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防位移井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1933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5: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一体化防位移井盖,所述防位移一体化井盖,包括井盖座和井盖,其特征在于:井身上部采用混凝土浇注形成防位移井圈,井身上部的防位移井圈的内径与井座的外径一致,防位移井圈的上表面与路面处于同一平面;所述防位移井圈的外侧采用水泥砂砾包裹形成一圈稳定井圈;所述井盖座设置在井身的上部,井盖座的内径与井身的内径相一致,井盖座上扣接有井盖,井盖的下表面设置有防位移挡圈,防位移挡圈的外径与井盖座的内径相匹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现有井盖安装后容易发生位移,洞口露出造成的安全隐患问题。洞口露出造成的安全隐患问题。洞口露出造成的安全隐患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体化防位移井盖


[0001]本技术属于井盖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绿化带的一体化防位移井盖。

技术介绍

[0002]长期起来,小区或者城市道路绿化带的井盖容易被忽视,认为没有汽车碾压,不会损坏,但是实际情况不是这样。在使用中,绿化带的井盖易发生位移和安装材料破损、井盖表面破损等问题。据新闻报导,2018年杭州某小区一个井盖破损掉入一个孕妇,造成两条人命。
[0003]现有技术中,小区道路绿化带井盖安装的一般都是普通井盖,井盖周边用水泥砂浆抹平,但是由于材料性能不过关,短短两年或者三年井盖周边普通水泥砂浆就发生破损,造成井盖位移,使得洞口露出,容易造成人员跌入窨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一体化防位移井盖,解决现有井盖安装后容易发生位移,洞口露出造成的安全隐患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是:所述一体化防位移井盖,包括井盖座和井盖,其特征在于:井身上部采用混凝土浇注形成防位移井圈,井身上部的防位移井圈的内径与井座的外径一致,防位移井圈的上表面与路面处于同一平面;所述防位移井圈的外侧采用水泥砂砾包裹形成一圈稳定井圈;所述井盖座设置在井身的上部,井盖座的内径与井身的内径相一致,井盖座上扣接有井盖,井盖的下表面设置有防位移挡圈,防位移挡圈的外径与井盖座的内径相匹配。
[0006]进一步地,在所述井盖座的内侧设置支撑台,防位移挡圈的下端支撑在支撑台上。
[0007]进一步地,在所述支撑台上设置多个定位块,定位块与防位移挡圈下端的定位槽配合。
[0008]进一步地,在所述井盖座的侧壁上设置多个螺栓,将井盖座与防位移井圈紧固连接在一起。
[0009]进一步地,所述井盖座呈环形,沿井盖座的外侧的圆周方向设置一圈固定圈,固定圈的外侧边缘设置向下凸起的凸起部,凸起部、固定圈和井盖座外侧壁之间形成一个填充空间,该填充空间中填充混凝土使井盖座与防位移井圈紧固连接为一体。
[0010]进一步地,在所述固定圈上沿圆周均匀分布多个穿透孔,穿透孔中灌注混凝土使得井盖座与防位移井圈结合为一体。
[0011]进一步地,所述井身采用砖砌窨井,井身内壁采用水泥砂浆抹平。
[0012]进一步地,所述防位移井圈的宽度为井盖外侧50cm,稳定井圈的宽度为防位移井圈外侧50cm。
[0013]本技术的优点具体如下:
[0014]本技术所述一体化防位移井盖针对小区或者城市道路绿化带的井盖容易发
生位移和安装材料破损、井盖表面破损等社会痛点,实现井盖座与井身基础的紧密连接,避免井盖座的位移;同时井盖和井盖座之间通过结构的改进,可以有效防方井盖水平移动,水平转动等造成的洞口露出,给每一个人民群众安全的生活环境。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所述一体化防位移井盖的示意图。
[0016]图2为所述井盖的侧视图。
[0017]附图标记说明:1

井盖座、2

井盖、3

防位移井圈、4

稳定井圈、5

固定圈、6

凸起部、7

填充空间、8

穿透孔、9

防位移挡圈、10

支撑台、11

定位块、12

井身、13

螺栓、14

定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9]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0]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一体化防位移井盖包括井盖座1和井盖2,井身12采用砖砌窨井,井身12内壁采用水泥砂浆抹平至直径符合要求,井身 12上部采用混凝土浇注形成防位移井圈3,井身12上部的防位移井圈3的内径与井盖座1的外径一致,防位移井圈3的上表面与路面处于同一平面;所述防位移井圈3的外侧采用水泥砂砾包裹形成一圈稳定井圈4;所述防位移井圈3 的宽度为井盖2外侧50cm,稳定井圈4的宽度为防位移井圈3外侧50cm。所述井盖座1设置在井身12的上部,井盖座1的内径与井身12的内径相一致,井盖座1上扣接有井盖2,井盖座1呈环形,沿井盖座1的外侧的圆周方向设置一圈固定圈5,固定圈5的外侧边缘设置向下凸起的凸起部6,凸起部6、固定圈5和井盖座1外侧壁之间形成一个填充空间7,该填充空间7中填充混凝土使井盖座1与防位移井圈3紧固连接为一体;为了保证该填充空间7中填充均匀、充实,在所述固定圈5上沿圆周均匀分布多个穿透孔8,在井身完成施工之后,将井盖座1放置于井身上部,向井盖座1外侧的空间灌注混凝土形成防位移井圈3,穿透孔8中的混凝土使得井盖座1与防位移井圈3结合为一体,实现紧密连接固定,不会发生位移。
[0021]所述井盖2的下表面设置有防位移挡圈9,防位移挡圈9的外径与井盖座1 的内径相匹配,在井盖2扣接在井盖座1上时,井盖2通过防位移挡圈9限制在井盖座1上,能够限制住井盖2在水平方向的位移。
[0022]在所述井盖座1的内侧可以设置支撑台10,防位移挡圈9的下端支撑在支撑台10上,在支撑台10上设置多个定位块11,定位块11与防位移挡圈9下端的定位槽14配合,以保证井盖2在扣接在井盖座1上后,在周向上具有一个防止转动的效果。
[0023]在所述井盖座1的侧壁上设置多个螺栓13,将井盖座1与防位移井圈3紧固连接在一起。
[0024]本技术所述一体化防位移井盖的安装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25](1)先正常在绿化带砖砌窨井形成井身12,在井身12的内侧壁采用水泥砂浆抹平至直径符合要求,井身上部挖空出一个用于施工防位移井圈3和稳定井圈4的空间,该空间的深度从地面至井身为50cm,该空间的宽度为超出井身100cm,其中内圈50cm用于制作防位移井圈3,外圈50cm用于制作稳定井圈4;
[0026](2)在井身上部的挖空空间的外圈采用水泥砂砾制作一圈宽度为50cm的稳定井圈,稳定井圈的高度与地面平齐;在稳定进圈4的内侧浇注一圈混凝土形成防位移井圈,防位移井圈的宽度为50cm,防位移井圈的高度比地面低 5

10cm;
[0027](3)将井盖座1由井口插入防位移井圈的中心,井盖座1的外径与防位移井圈的内侧相匹配,井盖座外侧的固定圈5插入了防位移井圈的混凝土中;再向井盖座1外侧的防位移井圈位置灌注混凝土,使混凝土由井盖座外侧的固定圈上的穿透孔穿透以将进盖座外部的空间填实;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化防位移井盖,包括井盖座(1)和井盖(2),其特征在于:井身(12)上部采用混凝土浇注形成防位移井圈(3),井身(12)上部的防位移井圈(3)的内径与井盖座(1)的外径一致,防位移井圈(3)的上表面与路面处于同一平面;所述防位移井圈(3)的外侧采用水泥砂砾包裹形成一圈稳定井圈(4);所述井盖座(1)设置在井身(12)的上部,井盖座(1)的内径与井身(12)的内径相一致,井盖座(1)上扣接有井盖(2),井盖(2)的下表面设置有防位移挡圈(9),防位移挡圈(9)的外径与井盖座(1)的内径相匹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防位移井盖,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井盖座(1)的内侧设置支撑台(10),防位移挡圈(9)的下端支撑在支撑台(10)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防位移井盖,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台(10)上设置多个定位块(11),定位块(11)与防位移挡圈(9)下端的定位槽(14)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防位移井盖,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井盖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伟平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爱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