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纳米气浮的三级溶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73195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纳米气浮的三级溶气装置,属于环保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罐体,罐体内部设置有导流混合进水管,所述的导流混合进水管分两段分别设置于罐体内部与外部,罐体内部的导流混合进水管末端设置有若干个立式布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罐体内部的导流混合进水管末端设有立式布水管若干,支管顶部设有气孔,侧壁设置若干有横缝,投影具有一定角度,液体经过横缝形成水幕与罐体上部气层充分接触,气液界面更新频率高,加快气体溶解;气体在导流混合进水管内进行初次混合、溶解,多余的气体由立布水式管顶端气孔排入管内气层,通过三级溶气设置,水幕布水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溶气效率。能够有效提高溶气效率。能够有效提高溶气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纳米气浮的三级溶气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环保水处理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微纳米气浮的三级溶气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溶气系统作为传统气浮工艺的核心组件,其溶气效率决定了污水处理能力及能耗。溶气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主要在于:溶气压力、水温、混合等方面。空气在水中溶解属于液膜控制过程,使液相通过汇聚、分散、转向、撕裂等剧烈运动,使液膜紊动,加快表面更新速率,降低液膜阻力,则传质效率就会加快,现有溶气设备溶气效率普遍偏低,溶气效果差,采用添加填料来提高溶气效率,易造成系统堵塞,难以达到预期的溶气水量,同时能耗增加,检修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0003]1.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微纳米气浮的三级溶气装置,本技术通过在罐体内部的导流混合进水管末端设有立式布水管若干,支管顶部设有气孔,侧壁设置若干有横缝,投影具有一定角度,液体经过横缝形成水幕与罐体上部气层充分接触,气液界面更新频率高,加快气体溶解,通过三级溶气设置,水幕布水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溶气效率。
[0005]2.技术方案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0007]本技术的一种微纳米气浮的三级溶气装置,包括罐体,设置有导流混合进水管,所述的导流混合进水管分两段分别设置于罐体内部与外部,罐体内部的导流混合进水管末端设置有若干个立式布水管。
[0008]进一步地,所述的导流混合进水管长度与罐体保持一致,导流混合进水管长度的1/5设置于罐体外部,罐体外部的导流混合进水管设有进气口,罐体两侧设置有法兰端盖,罐体右下端设有溶气出水口。
[0009]进一步地,所述的立式布水管在导流混合进水管的外侧垂直向上设置,末端起第一个为第一立式布水支管。
[0010]进一步地,所述的罐体内的导流混合进水管末端设置有支撑板。
[0011]进一步地,所述的立式布水管与导流混合进水管垂直安装,立式布水管顶部设有通气口1个,立式布水管侧壁垂直方向设有横缝若干,各横缝投影呈180
°

[0012]进一步地,所述的罐体内部设置有半圆形上挡板。
[0013]进一步地,所述的半圆形上挡板设置于罐体左侧,距离法兰为2/5罐体长度。
[0014]进一步地,所述的罐体左下端设置有第二进气口,第二进气口配套设置有U形穿孔布气管,U形穿孔布气管与溶气出水口在罐体外侧对称设置。
[0015]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立式布水支管位于半圆形上挡板与末端法兰中部。
[0016]进一步地,所述的罐体可设辅助运行的压力表、安全阀、浮球控制器。
[0017]3.有益效果
[0018]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9]本技术通过在罐体内部的导流混合进水管末端设有立式布水管若干,支管顶部设有气孔,侧壁设置若干有横缝,投影具有一定角度,液体经过横缝形成水幕与罐体上部气层充分接触,气液界面更新频率高,加快气体溶解;在置于罐体外部的导流混合进水管设置有进气口,气体在导流混合进水管内进行初次混合、溶解,多余的气体由立布水式管顶端气孔排入管内气层,罐体左下部设置有布气管,对称位置设有溶气出水口,有效避免短流。通过三级溶气设置,水幕布水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溶气效率。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图。
[0021]图中:1、罐体;2、导流混合进水管;3、立式布水管;4、第一进气口;5、U形穿孔布气管;6、半圆形上挡板;7、支撑板;8、溶气出水口;9、法兰端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
[0023]实施例1
[0024]从图1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一种微纳米气浮的三级溶气装置,包括罐体1,罐体1内部设置有导流混合进水管2,导流混合进水管2分两段分别设置于罐体1内部与外部,罐体1内部的导流混合进水管2末端设置有若干个立式布水管3,罐体1左下部设置有布气管5,右下部设置有溶气出水口8,罐体1内部设置有半圆形上挡板6以及支撑板7,支撑板7用于支撑立式布水管3。
[0025]第一立式布水支管位于半圆形上挡板6与末端法兰中部,半圆形上挡板6可有效控制布水范围,防止短流,第一进气口4与进水管相连,使气体在管内充分混合、溶解,立式布水管3设置有布水缝,分为若干层互成一定角度,原水通过缝隙形成水幕,与罐内气层充分接触,提高溶气效率。
[0026]罐体1内的导流混合进水管2末端设置有支撑板7,支撑板7与罐体1焊接使得罐体1与导流混合进水管2无需进行焊接,通过法兰可把导流混合进水管2整体拆卸。
[0027]导流混合进水管2长度与罐体1保持一致,导流混合进水管2长度的1/5设置于罐体1外部,罐体1外部的导流混合进水管2设有进气口4,罐体1两侧设置有法兰端盖9,罐体1两端由法兰连接封堵,罐体1右下端设有溶气出水口8,出水管径大于导流混合进水管2一个等级,可防止出水管损增大,气体在出水管内释放、汇聚形成大气泡。
[0028]气体通过进气口4进水水管进行初次溶气,较长的导流混合进水管2确保气与水有较为充分的溶解时间,同时避免短流的情况出现。
[0029]立式布水管3在导流混合进水管2的内侧垂直向上设置,末端起第一个为第一立式布水支管,立式布水管3可设置一个或多个,立式布水管3与导流混合进水管2垂直安装,顶部设有通气口1个,侧壁垂直方向设有横缝若干,各横缝投影呈180
°

[0030]通过上述结构,可以把多余未溶解的气体通过立式布水管3顶部气孔排入罐体1内部气层,罐体1内部设置有半圆形上挡板6,半圆形上挡板6的设置确保第一立式支管段有充足的气层,初溶水通过横缝形成水幕进入气层进行二次布水溶气,进一步提高溶气效果。
[0031]半圆形上挡板6设置于罐体1左侧,距离法兰为2/5罐体长度。
[0032]罐体1左下端设置有第二进气口,第二进气口设置有若干布气孔,有效提高气水接触面积,提高溶气效率,第二进气口配套设置有U形穿孔布气管5,U形穿孔布气管5与溶气出水口8在罐体1外侧对称设置,溶气出水口8与导流混合进水管2相对位置可避免短流,同时比进水大一级管径可防止出水管损增大,气体在出水管内释放、汇聚形成大气泡,U形穿孔布气管5位于半圆形上挡板6水平方向中心正下段。
[0033]通过上述结构,高压气体通过气孔形成微小气泡,自下而上与内部溶液充分接触、溶解形成第三级溶气结构。
[0034]罐体1可设辅助运行的压力表、安全阀、浮球控制器等辅助部件。
[0035]本技术通过在罐体1内部的导流混合进水管2末端设有立式布水管3若干,支管顶部设有气孔,侧壁设置若干有横缝,投影具有一定角度,液体经过横缝形成水幕与罐体1上部气层充分接触,气液界面更新频率高,加快气体溶解;在置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纳米气浮的三级溶气装置,包括罐体(1),罐体(1)内部设置有导流混合进水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流混合进水管(2)分两段分别设置于罐体(1)内部与外部,罐体(1)内部的导流混合进水管(2)末端设置有若干个立式布水管(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纳米气浮的三级溶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流混合进水管(2)长度与罐体(1)保持一致,导流混合进水管(2)长度的1/5设置于罐体(1)外部,罐体(1)外部的导流混合进水管(2)设有第一进气口(4),罐体(1)两侧设置有法兰端盖(9),罐体(1)右下端设有溶气出水口(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纳米气浮的三级溶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式布水管(3)在导流混合进水管(2)的外侧垂直向上设置,末端起第一个为第一立式布水支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纳米气浮的三级溶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罐体(1)内的导流混合进水管(2)末端设置有支撑板(7)。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微纳米气浮的三级溶气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德伟郑俊程强许阳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华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