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无纺布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3246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无纺布袋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无纺布袋,包括无纺布袋本体,无纺布袋本体中部的一侧开设有让位槽,且让位槽的内部卡接有过渡密封带,过渡密封带一侧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魔术贴勾面层,第一魔术贴勾面层一侧的侧面,粘合连接有第一魔术贴绒面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设置的无纺布袋本体、过渡密封带、第一魔术贴绒面层、第二魔术贴绒面层组成可拆卸以及卷状收纳的多功能无纺布袋,具体使用过程中,过渡密封带与第一魔术贴绒面层分离拆卸后,可扩展无纺布袋本体内部的让位空间,便于进行循环使用的清洗作业,而过渡密封带与第二魔术贴绒面层的粘合连接,则是使得无纺布袋本体稳定处于卷状,方便使用者携带。方便使用者携带。方便使用者携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无纺布袋


[0001]本技术涉及无纺布袋
,具体为一种便携式无纺布袋。

技术介绍

[0002]无纺布袋是一种绿色产品,坚韧耐用、造型美观,透气性好,可重复使用、可洗涤,可丝印广告、唛头、使用期长,且具体以无纺布为原料,它是新一代环保材料,具有防潮、透气、柔韧、质轻、不助燃、容易分解、无毒无刺激性、色彩丰富、价格低廉、可循环再用等特点,该材料置于室外90天可自然分解,置于室内使用寿命长达5年,燃烧时无毒、无味、且无任何遗留物质,从而不污染环境,因此,被广泛推广使用,但是现有的无纺布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改善的问题,一是,相对于传统的塑料袋而言,材料硬度和厚度较高,无法有效收纳缩小,携带不便,二是现无纺布袋顶部的把手是带状结构,受力会逐渐成条状,进而造成与使用者手部受力面积缩小,使用舒适感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无纺布袋,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问题。
[0004]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无纺布袋,包括无纺布袋本体,所述无纺布袋本体中部的一侧开设有让位槽,且让位槽的内部卡接有过渡密封带,所述过渡密封带一侧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魔术贴勾面层,所述第一魔术贴勾面层一侧的侧面粘合连接有第一魔术贴绒面层,所述第一魔术贴绒面层固定连接在无纺布袋本体一侧的侧面上,所述无纺布袋本体另一侧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魔术贴绒面层,所述无纺布袋本体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过渡套板件,所述过渡套板件的顶部连接有复合把手。
[0005]优选的,所述过渡密封带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辅助复合带,且辅助复合带内部的包括有基础无纺布带,所述辅助复合带内部的基础无纺布带一侧固定连接有魔术贴勾面条,且魔术贴勾面条一侧粘合连接有魔术贴绒面条,而魔术贴勾面条的一侧固定连接在无纺布袋本体一侧的侧面上。
[0006]优选的,所述过渡套板件的内部包括有第一过渡板,且第一过渡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弹性弧条,所述弹性弧条底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过渡板,所述第一过渡板的一侧与第二过渡板的一侧分别活动连接在无纺布袋本体顶部的表面和内壁上,且第一过渡板底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脱杆,所述防脱杆的一端贯穿无纺布袋本体顶部的内壁卡接到第二过渡板底部的内侧。
[0007]优选的,所述防脱杆一端的贯穿第二过渡板底部的内侧,且防脱杆的一端为T型结构,而其一端的边角均开设成圆角结构。
[0008]优选的,所述复合把手的内部包括有柔质连接带,且柔质连接带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弹性弧条的顶面,所述柔质连接带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非金属杆。
[0009]优选的,所述非金属杆为中空结构,且非金属杆一侧的内部固定套接有软磁条。
[0010]与现有技术对比,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1]1、本技术所设置的无纺布袋本体、过渡密封带、第一魔术贴绒面层、第二魔术贴绒面层组成可拆卸以及卷状收纳的多功能无纺布袋,具体使用过程中,过渡密封带与第一魔术贴绒面层分离拆卸后,可扩展无纺布袋本体内部的让位空间,便于进行循环使用的清洗作业,而过渡密封带与第二魔术贴绒面层的粘合连接,则是使得无纺布袋本体的整体稳定处于卷状,方便使用者携带。
[0012]2、本技术所设置的过渡套板件与复合把手在无纺布袋本体的顶部形成新型把手,使用过程中可重复拆卸以及稳定维持或者扩展受力面积,充分提升整体装置的使用舒适度。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结构的正视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结构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结构的右侧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结构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0017]图中:1、无纺布袋本体;2、让位槽;3、过渡密封带;4、第一魔术贴勾面层;5、第一魔术贴绒面层;6、过渡套板件;61、第一过渡板;62、弹性弧条;63、第二过渡板;64、防脱杆;7、复合把手;71、柔质连接带;72、非金属杆;73、软磁条;8、第二魔术贴绒面层;9、辅助复合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请参阅图2和图4,一种便携式无纺布袋,包括无纺布袋本体1,无纺布袋本体1中部的一侧开设有让位槽2,且让位槽2的内部卡接有过渡密封带3,过渡密封带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辅助复合带9,且辅助复合带9内部的包括有基础无纺布带,辅助复合带9内部的基础无纺布带一侧固定连接有魔术贴勾面条,且魔术贴勾面条一侧粘合连接有魔术贴绒面条,而魔术贴勾面条的一侧固定连接在无纺布袋本体1一侧的侧面上,辅助复合带9对过渡密封带3和无纺布袋本体1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行提升,进而优化无纺布袋本体1和过渡密封带3使用过程的可靠性,过渡密封带3一侧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魔术贴勾面层4,第一魔术贴勾面层4一侧的侧面粘合连接有第一魔术贴绒面层5,第一魔术贴绒面层5固定连接在无纺布袋本体1一侧的侧面上,无纺布袋本体1另一侧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魔术贴绒面层8,
[0020]请参阅图1和图4,无纺布袋本体1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过渡套板件6,过渡套板件6的内部包括有第一过渡板61,且第一过渡板6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弹性弧条62,弹性弧条62底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过渡板63,第一过渡板61的一侧与第二过渡板63的一侧分别活动连接在无纺布袋本体1顶部的表面和内壁上,且第一过渡板61底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脱杆64,防脱杆64的一端贯穿无纺布袋本体1顶部的内壁卡接到第二过渡板63底部的内侧,过渡套板件6的自身以组合件的形式与无纺布袋本体1进行连接,进而在保证连接稳定的同
时维持灵活的拆卸条件,防脱杆64一端的贯穿第二过渡板63底部的内侧,且防脱杆64的一端为T型结构,而其一端的边角均开设成圆角结构,防脱杆64的一端为T型结构可使防脱杆64与第二过渡板63之间的连接具备防脱效果,过渡套板件6的顶部连接有复合把手7,复合把手7的内部包括有柔质连接带71,且柔质连接带71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弹性弧条62的顶面,柔质连接带7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非金属杆72,非金属杆72配合柔质连接带71可为使用者提供平面非变形的握持结构,初步提升使用的舒适性,非金属杆72为中空结构,且非金属杆72一侧的内部固定套接有软磁条73,两个非金属杆72利用各自所连接的软磁条73进行结合连接,可充分扩展受力面积,进一步提升整体装置的使用舒适度。
[0021]工作原理:使用过程中,需要对闲置的无纺布袋本体1进行收纳携带时,可先剥离两个过渡套板件6内部的防脱杆64与第二过渡板63,进而使两个过渡套板件6和两个复合把手7相互配合形成的把手先与无纺布袋本体1脱离,然后放置无纺布袋本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无纺布袋,包括无纺布袋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纺布袋本体(1)中部的一侧开设有让位槽(2),且让位槽(2)的内部卡接有过渡密封带(3),所述过渡密封带(3)一侧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魔术贴勾面层(4),所述第一魔术贴勾面层(4)一侧的侧面粘合连接有第一魔术贴绒面层(5),所述第一魔术贴绒面层(5)固定连接在无纺布袋本体(1)一侧的侧面上,所述无纺布袋本体(1)另一侧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魔术贴绒面层(8),所述无纺布袋本体(1)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过渡套板件(6),所述过渡套板件(6)的顶部连接有复合把手(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无纺布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密封带(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辅助复合带(9),且辅助复合带(9)内部的包括有基础无纺布带,所述辅助复合带(9)内部的基础无纺布带一侧固定连接有魔术贴勾面条,且魔术贴勾面条一侧粘合连接有魔术贴绒面条,而魔术贴勾面条的一侧固定连接在无纺布袋本体(1)一侧的侧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无纺布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套板件(6)的内部包括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耀柱
申请(专利权)人:龙港市英尔特制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