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72360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5:47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其中,背光模组包括背板,背板包括底板和侧板,侧板与底板一体成型,侧板包括弯折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第一支撑部自底板的边缘向底板的正面侧延伸形成,弯折部自第一支撑部的远离底板的边缘沿非平行于第一支撑部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二支撑部自弯折部的远离第一支撑部的边缘向底板的背面侧延伸形成,弯折部用于与显示面板抵接,第二支撑部与第一支撑部间隔设置;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本申请提供的背光模组采用了侧板替代中框,背板通过侧板的弯折部即可对显示面板进行支撑,侧板与底板一体成型、无需组装,从而解决了采用中框承载液晶显示面板组装困难、及采用胶铁一体背板成本高的问题。板成本高的问题。板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0001]本申请属于显示装置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笔记本电脑上的显示器通常会在非光源侧采用中框来承载液晶显示面板,然而,中框需要额外设计、额外开模并且组装时也存在精度难以控制的问题,为了解决中框组装困难的问题,现在市面上出现了一种在制作过程中直接将中框固定在边缘上(胶铁一体)的背板,从而省去了中框与背板组装的工序,但是这种胶铁一体的背板良品率较差、价格较贵、产品交货期也较长,难以满足大规模的生产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包括但不限于解决采用中框承载液晶显示面板组装困难、及采用胶铁一体背板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板,所述背板包括:
[0005]底板;以及
[0006]侧板,与所述底板一体成型,用于支撑显示面板,所述侧板包括弯折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自所述底板的边缘向所述底板的正面侧延伸形成,所述弯折部自所述第一支撑部的远离所述底板的边缘沿非平行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方向延伸形成,所述第二支撑部自所述弯折部的远离所述第一支撑部的边缘向所述底板的背面侧延伸形成,所述弯折部用于与显示面板抵接,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第一支撑部间隔设置。
[0007]本申请提供的背光模组用了自底板的边缘先向底板的正面侧延伸再弯折后向底板的背面侧延伸形成的侧板替代中框,背板通过侧板的弯折部即可对显示面板进行支撑,侧板与底板一体成型、无需组装,使得背板交货期短并且良品率有保障,从而有效地解决了采用中框承载液晶显示面板组装困难、及采用胶铁一体背板成本高的技术问题,有利于提升显示装置的生产效率和满足显示装置的大规模生产需求。
[000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部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靠近所述底板中部的一侧。
[0009]即侧板是向底板的内侧弯折形成,侧板与底板围绕形成一个筒状结构,有利于确保侧板的支撑强度。
[00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部的靠近所述底板的端面与所述底板之间具有间隙。
[0011]该间隙可以给侧板提供变形空间,使得侧板具有一定的变形余量,对显示面板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有效地避免了显示面板受到刚性冲击。
[00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部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
[0013]即侧板是向底板的外侧弯折形成,这样的底板可以节省材料,从而降低背板的生产成本。
[001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部的远离所述弯折部的端面与所述底板的远离所述弯折部的表面所在的参考平面之间具有间隙。
[0015]该间隙可以给侧板提供变形空间,使得侧板具有一定的变形余量,对显示面板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有效地避免了显示面板受到刚性冲击。
[001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弯折部与所述底板平行,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底板垂直,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第一支撑部平行。
[0017]从而可以提高侧板对显示面板的支撑强度和稳定性。
[001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
[0019]反射片,设于所述底板的正面;
[0020]导光板,设于所述反射片的远离所述底板的表面;
[0021]第一扩散片,设于所述导光板的远离所述反射片的表面;
[0022]第一棱镜片,设于所述第一扩散片的远离所述导光板的表面;以及
[0023]发光元件,设于所述底板的正面,并位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
[0024]背光模组采用了侧入式光源,导光板用于将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折射向显示面板的所在侧,反射片用于反射朝底板所在侧射出的光线,有利于降低光能损耗和提高显示面板的照度;第一扩散片用于遮盖导光板上瑕疵造成的暗影,使得从导光板射出的光线通过第一扩散片更加均匀地朝第一棱镜片传播;第一棱镜片可以增强背光模组的轴向亮度。
[002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
[0026]第二扩散片,设于所述第一棱镜片的远离所述第一扩散片的表面。
[0027]可以使从第一棱镜片射出的光线通过第二扩散片更加均匀地照射到显示面板上。
[002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
[0029]第二棱镜片,夹设于所述第一棱镜片和所述第二扩散片之间。
[0030]通过第二棱镜片可以弥补第一棱镜片的光线密度,使得背光模组的轴向亮度的范围增大。
[0031]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上述的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设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入光侧,所述侧板的弯折部与所述显示面板的背面抵接。
[0032]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装置采用了背光模组,通过自底板的边缘先向底板的正面侧延伸再弯折后向底板的背面侧延伸形成的侧板替代中框,使得背板通过侧板的弯折部即可对显示面板进行支撑,侧板与底板一体成型、无需组装,使得背板交货期短并且良品率有保障,从而有效地解决了采用中框承载液晶显示面板组装困难、及采用胶铁一体背板成本高的技术问题,有利于提升显示装置的生产效率和满足显示装置的大规模生产需求。
附图说明
[003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34]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0035]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0036]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三和四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光源侧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0037]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0038]1—显示装置、10—背光模组、20—显示面板、30—封装片、12—反射片、13—导光板、14—第一扩散片、15—第一棱镜片、16—发光元件、17—第二扩散、18—第二棱镜片、111—底板、112—侧板、1121—弯折部、1122—第一支撑部、1123—第二支撑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0040]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
[0041]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包括:底板;以及侧板,与所述底板一体成型,用于支撑显示面板,所述侧板包括弯折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自所述底板的边缘向所述底板的正面侧延伸形成,所述弯折部自所述第一支撑部的远离所述底板的边缘沿非平行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方向延伸形成,所述第二支撑部自所述弯折部的远离所述第一支撑部的边缘向所述底板的背面侧延伸形成,所述弯折部用于与显示面板抵接,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第一支撑部间隔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部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靠近所述底板中部的一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靠近所述底板的端面与所述底板之间具有间隙。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部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远离所述弯折部的端面与所述底板的远离所述弯折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丽娟康报虹
申请(专利权)人: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