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良嘉专利>正文

具内外盆的花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25 阅读:3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园艺用具,一种俱内、外盆的花盆、包含内、外盆和吸水绳,主要特点是内盆安置于外盆内的双层花盆,其中内盆的内周壁突起数孔柱,以供吸水绳伸入内盆内部,使吸水绳的组装、定位简单,且能依植物特性自由选择吸水绳的数目,内盆可安装透气棉块以扩大透气、纳水效果;又,外盆在一侧下方有视窗片设计,以透过视窗片控制供水量的增减,配合外盆在底部有净水剂净化水质,使植物的生长健康稳定。(*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园艺用具,一种具内、外盆的花盆,特指适用于盆栽的花盆产品。在生活当中,身临绿化成荫的环境不但令人心旷神恰,更能净化空气。而栽植大型花木、树木在目前地狭人稠的环境不甚适合,因此盆栽式栽植小植物便成简单易行而随手可得的绿化享受,渐趋广泛。而盆栽体积不大,摆饰上可有相当灵活性,倘加以用心修剪、摆置、维护,往往使居家或书房、桌边神清气爽不时迭起,更增添美观舒适,另外,送人实惠大方,受者亦深感绿意盎然,十分赏心悦目。大部份普遍的花盆结构,为一内装土壤的栽植盆,在底部盛装有集水盘,然而可能疏忽导致数日浇水一次,以致植物枯竭,生长状况不良,甚至栽植数日便死亡,故目前有一种吸水绳式的花盆结构。如图7所示,一贮水盆50内装清水,顶端盖设一盖子51,盖子51设有孔洞,栽植盆60底下中央有孔洞,栽植盆60并可在内中底部安置有纱网61,吸水绳62上部进入栽植盆60内而为土壤所掩埋;故能由盖子51的孔洞浇水进去,由吸水绳62利用毛细管原理,在吸收水份后,土壤便通过吸水绳62所带来的水份,而维持适当的水量,不致因二、三天未浇水而枯死。虽图7的结构具有明显的改进效果,惟在使用上仍出现数项不完善的缺憾(1)吸水绳62居于栽植盆60下方,栽植盆60上方土壤吸收的水份便有显着不均,与水份往下流的物理状态相反,使吸水绳62的水份供给土壤的效果仍有欠缺。(2)虽能改善浇水不足的问题,纵使有纱网61,但因纱网61呈薄片且仅置于最底部,因而水份过量时,土壤长期处于水分饱和状态,土中空气被水代替,纱网61仍不够有较大的透气空间,供外部的空气有效、持续地进入,使得土壤缺氧,根部呼吸受到阻碍,因此根部的吸水、吸肥能力顿减受阻。(3)吸水绳62由于上端均为土壤所掩埋,而吸水绳62与水、土接触,经过一段时间后将会渐渐腐烂,因此降低吸水绳62的吸水渗透能力甚至丧失,故必须更换新的吸水绳62,但吸水绳62由于附着土壤下方而可能与根部生长的根毛纠结,以致更换困难,再者,更换新的吸水绳62需要将整个盆栽托高,吸水绳62需穿过纱网61再进入根部定位,作业上十分困难。(4)吸水绳62的设置形态并无法根据植物的需水量特性而改变。比如蕨类需要较多水份,仙人掌只需要小量水份,然而吸水绳62却渗透同量的水份,使植物适应不良,生长状况较差。(5)贮水盆50的水量在注入后,仍会因死水〔未流动〕积蓄状态下,植物根部排出的腐植质或气体及盆土中厌气细菌所产生的腐植质或气体,将使水质劣化,植物吸收此劣化水质,生长效果亦不佳,尤其为维持水质的净化程度,需要时常更换水,这对忙碌的在职人员而言,似乎难以照顾周全。(6)栽植盆60置于贮水盆50上面,两者之间并无任何定位设计,栽植盆60较易被碰撞而倾倒,故定位性欠妥善。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具内、外盆的花盆,主要是设计成内、外盆及吸水绳结构,有效地根据植物需水特性选择吸水绳数目,使土壤平均吸收水份,土壤滋润性好,通过孔柱供植物有透气作用,使植物的生长效果更佳,在外盆加设装饰部,提高花盆的附加价值。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具内、外盆的花盆,主要包含内盆、外盆、吸水绳,其中;内盆为盆体,在底部有孔洞,顶部开口周边外突一道钩槽,该钩槽形成一道空间,以卡制于外盆上周边,内盆在内周侧设有数个突起状的杯状孔柱,孔柱由顶部至内部为一孔道状的通道,孔柱朝内盆中心方向的壁面与通道相通处纵向剖开一段具双斜边的窄口,窄口末端则扩设为较大孔状的定位口,孔柱在通道末端则贯穿出内盆形成一出孔,出孔与通道形成一相通空间,以供吸水绳安装于孔柱内,而吸水绳是一具吸水渗透性的绳体,外盆是一较内盆为高的盆体,可容内盆及水装入;其中在内盆底部装有透气棉块,内部容装培养土时,可混入数团透气棉碎块;外盆一侧下方开设一视窗口,以供一视窗片塞装,视窗片是一片体相对视窗口而突设有塞部,塞部较本体为小,外盆在底部安置有净水剂,另外,外盆另侧上部突设数个具内螺纹、未贯穿的螺孔柱;其中装饰部包含外框、透明片、书写片、底层片,外框是具有多层阶梯状断面的框体,相对螺孔柱而凹设数个未贯穿的螺槽,底层片相对螺孔柱外突数个具孔洞的耳片,透明片叠贴于外框呈阶梯状端面,书写片、底层片按序叠贴于书写片的另面,耳片与螺孔柱对准,由螺钉于外盆内面穿破螺孔柱的壁面、贯穿通过各耳片的孔洞、抵住于螺槽定位;其中视窗片顶部突伸有提耳;其中通道顶部的孔径较大;其中外框、透明片、书写片、底层片均对应外盆的弧面而有弧度。本技术与已有技术相比优点和积极效果非常明显,具有以下优点(1)吸水绳经通道垂放至内盆底部,故当吸水绳吸收外盆的水份后,经通道而进入内盆内的土壤,使每一层的土壤可平均吸收水份,土壤滋润性良好,并因通道的设计而具有透气作用,使植物的生长效果更佳。(2)由于设有透气棉块,除了防止病虫侵入外,并利用丰富的孔隙组织,有效地扩大透气、贮水功能,并能供水份进入内盆,使根部呼吸顺畅且需求水份也不阻碍、防止土壤流失,配合透气绵碎块,更进一步扩大透气性,维持内盆有一定量的空气、水份,确保整个根部成长健康稳定。(3)经视窗片可一目了然地明了水量是否足够,视窗片并可刻设满水位及低水位的刻度,使浇水量明确指示而能有效控制,较以往现有的花盆结构,具有实质性功效。(4)外盆盛装的清水是经过净水剂净化吸臭之后,始为吸水绳所吸收,故可确保植物吸收的水份干净,倘水份透过视窗片看到是呈污浊状,则是更换净水剂的时机。(5)本技术设置数个孔柱,供使用者依植物需水特性而安装吸水绳数目,比如仙人掌只需要一条吸水绳,蕨类需要三条吸水绳,故能依植物特性而提供适当数目的吸水绳,使不同植物的需水性获得适性、适量的控制。(6)吸水绳的组装由上往下,动作容易、简单,兼具定位良好的作用,通过定位口、窄口而予定位不滑脱;欲更换吸水绳时,在吸水绳穿过孔柱后,在定位口定位,可在土壤表面往下戳一个洞,达到植物根部位置,使新的吸水绳与培养土切实接触即可,方便容易。(7)内盆、外盆之间,利用内盆的钩槽卡在外盆周缘,内盆即沉在外盆的内部,两者定位稳定且减少体积空间。(8)本技术特设有装饰部,送人大方,考虑周详,可提高花盆的附加价值。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特征及目的。附图简要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元件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的组合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的组合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吸水绳组装于孔柱的局部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装饰部结合局部立体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的装饰部元件分解图。困7是传统花盆的剖视图。附图标号10-内盆,11-钩槽,12-孔柱,121-通道,122-窄口,123-定位口,124-出孔,13-吸水绳,15-透气绵块,151-透气绵碎块,17-彩色石,20-外盆,21-视窗口,22-螺孔柱,24-净水剂,30-视窗片,31-塞部,32-提耳,40-装饰部,41-底层片,411-耳片,43-透明片,44-外框,441-螺槽,42-书写片,50-贮水盆,51-盖子,60-栽植盆,61-纱网,62-吸水绳。本技术是一种具内、外盆的花盆,请参看图1至3,它主要包含内盆10、外盆20、吸水绳13,其中;吸水绳13是数条具吸水渗透性的细棉绳于外包覆特多龙丝,不易拉断,且吸水绳13两端再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内、外盆的花盆,主要包含内盆、外盆、吸水绳,其特征在于:内盆为盆体,在底部有孔洞,顶部开口周边外突一道钩槽,该钩槽形成一道用以卡制于外盆上周边的空间,内盆在内周侧设有数个突起状的杯状孔柱,孔柱由顶部至内部为一孔道状的通道,孔柱朝内 盆中心方的壁面与通道相通处纵向剖开一段具有斜边的窄口,窄口末端则扩设为较大孔状的定位口,孔柱在通道末端贯穿出内盆形成一出孔,出孔与通道形成一相通空间,吸水绳安装于孔柱内,吸水绳是一具吸水渗透性的绳体;外盆是一可容内盆及水装入且较内盆为高 的盆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内、外盆的花盆,主要包含内盆、外盆、吸水绳,其特征在于内盆为盆体,在底部有孔洞,顶部开口周边外突一道钩槽,该钩槽形成一道用以卡制于外盆上周边的空间,内盆在内周侧设有数个突起状的杯状孔柱,孔柱由顶部至内部为一孔道状的通道,孔柱朝内盆中心方的壁面与通道相通处纵向剖开一段具双斜边的窄口,窄口末端则扩设为较大孔状的定位口,孔柱在通道末端贯穿出内盆形成一出孔,出孔与通道形成一相通空间,吸水绳安装于孔柱内,吸水绳是一具吸水渗透性的绳体;外盆是一可容内盆及水装入且较内盆为高的盆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内、外盆的花盆,其特征在于在内盆底部装有透气棉块,内部容装培养土时,可混入数团透气棉碎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内、外盆的花盆,其特征在于外盆一侧下方开设一视窗口,以供一视窗片塞装,视窗片是一片体相对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良嘉
申请(专利权)人:陈良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