱出即可完成解脱,从而大大方便栓塞弹簧圈的解脱,且解脱快速,能大大节省手术的时间,同时解脱成功率高,避免出现假阳性解脱的问题。
[0017]2、栓塞弹簧圈处于限位状态时,解脱球至少部分卡入限位缺口内,以形成对栓塞弹簧圈的限位,保证限位可靠性及解脱时的便利、快速及准确,同时,在解脱栓塞弹簧圈时,抽掉解脱丝,使得解脱球脱离限位缺口从而实现解脱,此种解脱及限位方式,不仅结构简单,且方便解脱和限位可靠。
[0018]3、通过将限位缺口的宽度设置成不小于解脱球的直径,这样保证解脱球与限位缺口的配合限位可靠性及脱离时的便利性和及时性。
[0019]4、通过将限位缺口设置呈圆形或椭圆形或U形,不仅能很好的保证限位的可靠性,及解脱时便利性和及时性,且便于限位缺口的加工生产,提高生产加工效率。
[0020]5、为了方便解脱球与栓塞弹簧圈的连接,解脱球上可以连接有连接丝,将解脱球的直径设为D1,连接丝的丝径设为D2,D1=2D2,如此以方便解脱球与栓塞弹簧圈的连接,且连接强度足够,连接稳定性好。
[0021]6、连接丝的线径等于解脱丝的线径,这样可以保证推送杆与栓塞弹簧圈具有较高的连接强度,提高连接的稳定性。
[0022]7、解脱丝和解脱球与推送杆内径配合的过盈量小于推送杆的壁厚,这样便于解脱时解脱球从推送杆的远端端口脱出,避免出现假阳性解脱的问题。
[0023]8、推送杆的近端设有近端连接件,近端连接件与解脱丝固定并与推送杆焊接,这样通过近端连接件以实现对解脱丝的解脱,且解脱方便、可靠及稳定。
[0024]9、通过在近端连接件与推送杆的焊节点处设有指示管,这样方便知道从那里折弯或折断近端连接件,以方便对解脱丝解脱的操作,从而提升解脱速度,以降低手术时间。
附图说明
[00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6]图1为本技术所述血管栓塞弹簧圈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技术所述血管栓塞弹簧圈系统的局剖立体示意图。
[0028]图3为本技术所述血管栓塞弹簧圈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4为本技术所述血管栓塞弹簧圈系统的轴向剖面示意图。
[0030]图5为本技术所述血管栓塞弹簧圈系统解脱操作时的轴向剖面示意图。
[0031]图6为本技术所述血管栓塞弹簧圈系统植入弹簧圈与推送杆解脱后的示意图。
[0032]图7为本技术所述血管栓塞弹簧圈系统解脱时近端操作示意图。
[0033]图8为本技术所述血管栓塞弹簧圈系统解脱时的结果示意图。
[0034]图中所标各部件名称如下:
[0035]20、连接丝;21、解脱球;40、栓塞弹簧圈;50、近端连接件;51、指示管;60、推送杆;61、内腔;62、限位缺口;70、热缩管;80、解脱丝;90、显影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械解脱的血管栓塞弹簧圈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内腔的推送杆、设于内腔内的解脱丝和解脱球及与解脱球连接的栓塞弹簧圈,推送杆靠近远端的内腔侧壁上设有限位缺口,解脱球在解脱丝的作用下与限位缺口配合以被限制在推送杆的内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栓塞弹簧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血管栓塞弹簧圈系统在限位状态下,解脱球至少部分卡入限位缺口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管栓塞弹簧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血管栓塞弹簧圈系统在解脱状态下,解脱球脱离限位缺口并从远端脱离推送杆,以解脱对栓塞弹簧圈的释放。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栓塞弹簧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缺口的宽度不小于解脱球的直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栓塞弹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中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通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