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皮穿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73024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5: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带皮穿管装置,包括机架、装在机架导轨后端的配重、用于装设钢管的两组前支撑、后支撑、可沿导轨前后移动的前机械手、固定在机架上的后机械手、沿机架纵向固定设置的主气缸,后机械手夹紧时钢管固定不动,后机械手的结构组成与前机械手相同,主气缸带动前机械手移动,前机械手仅夹持带皮在钢管上向后移动,就将带皮挤压褶皱,当带皮挤压到一定程度,后机械手松开,使得带皮和钢管一起向后移动,形成一个循环,然后,后机械手再次夹紧,前机械手向前伸出,夹紧前面的带皮,这样,经过多次挤压,实现将带皮全部压实在钢管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带皮穿管装置,可代替人工劳动,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皮穿管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索具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制造纤维环索的带皮穿管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索具制造领域,软索具通常是指使用工业纤维长丝制作的吊装工具,环索是软索具的一种,它是通过将一束或几束纤维长丝、经N圈平行缠绕后,制作成环状吊带,再外包带皮(作为防护套)而成。其中,带皮为筒状,在穿心工序中,需将带皮穿在一只特制钢管外面,沿钢管层层褶皱压紧,钢管一端有一个柱状针头(尾针),用于固定钢管。
[0003]目前国内生产环索时,带皮都是通过人工操作完成的,一般情况下,工人在设备穿心运转的间隙,将带皮套在钢管上,然后将带皮撸紧(就是将带皮呈褶皱套状压紧在钢管上),待设备完成穿心,更换新的钢管(含带皮),然而,目前的生产状况是,在设备早早完成工作以后,带皮还没有穿完,严重影响设备效率;尤其在连续工作时,人工穿管操作劳动强度非常大,工人需付出巨大的体力,生产效率低,同时也影响着整个环索的自动化生产进程。
[0004]因此,急需一种可以代替人工穿管,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代替人工劳动的半自动带皮穿管装置,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0006]本技术带皮穿管装置,包括具有两条左右平行设置的导轨的机架、装在导轨后端的配重、用于装设钢管的两组前支撑、后支撑、可沿导轨前后移动的前机械手、固定在机架上的后机械手、沿机架纵向固定设置的主气缸;两组前支撑前后间隔且对应固定在机架上,每组前支撑包括一根横滚、两个可调节的纵滚、镶嵌在每个纵滚上的带V型槽的滚轮,两个纵滚的高度及两个纵滚之间的间距可调节;后支撑包括架体、纵向竖直设置的调节螺丝、卡簧、与调节螺丝螺纹配合的锁紧螺母,架体与机架的导轨相连,调节螺丝的中心开设一个长圆孔,卡簧安装在长圆孔内;前机械手包括弹性底座、与弹性底座固定连接的两个固定导轨、分别与两个固定导轨固定连接的滑动导轨、分别与两个滑动导轨滑动连接的两个气缸、分别连接于两个滑动导轨端部的夹紧块,两个气缸带动两个滑动导轨和两个夹紧块同步相向动作,弹性底座与主气缸的气缸杆固定连接;后机械手固定在机架上面且位于后支撑前侧,后机械手夹紧时钢管固定不动,后机械手的结构组成与前机械手相同,后机械手的夹紧力大于前机械手的夹紧力。
[0007]本技术带皮穿管装置,其中,所述前机械手的夹紧中心、后机械手的夹紧中心均与夹紧时的钢管中心一致。
[0008]本技术带皮穿管装置,其中,每组所述前支撑还包括纵向滚轮调整杆,纵滚调整杆用于调节所述纵滚,所述纵滚调整杆与纵滚之间采用蜗轮蜗杆结构。
[0009]本技术带皮穿管装置,其中,两个所述夹紧块相对的内侧的形状与钢管外形相适应。
[0010]本技术带皮穿管装置,其中,所述配重采用一组简易滑轮组,通过滑轮组支架装在导轨后端。
[0011]本技术有益效果:
[0012]本技术带皮穿管装置,可以替代手工劳动,实现了将筒状带皮沿钢管层层褶皱压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带皮穿管的工作效率,也提高了整个环索的生产效率。
[001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带皮穿管装置及穿管方法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带皮穿管装置的左视图;
[0015]图2为沿图1中A向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带皮穿管装置中前支撑的主视图;
[0017]图4为本技术带皮穿管装置中前支撑的俯视图;
[0018]图5为本技术带皮穿管装置中前支撑的左视图;
[0019]图6为本技术带皮穿管装置中机械手的主视图;
[0020]图7为本技术带皮穿管装置中机械手的俯视图;
[0021]图8为本技术带皮穿管装置的动作示意图。
[0022]图9为本技术带皮穿管装置中后支撑的主视图;
[0023]图10为本技术带皮穿管装置中后支撑的俯视图;
[0024]图11为本技术带皮穿管装置中后支撑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如图1、2所示,本技术带皮穿管装置,包括具有两条左右平行设置的导轨11的机架1、装在导轨11后端的配重2、用于装设钢管的两组前支撑3、后支撑4、可沿导轨11前后移动的前机械手5、固定在机架1上的后机械手6、沿机架1纵向固定设置的主气缸8;
[0026]两组前支撑,用于最初安放钢管保持水平。如图1、2所示,两组前支撑3前后间隔且对应固定在机架1上,如图3

5所示,每组前支撑3包括一根横滚31、两个可调节的纵滚32、镶嵌在每个纵滚上的带V型槽的滚轮33、纵向滚轮调整杆34,两个纵滚32的高度及两个纵滚32之间的间距可调节,以适应不同规格钢管,带V型槽的滚轮的V型槽用于束缚带皮的两侧边,使带皮保持位置。纵滚调整杆34用于调节纵滚32,纵滚调整杆34与纵滚32之间采用蜗轮蜗杆结构实现调节。
[0027]如图9

11所示,后支撑4包括架体41、纵向竖直设置的调节螺丝42、卡簧43、与调节螺丝42螺纹配合的锁紧螺母44,架体41与机架1的导轨11相连(见图1、2),在前、后机械手和配重的作用下前后运动,调节螺丝42与锁紧螺母44配合,用于调整高度,使不同直径的钢管7中心,与前、后机械手夹紧中心基本一致,调节螺丝42的中心开设一个长圆孔45,卡簧43安装在长圆孔45内;长圆孔45即尾针孔,在穿心机的钢管的一端,带有一个横向(垂直于或近似垂直于钢管)的圆柱(即尾针),该圆柱不一定完全垂直,设计长圆孔45和卡簧43,以便于
固定钢管7端部。
[0028]机械手共两组,即前机械手和后机械手,如图1所示,模拟人的两只手。如图6、7所示,前机械手5包括弹性底座51、与弹性底座51固定连接的两个固定导轨54、分别与两个固定导轨54固定连接的滑动导轨53、分别与两个滑动导轨53滑动连接的两个气缸52、分别连接于两个滑动导轨53端部的夹紧块55,两个夹紧块55相对的内侧的形状与钢管外形相适应,两个气缸52带动两个滑动导轨53和两个夹紧块55同步相向动作,弹性底座51与主气缸8的气缸杆固定连接。工作时,两个气缸52得到指令后,带动滑动导轨53和夹紧块55同步相向动作,夹紧带皮和钢管,固定导轨54与弹性底座51相连,起支撑作用。
[0029]前机械手5固定在主气缸8的气缸杆上,跟随主气缸8前后移动。如图1、2所示,后机械手6固定在机架1上面且位于后支撑4前侧,后机械手6的结构组成与前机械手相同,后机械手6的夹紧力大于前机械手5的夹紧力。如图1、2、8所示,后机械手6夹紧时钢管7固定不动,此时主气缸8带动前机械手5移动,前机械手5仅夹持带皮在钢管7上向后移动(夹紧块55与带皮摩擦力相对带皮与钢管7的摩擦力要大),这样,就将带皮挤压褶皱。当带皮挤压到一定程度,后机械手6松开,使得带皮和钢管7一起向后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皮穿管装置,包括具有两条左右平行设置的导轨(11)的机架(1)、装在导轨(11)后端的配重(2)、用于装设钢管的两组前支撑(3)、后支撑(4)、可沿导轨(11)前后移动的前机械手(5)、固定在机架(1)上的后机械手(6)、沿机架(1)纵向固定设置的主气缸(8);两组前支撑(3)前后间隔且对应固定在机架(1)上,每组前支撑(3)包括一根横滚(31)、两个可调节的纵滚(32)、镶嵌在每个纵滚上的带V型槽的滚轮(33),两个纵滚(32)的高度及两个纵滚(32)之间的间距可调节;后支撑(4)包括架体(41)、纵向竖直设置的调节螺丝(42)、卡簧(43)、与调节螺丝(42)螺纹配合的锁紧螺母(44),架体(41)与机架(1)的导轨(11)相连,调节螺丝(42)的中心开设一个长圆孔(45),卡簧(43)安装在长圆孔(45)内;前机械手(5)包括弹性底座(51)、与弹性底座(51)固定连接的两个固定导轨(54)、分别与两个固定导轨(54)固定连接的滑动导轨(53)、分别与两个滑动导轨(53)滑动连接的两个气缸(52)、分别连接于两个滑动导轨(5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超李彦英刘文辉陈玉玺谭武朱玉斌唐旭东贺健
申请(专利权)人:巨力索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