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蹄足的外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73565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马蹄足的外固定装置,包括1~5个环接固定单元、脚腕环、脚后环、脚前环;每个环接固定单元包括上固定环和下固定环,上固定环和下固定环之间的两边分别包括两层固定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马蹄足的外固定装置,结构简单,易穿戴,白天和夜晚分别给与不同固定牵引力进行矫正,大大提高了矫正效果;使用时无需进行骨内穿针进行固定,即可对患者腿部和脚部进行固定矫正,减轻了患者矫正治疗的痛苦,有利于长期佩戴巩固矫正效果。有利于长期佩戴巩固矫正效果。有利于长期佩戴巩固矫正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马蹄足的外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马蹄足的外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马蹄足(talipes equinus)又称“垂足”、“尖足”。是一种发育性畸形,大多是脑发育不全造成的,在孩子一出生时就能发现。马蹄足可以发生在单足或双足,在发育过程中,由于足的肌腱和韧带发育出现故障,未能与足部其他的肌腱韧带的发育保持同步,并且这些肌腱和韧带将足的后内侧牵拉向下、足向下向内扭转,使得足部的各块骨头处于异常的位置上,导致足部内翻、僵硬,并且不能回到正常的位置。马蹄足的矫正越早进行,效果越好。
[0003]现有技术公开用于马蹄足的矫正固定装置,大部分需要进行骨内穿针配合进行固定治疗,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创伤和痛苦;并且骨内穿针固定治疗需患者卧床,无法长时间下床走动,给患者带来不便;现有公开的非骨穿固定的矫正固定装置,结构往往复杂且体积巨大,使用过程中存在不易穿脱,需要人辅助帮助进行;装置不轻便,使用者无法长时间使用,不利于稳定巩固矫正治疗效果。
[0004]因此,本领域致力于开发一种马蹄足的外固定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在马蹄足矫正固定马蹄足过程中存在的缺陷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在使用外部辅助固定装置进行马蹄足的矫正过程中,存在骨内穿针导致患者创伤和痛苦;装置结构复杂体积大,使用不方便,无法长时间矫正,矫正效果差的缺陷。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马蹄足的外固定装置,包括1~5个环接固定单元、脚腕环、脚后环、脚前环;所述每个环接固定单元包括上固定环和下固定环,所述上固定环和下固定环之间的两边分别包括两层固定板,所述两层固定板分别固定连接上固定环和下固定环的内环和外环处;所述两层固定板内部垂直连接1~8组弹性元件;所述上固定环和下固定环上对应固定板位置包括通孔;所述下固定环下方通过通孔与弹性元件相连接;所述上固定环和下固定环上,在两边固定板之间的位置包括套接件,用于调整上固定环和下固定环的环大小;
[0007]所述脚腕环位于环接固定单元下方,与环接固定单元的弹性元件相连接;
[0008]所述脚后环为U型弯曲状,U型口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脚腕环的两侧;所述脚后环与水平成45度角;
[0009]所述脚前环为椭圆环状,环上固定连接长度调节条,所述长度调节条与脚腕环进行扣接,通过不同扣孔使脚前环与脚腕环之间长度进行调整;
[0010]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元件为弹簧、波纹管、活塞气动腔、减震器中一种或多种;
[0011]进一步地,所述弹簧包括钢板弹簧、螺旋弹簧、簧、空气弹簧等;
[0012]进一步地;所述马蹄足的外固定装置,包括2个环接固定单元;
[0013]进一步地;所述马蹄足的外固定装置,两层固定板内部垂直连接3组弹性元件;
[0014]在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两层固定板内部垂直连接的弹性元件为弹簧;
[0015]在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下固定环下方连接的弹性元件为弹簧;
[0016]在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连接为焊接;
[0017]采用以上方案,本技术公开的马蹄足的外固定装置,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0018]1、本技术的马蹄足的外固定装置,多个环接固定单元与脚腕环、脚后环、脚前环相连接,不同的环接固定单元调节环大小后与患者腿部以及脚踝处固定贴合,并给与一定的压力,脚后环和脚前环配合矫正马蹄足的脚步形状,使用时无需进行骨内穿针进行固定,即可对患者腿部和脚部进行固定矫正,减轻了患者矫正治疗的痛苦;
[0019]2、本技术的马蹄足的外固定装置,结构小巧,易穿戴,不沉重,长时间佩戴负担小,有利于患者坚持长期进行矫正固定治疗,提高了矫正效果。
[0020]3、本技术的马蹄足的外固定装置,通过调整脚前环与脚腕环之间的长度调节条,调整患者脚部形状,在白天和夜晚分别给与不同固定牵引力,大大提高了矫正效果。
[0021]综上所述,本技术的马蹄足的外固定装置,结构简单,易穿戴,白天和夜晚分别给与不同固定牵引力进行矫正,大大提高了矫正效果;使用时无需进行骨内穿针进行固定,即可对患者腿部和脚部进行固定矫正,减轻了患者矫正治疗的痛苦,有利于长期佩戴巩固矫正效果。
[0022]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实用马蹄足的外固定装置的结构主视示意图;
[0024]图2是本实用马蹄足的外固定装置的结构后视示意图;
[0025]图3是本实用马蹄足的外固定装置的环接固定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脚腕环;2、脚后环;3、脚前环;4、上固定环;5、下固定环;6、固定板;7、弹簧;8、通孔;9、套接件;10、长度调节条;11、扣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参考说明书附图介绍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使其
技术实现思路
更加清楚和便于理解。本技术可以通过许多不同形式的实施方式来得以体现,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文中提到的实施方式。
[0028]在附图中,结构相同的部件以相同数字标号表示,各处结构或功能相似的组件以相似数字标号表示。附图所示的每一组件的尺寸和厚度是任意示出的,本技术并没有限定每个组件的尺寸和厚度。为了使图示更清晰,附图中有些地方适当夸大了部件的厚度。
[0029]如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马蹄足的外固定装置,包括2个环接固定单元、1个脚腕环1、1个脚后环2、1个脚前环3;
[0030]脚腕环1位于环接固定单元下方,脚腕环1上包括通孔,使脚腕环1与最下方环接固
定单元的弹簧7相连接;
[0031]脚后环2为U型弯曲状,U型口的两端分别焊接于脚腕环1的两侧;脚后环2与水平成45度角;
[0032]脚前环3为椭圆环状,环上焊接长度调节条10,长度调节条10与脚腕环1进行扣接,通过不同扣孔11使脚前环3与脚腕环1之间长度进行调整;
[0033]如图3所示,每个环接固定单元包括上固定环4和下固定环5,上固定环4和下固定环5之间的两边分别包括两层固定板6,两层固定板6分别焊接在上固定环4和下固定环5的内环和外环处;两层固定板6内部垂直连接3组弹簧7;上固定环4和下固定环5上对应固定板位置包括通孔8;下固定环5下方通过通孔8与弹簧7相连接;上固定环4和下固定环5上,在两边固定板之间的位置包括套接件9,用于调整上固定环4和下固定环5的环大小;
[0034]使用时,
[0035]首先,根据患者的马蹄足外形及行走特性评估的马蹄足的严重程度,当为重型马蹄足时,使用上述包括2个环接固定单元的外固定装置;将固定环拉至最大直径,将上部的环接固定单元拉至患者小腿上部,下部的环接固定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马蹄足的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1~5个环接固定单元、脚腕环(1)、脚后环(2)、脚前环(3);所述每个环接固定单元包括上固定环(4)和下固定环(5),所述上固定环(4)和下固定环(5)之间的两边分别包括两层固定板(6),所述两层固定板(6)分别固定连接上固定环(4)和下固定环(5)的内环和外环处;所述两层固定板(6)内部垂直连接1~8组弹性元件;所述上固定环(4)和下固定环(5)上对应固定板(6)位置包括通孔(8);所述下固定环(5)下方通过通孔(8)与弹性元件相连接;所述上固定环(4)和下固定环(5)上,在两边固定板(6)之间的位置包括套接件(9),用于调整上固定环和下固定环的环大小;所述脚腕环(1)位于环接固定单元下方,与环接固定单元的弹性元件相连接;所述脚后环(2)为U型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飞王成伟赵博刘伟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