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形缝防水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3208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形缝防水构造,包括工程缝承载主体、下压主体、第一联动块和第二弹簧杆,所述工程缝承载主体内侧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缝体,且工程缝承载主体内侧的顶端设置有下压主体,所述下压主体的底端安装有第一联动块,且下压主体的中间位置贯穿设置有转动结构,所述第一联动块的底端活动连接有下压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滑槽镶嵌在工程缝承载主体的内侧壁上,且橡胶包裹块与滑槽呈滑动连接,并且橡胶包裹块的一侧与第一转动圆筒的外侧壁固定连接,实现了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利用橡胶包裹块在滑槽的内侧滑动来减少阻力,从而提高了第一转动圆筒在缝体侧壁滑动的滑动效率,减少阻力可以降低将装置放入到缝体内部的难度。的难度。的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形缝防水构造


[0001]本技术涉及工程防水
,具体为一种变形缝防水构造。

技术介绍

[0002]建筑物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常会产生变形,导致开裂甚至破坏,变形缝是针对这种情况而预留的构造缝,变形缝的填充防水结构是建筑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利用防水构造进行防水可以防止变形缝。
[0003]随着防水构造的不断安装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和缺陷,例如: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变形缝,会因为水体下渗的原因产生二次开裂和损坏,造成原本较小尺寸的变形缝产生大范围的开裂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形缝防水构造,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变形缝,会因为水体下渗的原因产生二次开裂和损坏,造成原本较小尺寸的变形缝产生大范围的开裂造成安全隐患等问题。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变形缝防水构造,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变形缝防水构造,包括工程缝承载主体、下压主体、第一联动块和第二弹簧杆,所述工程缝承载主体内侧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缝体,且工程缝承载主体内侧的顶端设置有下压主体,所述下压主体的底端安装有第一联动块,且下压主体的中间位置贯穿设置有转动结构,所述第一联动块的底端活动连接有下压机构,且第一联动块两侧的中间位置安装有第二弹簧杆,并且第二弹簧杆远离第一联动块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稳定结构,所述稳定结构包括稳定块、滑动块、滑动槽、第二转动圆筒和连接转杆,所述稳定块的内侧与第二弹簧杆的一端连接,且稳定块外侧的一端设置有滑动槽,并且滑动槽的内侧滑动连接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的一侧连接有连接转杆,且连接转杆的内侧活动连接有第二转动圆筒,并且第二转动圆筒的外侧壁与工程缝承载主体的内侧壁滑动连接。
[0007]可选的,所述转动结构包括旋转手柄、螺纹垫片和旋转螺纹杆,所述螺纹垫片的底端与下压主体外侧顶端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且螺纹垫片的中间位置活动连接有旋转螺纹杆,并且旋转螺纹杆的顶端连接有旋转手柄,有利于调整第一联动块底端和第二联动块顶端的间距,方便根据缝隙的深浅进行调整。
[0008]可选的,所述旋转螺纹杆同时贯穿螺纹垫片和下压主体的中心位置,且螺纹垫片的底端与下压主体顶端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利于调整该结构整体的高度,便于调整装置整体的高度。
[0009]可选的,所述第一联动块底部的两端连接有连接弹簧,连接弹簧设置有两个,两个连接弹簧呈之中心线对称结构,对称的连接弹簧有利于增强调整过程中的灵活性。
[0010]可选的,所述下压机构包括第二联动块、第一弹簧杆、连接块和第一转动圆筒,所述第二联动块的顶端通过连接弹簧与第一联动块的底端连接,且第二联动块两端的中间位
置皆连接有第一弹簧杆,所述第一弹簧杆的一端安装有连接块,且连接块的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一转动圆筒,有利于支撑缝体内侧的底端,增强装置与缝体内侧壁的贴合程度。
[0011]可选的,所述工程缝承载主体的内侧壁设置有滑槽,且滑槽的内侧滑动连接有橡胶包裹块,并且橡胶包裹块的内侧和第一转动圆筒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利于增强第一转动圆筒的润滑程度,方便该装置拆卸安装在缝体的内侧。
[0012]可选的,所述滑槽镶嵌在工程缝承载主体的内侧壁上,且橡胶包裹块与滑槽呈滑动连接,并且橡胶包裹块的一侧与第一转动圆筒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利于第一转动圆筒在缝体内侧壁上下滑动,有利于方便与缝体内部的组装。
[001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0014](1)通过设置有转动结构包括旋转手柄、螺纹垫片和旋转螺纹杆,实现了第一联动块底端与第二联动块顶端间距位置的缩小,方便调整整体装置的高度,增强装置使用过程中的灵活性,减少突出缝体顶端的位置;
[0015](2)通过设置有滑槽镶嵌在工程缝承载主体的内侧壁上,且橡胶包裹块与滑槽呈滑动连接,并且橡胶包裹块的一侧与第一转动圆筒的外侧壁固定连接,实现了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利用橡胶包裹块在滑槽的内侧滑动来减少阻力,从而提高了第一转动圆筒在缝体侧壁滑动的滑动效率,减少阻力可以降低将装置放入到缝体内部的难度;
[0016](3)通过设置有稳定结构包括稳定块、滑动块、滑动槽、第二转动圆筒和连接转杆,实现了利用稳定块一侧的连接转杆来将装置在缝体的内侧进行下降,在下降的过程中利用连接转杆的材质增强与缝体的贴合程度,并且第二转动圆筒和第一转动圆筒的外侧呈橡胶状,所以会和缝体的内侧壁贴合,最大程度上增强防水效果。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旋转手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橡胶包裹块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工程缝承载主体;2、缝体;3、下压主体;4、转动结构;401、旋转手柄;402、螺纹垫片;403、旋转螺纹杆;5、第一联动块;6、下压机构;601、第二联动块;602、第一弹簧杆;603、连接块;604、第一转动圆筒;7、稳定结构;701、稳定块;702、滑动块;703、滑动槽;704、第二转动圆筒;705、连接转杆;8、第二弹簧杆;9、橡胶包裹块;10、滑槽;11、连接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和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变形缝防水构造,包括工程缝承载主体1、下压主体3、第一联动块5和第二弹簧杆8,工程缝承载主体1内侧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缝体2,且工程缝承载主体1内侧的顶端设置有下压主体3,下压主体3的底端安装有
第一联动块5,且下压主体3的中间位置贯穿设置有转动结构4,转动结构4包括旋转手柄401、螺纹垫片402和旋转螺纹杆403,螺纹垫片402的底端与下压主体3外侧顶端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且螺纹垫片402的中间位置活动连接有旋转螺纹杆403,并且旋转螺纹杆403的顶端连接有旋转手柄401,旋转螺纹杆403同时贯穿螺纹垫片402和下压主体3的中心位置,且螺纹垫片402的底端与下压主体3顶端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旋转螺纹杆403的底端旋转进入到第二联动块601的顶端可以实现缩短第一联动块5和第二联动块601之间间距,通过旋转旋转手柄401带动旋转螺纹杆403在螺纹垫片402的内侧旋转,在旋转的过程中可以调整第一联动块5和第二联动块601之间的间距。
[0024]请参阅图1,第一联动块5底部的两端连接有连接弹簧11,连接弹簧11设置有两个,两个连接弹簧11呈之中心线对称结构,第一联动块5的底端活动连接有下压机构6,下压机构6包括第二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形缝防水构造,包括工程缝承载主体(1)、下压主体(3)、第一联动块(5)和第二弹簧杆(8),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缝承载主体(1)内侧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缝体(2),且工程缝承载主体(1)内侧的顶端设置有下压主体(3),所述下压主体(3)的底端安装有第一联动块(5),且下压主体(3)的中间位置贯穿设置有转动结构(4),所述第一联动块(5)的底端活动连接有下压机构(6),且第一联动块(5)两侧的中间位置安装有第二弹簧杆(8),并且第二弹簧杆(8)远离第一联动块(5)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稳定结构(7),所述稳定结构(7)包括稳定块(701)、滑动块(702)、滑动槽(703)、第二转动圆筒(704)和连接转杆(705),所述稳定块(701)的内侧与第二弹簧杆(8)的一端连接,且稳定块(701)外侧的一端设置有滑动槽(703),并且滑动槽(703)的内侧滑动连接有滑动块(702),所述滑动块(702)的一侧连接有连接转杆(705),且连接转杆(705)的内侧活动连接有第二转动圆筒(704),并且第二转动圆筒(704)的外侧壁与工程缝承载主体(1)的内侧壁滑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形缝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结构(4)包括旋转手柄(401)、螺纹垫片(402)和旋转螺纹杆(403),所述螺纹垫片(402)的底端与下压主体(3)外侧顶端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且螺纹垫片(402)的中间位置活动连接有旋转螺纹杆(403),并且旋转螺纹杆(403)的顶端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建忠陈国新丘文彪黄文昌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惠阳区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