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市政道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3512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道路建设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市政道路结构,包括基层,所述基层的顶部铺设有垫层,所述垫层的顶部铺设有防护层,所述防护层的顶部铺设有排水层,所述排水层顶部的中心处开设有集水槽,所述排水层位于集水槽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流水槽,所述排水层的顶部铺设有渗水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排水渠道,雨水较大时,雨水可以通过进水口进入排水渠道,设置第一过滤层和第二过滤层,可以对进入的雨水进行二次过滤,可以防止排水渠道内部出现堵塞,设置集水槽和流水槽,使路面渗入的雨水流入排水管道,设置存水渠和渗水条,结构简单,达到了在节省工程造价的同时,又可以有效的使雨水被循环利用。又可以有效的使雨水被循环利用。又可以有效的使雨水被循环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市政道路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道路建设
,特别是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市政道路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代城市的地表已经逐渐被建筑物和混凝土等阻水材料覆盖,从而形成了生态学上的“人造沙漠”,混凝土和沥青等不透水的材料作为城市的主要路面材料,使自然降雨的雨水不能自然顺畅的渗入地下。造成了城市的地表温度、湿度调节能力缺乏,产生了城市中的“热岛效应”等。
[0003]在中国专利CN211645818U中公开的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市政道路路面结构,该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市政道路路面结构,充分利用了雨水资源,节约了对植被灌溉的水资源,但是,该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市政道路路面结构,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具有以下缺点:
[0004]1、由于仅采用透水沥青进行路面排水工作,在雨水较大时会产生排水不及时的情况,导致路面积水严重,从而影响车辆的安全行驶和行人的安全通过,且仅采用透水沥青进行渗水,长时间的使用会出现渗水孔堵塞,从而影响道路原有的作用;
[0005]2、由于该技术的采用排水设备进行排水,从而会增加道路铺设的造价和铺设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市政道路结构。
[0007]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市政道路结构,包括基层,所述基层的顶部铺设有垫层,所述垫层的顶部铺设有防护层,所述防护层的顶部铺设有排水层,所述排水层顶部的中心处开设有集水槽,所述排水层位于集水槽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流水槽,所述排水层的顶部铺设有渗水层,所述渗水层的顶部铺设有透水沥青层,所述透水沥青层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排水渠道;
[0008]所述排水渠道包括进水口、槽口、顶盖、连接杆、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滑槽、排水口、存水渠和渗水条,所述排水渠道靠近沥青透水层的一侧开设有进水口,所述排水渠道的顶部开设有槽口,所述槽口的一侧活动连接有顶盖,所述顶盖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远离顶盖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过滤层,所述连接杆靠近第二过滤层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过滤层,所述排水渠道位于第二过滤层的两端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排水渠道位于流水槽的一侧开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渠道的底部开设有存水渠,所述存水渠底部的一侧设置有渗水条。
[0009]优选的,所述垫层为水泥稳定碎石层组成,所述防护层为土工格栅。
[0010]优选的,所述排水层的顶部为弧形,所述排水层为排水砖构成,所述流水槽为圆柱形斜通槽,所述流水槽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流水槽线性阵列于排水层,多个所述流水槽均与集水槽相联通。
[0011]优选的,所述渗水层为渗水砖块拼接构成,所述渗水层的底部为弧形。
[0012]优选的,所述顶盖与槽口相适配,所述顶盖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一过滤层和第二过滤层的大小均相同,所述第一过滤层的表面开设有若干第一过滤孔,所述第二过滤层的表面开设有若干第二过滤孔,所述第一过滤孔的大小大于第二过滤孔。
[0013]优选的,所述渗水条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渗水条线性阵列于存水渠的一侧,所述渗水条为引水棉绳,所述渗水条的一端连接在绿化地面内部。
[0014]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5]1、该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市政道路结构,通过设置排水渠道,透水沥青层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排水渠道,雨水较大时,雨水可以通过进水口进入排水渠道,设置第一过滤层和第二过滤层,可以对进入的雨水进行二次过滤,从而可以防止排水渠道内部出现堵塞,设置连接杆,可以使工作人员拉起顶盖时,第一过滤层和第二过滤层会被同时提起,便于对过滤层进行清理,设置集水槽和流水槽,使路面渗入的雨水可以被汇集流入排水渠道道,达到了可以收集雨水的同时,又可以防止路面出现大量雨水堆积,确保车辆和行人的通过安全。
[0016]2、该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市政道路结构,通过设置存水渠和渗水条,排水渠道的底部开设有存水渠,存水渠底部的一侧设置有渗水条,雨水经过滤后均会流进存水渠,排水渠道位于存水渠顶部与城市排水管道连接,从而可以防止连读大雨时排水渠道存储大量的雨水,存水渠内部存储的雨水会通过渗水条渗入绿化地面内部,达到了节省工程造价的同时,可以有效的使雨水被循环利用。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集水槽和流水槽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排水渠道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图3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1]图中:1

基层,2

垫层,3

防护层,4

排水层,5

集水槽,6

流水槽,7

渗水层,8

透水沥青层,9

排水渠道,901

进水口,902

槽口,903

顶盖,904

连接杆,905

第一过滤层,906

第二过滤层,907

滑槽,908

排水口,909

存水渠,910

渗水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0023]如图1

4所示,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市政道路结构,它包括基层1,基层1的顶部铺设有垫层2,垫层2的顶部铺设有防护层3,防护层3的顶部铺设有排水层4,排水层4顶部的中心处开设有集水槽5,排水层4位于集水槽5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流水槽6,排水层4的顶部铺设有渗水层7,渗水层7的顶部铺设有透水沥青层8,透水沥青层8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排水渠道9;
[0024]排水渠道9包括进水口901、槽口902、顶盖903、连接杆904、第一过滤层905、第二过滤层906、滑槽907、排水口908、存水渠909和渗水条910,排水渠道9靠近沥青透水层8的一侧开设有进水口901,排水渠道9的顶部开设有槽口902,槽口902的一侧活动连接有顶盖903,
顶盖90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904,连接杆904的远离顶盖90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过滤层906,连接杆904靠近第二过滤层90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过滤层905,排水渠道9位于第二过滤层906的两端均开设有滑槽907,排水渠道9位于流水槽6的一侧开设有排水口908,排水渠道9的底部开设有存水渠909,存水渠909底部的一侧设置有渗水条910。
[0025]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垫层2为水泥稳定碎石层组成,防护层3为土工格栅,设置土工格栅可以防止路面出现下陷,并可将垂直载苛分散。
[0026]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排水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市政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层(1),所述基层(1)的顶部铺设有垫层(2),所述垫层(2)的顶部铺设有防护层(3),所述防护层(3)的顶部铺设有排水层(4),所述排水层(4)顶部的中心处开设有集水槽(5),所述排水层(4)位于集水槽(5)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流水槽(6),所述排水层(4)的顶部铺设有渗水层(7),所述渗水层(7)的顶部铺设有透水沥青层(8),所述透水沥青层(8)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排水渠道(9);所述排水渠道(9)包括进水口(901)、槽口(902)、顶盖(903)、连接杆(904)、第一过滤层(905)、第二过滤层(906)、滑槽(907)、排水口(908)、存水渠(909)和渗水条(910),所述排水渠道(9)靠近透水沥青层(8)的一侧开设有进水口(901),所述排水渠道(9)的顶部开设有槽口(902),所述槽口(902)的一侧活动连接有顶盖(903),所述顶盖(90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904),所述连接杆(904)的远离顶盖(90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过滤层(906),所述连接杆(904)靠近第二过滤层(90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过滤层(905),所述排水渠道(9)位于第二过滤层(906)的两端均开设有滑槽(907),所述排水渠道(9)位于流水槽(6)的一侧开设有排水口(908),所述排水渠道(9)的底部开设有存水渠(9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瑞凯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道程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