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热板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2201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5: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均热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均热板及电子设备。该均热板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第一盖板上与第二盖板接合的一面形成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设有第一凸条,第二盖板上与第一盖板接合的一面形成有第二凹槽,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围合形成容纳腔,第二凹槽内对应第一凸条设有第二凸条,第一凸条上与第二凸条接合的一面、第二凸条上与第一凸条接合的一面均形成有毛细凹槽。该均热板中第一凸条和第二凸条可以在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之间形成稳定地支撑,同时第一凸条和第二凸条上的毛细凹槽又能运输冷却介质,省去了单独在容纳腔内设置一层毛细结构的厚度,从而减小该均热板的厚度,便于均热板的轻薄化。便于均热板的轻薄化。便于均热板的轻薄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均热板及电子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均热板
,尤其涉及一种均热板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5G通信时代的到来,手机芯片的处理量越来越大,耗电量及发热量也越来越高,从而对手机散热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均热板以其优异的散热效果,正越来越成为5G手机散热系统的标配。但在相关技术中,由于均热板不够轻薄,占用手机内部的空间较多,不利于手机的轻薄化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均热板及电子设备,该均热板中第一凸条和第二凸条可以在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之间形成稳定地支撑,同时第一凸条和第二凸条上的毛细凹槽又能运输冷却介质,省去了单独在容纳腔内设置一层毛细结构的厚度,从而减小该均热板的厚度,便于均热板的轻薄化。
[0004]第一个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均热板,该均热板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所述第一盖板上与所述第二盖板接合的一面形成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第一凸条,所述第二盖板上与所述第一盖板接合的一面形成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围合形成容纳腔,所述第二凹槽内对应所述第一凸条设有第二凸条,所述第一凸条上与所述第二凸条接合的一面、所述第二凸条上与所述第一凸条接合的一面均形成有毛细凹槽。
[0005]其中,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围合形成的容纳腔内需要填充冷却介质(图未示出),为防止该容纳腔发生塌陷,在第一凹槽内设第一凸条和在第二凹槽内设有第二凸条,并将第一凸条与第二凸条进行抵接以在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之间形成稳定地支撑;同时,在第一凸条上与第二凸条接合的一面、第二凸条上与第一凸条接合的一面均形成有毛细凹槽,该毛细凹槽可以对冷却介质进行运输,以使冷却介质进行回流。
[000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槽内设置有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所述第一凸条,多个所述第一凸条将所述第一凹槽分隔为多个间隔排布的气槽。
[0007]可以理解的是,将气相的冷却介质在气槽中的流动与第一凸条上毛细凹槽对液相的冷却介质的运输进行分离,避免二者互相影响,从而提高气相的冷却介质的流动速度和毛凹细槽对液相的冷却介质的运输速度,进而提高均热板的散热效率。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槽内还设有集流凸条组,且所述集流凸条组背离所述第一盖板的一面形成有所述毛细凹槽,所述集流凸条组与各所述第一凸条均连接,所述集流凸条组用于将各所述第一凸条内的冷却介质引流至所述吸热区。
[0009]可以理解的是,当集流凸条组位于均热板的吸热区时,各第一凸条内的冷却介质会沿第一凸条上的毛细凹槽进入集流凸条组的毛细凹槽,以回流至集流凸条组处,从而增加冷却介质回流至均热板的吸热区的效率,进而可以对与均热板的吸热区接触的热源进行
快速有效的散热。
[0010]进一步地,多个所述第一凸条形成沿所述第一凸条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凸条组和第二凸条组,所述集流凸条组位于第一凸条组和第二凸条组之间,且所述集流凸条组的两侧分别与第一凸条组、第二凸条组连接。
[0011]可以理解的是,集流凸条组位于第一凸条组和第二凸条组之间,且集流凸条组的两侧分别与第一凸条组、第二凸条组连接,如此,增加了冷却介质进入集流凸条组的毛细凹槽的路径,且位于集流凸条组的两侧的第一凸条组和第二凸条组内的冷却介质均会回流至集流凸条组处,从而提高了冷却介质回流至集流凸条组的效率,当集流凸条组处作为均热板的吸热区时,可以更好的热源进行散热。
[0012]进一步地,所述集流凸条组包括第一集流凸条,所述第一集流凸条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凸条组和所述第二凸条组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集流凸条组包括沿所述第一凸条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集流凸条和第二集流凸条,所述第一集流凸条与所述第一凸条组中的各所述第一凸条连接,所述第二集流凸条与所述第二凸条组中的各所述第一凸条连接。
[0014]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多个第一凸条形成沿第一凸条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凸条组和第二凸条组,且第一集流凸条与第一凸条组中的各第一凸条连接,第二集流凸条与第二凸条组中的各第一凸条连接,因此第一凸条组中的各第一凸条内的冷却介质会汇集在第一集流凸条处,并回流至均热板的吸热区,第二凸条组中的各第一凸条内的冷却介质会汇集在第二集流凸条处,并回流至均热板的吸热区,二者互不影响,便于冷却介质快速地从不同位置回流至均热板的吸热区,从而提高均热板的散热效率。
[0015]进一步地,所述集流凸条组中的各集流凸条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0016]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多个第一凸条沿第一方向排列,因此集流凸条组中的各集流凸条均沿第一方向延伸时,各第一凸条均会与各集流凸条垂直,相比于各第一凸条均与各集流凸条倾斜,各第一凸条均会与各集流凸条垂直排布的更加规则,便于进行加工。
[0017]进一步地,所述集流凸条组包括沿所述第一凸条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集流凸条和第二集流凸条,所述第一凹槽内还设有汇流凸条组,所述汇流凸条组位于所述第一集流凸条和所述第二集流凸条之间且分别与所述第一集流凸条和所述第二集流凸条连接,所述汇流凸条组背离所述第一盖板的一面形成有所述毛细凹槽,所述汇流凸条组用于将所述第一集流凸条和所述第二集流凸条内的所述冷却介质引流至所述吸热区。
[0018]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集流凸条将各第一凸条组中的第一凸条内的冷却介质集流在一起,第二集流凸条将各第二凸条组中的第一凸条内的冷却介质集流在一起,此时将汇流凸条组设置在第一集流凸条和第二集流凸条之间且分别与第一集流凸条和第二集流凸条连接,汇流凸条组背离第一盖板的一面形成有毛细凹槽,从而第一集流凸条和第二集流凸条内的冷却介质均会汇集至汇流凸条组处。当汇流凸条组位于均热板的吸热区时,由于汇流凸条组汇集了各第一凸条和各集流凸条内的冷却介质,因此可以更快地对位于均热板的吸热区处的热源进行散热。
[0019]进一步地,所述汇流凸条组包括第一汇流凸条,所述第一汇流凸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集流凸条和所述第二集流凸条连接。
[0020]进一步地,所述汇流凸条组包括第一汇流凸条和第二汇流凸条,所述第一汇流凸
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集流凸条和所述第二集流凸条连接,所述第二汇流凸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集流凸条和所述第二集流凸条连接。
[0021]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汇流凸条组包括第一汇流凸条和第二汇流凸条,因此可以增加第一集流凸条和第二集流凸条内的冷却介质进入汇流凸条组内的路径,从而提高冷却介质的回流效率,进而提高均热板的散热效率。
[002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汇流凸条与所述第二汇流凸条平行设置。
[0023]如此,可以使第一汇流凸条与第二汇流凸条的长度都较短,便于使冷却介质快速地汇集至第一汇流凸条与第二汇流凸条内,进一步地提高均热板的散热效率。
[002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汇流凸条与所述第二汇流凸条交叉连接。
[0025]如此,第一汇流凸条与第二汇流凸条内的冷却介质均会在交叉部处汇集,当该交叉部作为均热板的吸热区时,可以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均热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所述第一盖板上与所述第二盖板接合的一面形成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第一凸条,所述第二盖板上与所述第一盖板接合的一面形成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围合形成容纳腔,所述第二凹槽内对应所述第一凸条设有第二凸条,所述第一凸条上与所述第二凸条接合的一面、所述第二凸条上与所述第一凸条接合的一面均形成有毛细凹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内设置有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所述第一凸条,多个所述第一凸条将所述第一凹槽分隔为多个间隔排布的气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均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内还设有集流凸条组,且所述集流凸条组背离所述第一盖板的一面形成有所述毛细凹槽,所述集流凸条组与各所述第一凸条均连接,所述集流凸条组用于将各所述第一凸条内的冷却介质引流至所述均热板的吸热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均热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凸条形成沿所述第一凸条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凸条组和第二凸条组,所述集流凸条组位于第一凸条组和第二凸条组之间,且所述集流凸条组的两侧分别与第一凸条组、第二凸条组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均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凸条组包括第一集流凸条,所述第一集流凸条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凸条组和所述第二凸条组连接;或,所述集流凸条组包括沿所述第一凸条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集流凸条和第二集流凸条,所述第一集流凸条与所述第一凸条组中的各所述第一凸条连接,所述第二集流凸条与所述第二凸条组中的各所述第一凸条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均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凸条组包括沿所述第一凸条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集流凸条和第二集流凸条,所述第一凹槽内还设有汇流凸条组,所述汇流凸条组位于所述第一集流凸条和所述第二集流凸条之间且分别与所述第一集流凸条和所述第二集流凸条连接,所述汇流凸条组背离所述第一盖板的一面形成有所述毛细凹槽,所述汇流凸条组用于将所述第一集流凸条和所述第二集流凸条内的所述冷却介质引流至所述吸热区。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均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凸条组包括第一汇流凸条,所述第一汇流凸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志政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展耀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