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尤静华专利>正文

一种重症医学科用的护理引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73260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重症医学科用的护理引流装置,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头,且引流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主引流瓶,所述引流管的外端套接有防压机构,所述主引流瓶外部套入有收纳提醒装置,且主引流瓶的侧方位于收纳提醒装置的内部通过管道连接有副引流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通过收纳提醒装置,当副引流瓶内的液液体到达收集到额定重量时,通过挤压板上的压力传感器感应,并将信息通过电线传输到医院控制系统,提醒护士台医生进行更换,相对省时省力,无需人工进行看管,提高检查效率,解决了需要患者家属多次查看或医师多次进入患者病房查看引流情况的问题。房查看引流情况的问题。房查看引流情况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重症医学科用的护理引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重症医学科用的护理引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重症医学科(ICU)是我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集中收治全院各科各类危重病人,即通过严密的观察、及时的有效治疗和精心的护理,使病人在短时间内脱离危险,恢复健康。常常创造一些医疗奇迹,被人们称为“创造奇迹的圣地”,患者在进行胸腔手术后,需要通过护理引流装置将患者胸腔中的积液通过负压引流排出。
[0003]现有的护理引流装置对患者进行引流工作时,需要患者家属多次查看或医师多次进入患者病房查看引流情况,防止引流瓶装满后未及时更换造成危险,相对费时费力,且效率较低,造成非必要的工作量;引流管与患者胸腔管道连接放置在床上时,患者容易无意识的压到引流管,从而会造成引流堵塞,相对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重症医学科用的护理引流装置,解决了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重症医学科用的护理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头,且引流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主引流瓶,所述引流管的外端套接有防压机构,所述主引流瓶外部套入有收纳提醒装置,且主引流瓶的侧方位于收纳提醒装置的内部通过管道连接有副引流瓶,所述收纳提醒装置包括收纳箱、挂钩、隔板、缓冲垫、标识板、挤压板和压力传感器,所述收纳箱的内中部固定连接有隔板,且收纳箱的两个侧端面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挂钩,所述收纳箱的正面固定安装有缓冲垫,且缓冲垫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标识板,所述收纳箱的内底部,位于隔板的下方固定安装有压力传感器,且压力传感器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挤压板与副引流瓶接触。
[0006]优选的,所述引流管通过连接头与患者胸腔插管固定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压力传感器与外部电源和医院控制系统相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标识板表面粘贴有患者信息单,且标识板连接的缓冲垫呈蜂窝状。
[0009]优选的,所述收纳箱通过隔板将内部划分成多个区域,且主引流瓶与副引流瓶分别插入在各自区域中。
[0010]优选的,所述防压机构包括防压套筒和连接带,所述防压套筒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防压套筒一侧开口端面边缘固定连接有多个连接带,所述多个防压套筒通过多个连接带相互连接成长条整体套接在引流管上。
[0011]优选的,所述防压套筒外端包裹有海绵,且内部宽度大于引流管的外径。
[0012]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重症医学科用的护理引流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提供,通过收纳提醒装置,当副引流瓶内的液液体到达收集到额定重量时,通过挤压板上的压力传感器感应,并将信息通过电线传输到医院控制系统,提醒护士台医生进行更换,相对省时省力,无需人工进行看管,提高检查效率,解决了需要患者家属多次查看或医师多次进入患者病房查看引流情况的问题。
[0014]本技术提供,收纳箱上安装有缓冲机构,当患者家属与收纳箱发生碰撞时,标识板受到挤压,并传递给缓冲垫,通过蜂窝状的缓冲垫降低冲击力,防止收纳箱内部主引流瓶与副引流瓶受到影响,提高安全性。
[0015]本技术提供,引流管上套接有防压机构,由多个防压套筒和连接带连接组成,多个防压套筒通过多个连接带连接,方便将引流管弯曲,便于远离患者手部,且患者手部压到引流管时,通过套接防压套筒机构,使其接触时受到阻挡,防止引流管堵塞,提高安全性,且防压套筒外部包裹有海绵,防止患者手部接触凸起物感到不适,解决了患者容易无意识的压到引流管,从而会造成引流堵塞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整体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收纳提醒装置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收纳提醒装置主视剖面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A处放大示意图。
[0020]图中标号:1、引流管,2、连接头,3、副引流瓶,4、收纳提醒装置,5、主引流瓶,6、防压机构,41、收纳箱,42、挂钩,43、隔板,44、缓冲垫,45、标识板,46、挤压板,47、压力传感器,61、防压套筒,62、连接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实施例一,由图1

4给出,本技术包括引流管1,引流管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头2,且引流管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主引流瓶5,引流管1的外端套接有防压机构6,主引流瓶5外部套入有收纳提醒装置4,且主引流瓶5的侧方位于收纳提醒装置4的内部通过管道连接有副引流瓶3,收纳提醒装置4包括收纳箱41、挂钩42、隔板43、缓冲垫44、标识板45、挤压板46和压力传感器47,收纳箱41的内中部固定连接有隔板43,且收纳箱41的两个侧端面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挂钩42,收纳箱41的正面固定安装有缓冲垫44,且缓冲垫44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标识板45,收纳箱41的内底部,位于隔板43的下方固定安装有压力传感器47,且压力传感器47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挤压板46与副引流瓶3接触。
[0023]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防压机构6包括防压套筒61和连接带62,防压套筒61设置有多个,多个防压套筒61一侧开口端面边缘固定连接有多个连接带62,多个防压套筒61通过多个连接带62相互连接成长条整体套接在引流管1上。
[0024]本实施例中:采用型号为NanLi

001压力传感器47。
[0025]工作原理:
[0026]使用时,将主引流瓶5与副引流瓶3插入在收纳箱41中并软管连接,然后将引流管1一端插入到主引流瓶5上,另一端通过连接头2与患者胸腔插管连接,将患者胸腔中的积液负压吸出,并顺着引流管1流入到主引流瓶5中,随着引流瓶中的液体上升至连接软管处,积液通过软管流入到副引流瓶3中,副引流瓶3内的液液体到达收集到额定重量时,通过挤压板46上的压力传感器47感应,并将信息通过电线传输到医院控制系统,提醒护士台医生进行更换,相对省时省力,无需人工进行看管,提高检查效率,收纳箱41上安装有缓冲机构,当患者家属与收纳箱41发生碰撞时,标识板45受到挤压,并传递给缓冲垫44,通过蜂窝状的缓冲垫44降低冲击力,防止收纳箱41内部主引流瓶5与副引流瓶3受到影响,提高安全性。
[0027]引流管1上套接有防压机构6,由多个防压套筒61和连接带62连接组成,多个防压套筒61通过多个连接带62连接,方便将引流管1弯曲,便于远离患者手部,且患者手部压到引流管1时,通过套接防压套筒61机构,使其接触时受到阻挡,防止引流管1堵塞,提高安全性,且防压套筒61外部包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症医学科用的护理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头(2),且引流管(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主引流瓶(5),所述引流管(1)的外端套接有防压机构(6),所述主引流瓶(5)外部套入有收纳提醒装置(4),且主引流瓶(5)的侧方位于收纳提醒装置(4)的内部通过管道连接有副引流瓶(3),所述收纳提醒装置(4)包括收纳箱(41)、挂钩(42)、隔板(43)、缓冲垫(44)、标识板(45)、挤压板(46)和压力传感器(47),所述收纳箱(41)的内中部固定连接有隔板(43),且收纳箱(41)的两个侧端面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挂钩(42),所述收纳箱(41)的正面固定安装有缓冲垫(44),且缓冲垫(44)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标识板(45),所述收纳箱(41)的内底部,位于隔板(43)的下方固定安装有压力传感器(47),且压力传感器(47)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挤压板(46)与副引流瓶(3)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症医学科用的护理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1)通过连接头(2)与患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尤静华陆慧云韦艳桃王茜
申请(专利权)人:尤静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