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缝羽绒服及其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1855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1: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缝羽绒服及其生产工艺,涉及到羽绒服领域,包括两个前片、后片、两个侧片和两个衣袖,两个所述前片均与两个侧片相互缝合,所述后片与两个侧片的另一侧相互缝合,所述衣袖与前片、后片和侧片相互缝合,所述衣袖、前片和后片的顶部共同缝合设置有衣领,两个所述前片之间缝合设置有第一拉链,所述衣袖的顶部缝合设置有第一弹力层,两个侧片的表面均缝合设置有第二弹力层,两个所述衣袖的内侧均缝合设置有第三弹力层,两个所述前片和后片的表面均设置有多个充绒袋。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使得该羽绒服柔软舒适,且各个部件之间通过拼接设计,保暖轻盈,御寒保暖,同时能够方便增加肩部、手肘部和腰部的弹力效果,方便人体进行运动。动。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缝羽绒服及其生产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羽绒服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缝羽绒服及其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羽绒服是指内充羽绒填料的上衣,外形庞大圆润,羽绒服一般鸭绒量占一半以上,同时可以混杂一些细小的羽毛,将鸭绒清洗干净,经高温消毒,之后填充在衣服中就是羽绒服了,羽绒服保暖性最好,多为寒冷地区的人们穿着,也为极地考察人员所常用,羽绒服有重量轻、质地软、保暖好的特点,因羽绒柔软,用作衣服絮料,穿着舒适,羽绒不易发生纤维板结现象;面料多采用高密度的涂层织物,能保持衣内有较多的空气,保暖性能好。
[0003]而在对羽绒服进行制作时,大多通过先将面料进行裁剪,并将裁剪过后的面料进行缝制,最后进行充绒,即可制成一件羽绒服,而这样制作而成的羽绒服,各个部位之间不具有弹性,从而导致羽绒服在穿着时过于松弛,不易进行肢体运动,影响羽绒服穿着的舒适感。
[0004]因此,专利技术一种无缝羽绒服及其生产工艺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缝羽绒服及其生产工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缝羽绒服及其生产工艺,包括两个前片、后片、两个侧片和两个衣袖,两个所述前片均与两个侧片相互缝合,所述后片与两个侧片的另一侧相互缝合,所述衣袖与前片、后片和侧片相互缝合,所述衣袖、前片和后片的顶部共同缝合设置有衣领,两个所述前片之间缝合设置有第一拉链,所述衣袖的顶部缝合设置有第一弹力层,两个侧片的表面均缝合设置有第二弹力层,两个所述衣袖的内侧均缝合设置有第三弹力层,两个所述前片和后片的表面均设置有多个充绒袋。
[0007]优选的,所述衣袖的底部设置有袖口,所述袖口的内侧设置有指口。
[0008]优选的,所述前片与侧片缝合处设置有口袋,所述口袋的袋口处缝合设置有第二拉链。
[0009]优选的,两个所述前片、后片、两个侧片、衣袖和衣领均采用锦纶纤维编织而成。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弹力层、第二弹力层和第三弹力层通过氨纶纤维编织而成。
[0011]优选的,所述充绒袋的表面设置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采用防水布片缝合而成。
[0012]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无缝羽绒服的生产工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13]S1:编织:通过使用编织机利用锦纶纤维编织成主体面料,并通过使用编织机利用氨纶纤维编织辅助面料;
[0014]S2:裁剪:依照样衣的形状,将主体面料裁剪成被需要的部分,包括前片、后片、侧片、衣袖和衣领,并将辅助面料裁剪成被需要的部分,包括第一弹力层、第二弹力层和第三弹力层;
[0015]S3:缝制:通过将里布之间进行相互缝合,而里布包括前片、后片、衣袖、衣领和侧片,这些部分均已在裁剪环节初具模型,各个部件都做好之后,将里布全部缝合在一起了,缝合的时候上下层要对齐,避免有吃里布的现象,脱边的地方进行及时锁边,将前片、后片、衣袖、衣领和侧片缝合完成过后,将第一弹力层、第二弹力层和第三弹力层分别缝入到两个侧片和两个衣袖内;
[0016]S4:充绒:通过使用自动充绒机将羽绒填充到充绒袋内,充好后,再将充绒袋的口缝好。
[0017]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8]通过将前片、后片、两个侧片、衣袖和衣领采用锦纶纤维编织而成,能够使得该羽绒服柔软舒适,且各个部件之间通过拼接设计,保暖轻盈,御寒保暖,通过将第一弹力层、第二弹力层和第三弹力层通过氨纶纤维编织而成,通过在衣袖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弹力层,能够方便增加肩部的弹力效果,使其可以更符合人体的肩部,通过在衣袖的手肘部设置有第三弹力层,人体在弯曲手臂时可以使得第三弹力层被拉伸,增加了手肘部的弹力效果,方便人体进行运动,通过在侧片处设置有第二弹力层,能够方便增加腰部的弹力效果,使其可以更符合人体的腰部。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图1的后侧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生产工艺流程图。
[0022]图中:1、前片;2、后片;3、侧片;4、衣袖;5、衣领;6、第一拉链;7、第一弹力层;8、第二弹力层;9、第三弹力层;10、充绒袋;11、袖口;12、指口;13、口袋;14、第二拉链;15、防水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图1

3所示的一种无缝羽绒服及其生产工艺,包括两个前片1、后片2、两个侧片3和两个衣袖4,两个前片1均与两个侧片3相互缝合,后片2与两个侧片3的另一侧相互缝合,衣袖4与前片1、后片2和侧片3相互缝合,衣袖4、前片1和后片2的顶部共同缝合设置有衣领5,两个前片1之间缝合设置有第一拉链6,衣袖4的顶部缝合设置有第一弹力层7,两个侧片3的表面均缝合设置有第二弹力层8,两个衣袖4的内侧均缝合设置有第三弹力层9,两个前片1和后片2的表面均设置有多个充绒袋10。
[0025]同时,衣袖4的底部设置有袖口11,袖口11的内侧设置有指口12,通过将大拇指穿过指口12,使用袖口11对人体的手背进行防护,能够有效的提高该羽绒服的保暖性能,且人体在运动时,因袖口11被大拇指勾住,衣袖4不会向上拉动,更加方便肢体进行运动。
[0026]另外,前片1与侧片3缝合处设置有口袋13,口袋13的袋口处缝合设置有第二拉链
14,通过设置的口袋13,能够方便对一些小物品进行放置,且通过设置的第二拉链14能够方便将口袋13进行封口,避免小物品掉落。
[0027]接着,两个前片1、后片2、两个侧片3、衣袖4和衣领5均采用锦纶纤维编织而成,锦纶纤维主要用于合成纤维,其最突出的优点是耐磨性高于其他所有纤维,比棉花耐磨性高10倍,比羊毛高20倍,在混纺织物中稍加入一些锦纶纤维,可大大提高其耐磨性;当拉伸至3

6%时,弹性回复率可达100%;能经受上万次折挠而不断裂,能够使得该羽绒服柔软舒适,且各个部件之间通过拼接设计,保暖轻盈,御寒保暖。
[0028]更为具体的,第一弹力层7、第二弹力层8和第三弹力层9通过氨纶纤维编织而成,氨纶纤维是一种弹性纤维,它具有高度弹性,能够拉长6~7倍,但随张力的消失能迅速恢复到初始状态,其分子结构为一个像链状的、柔软及可伸长性的聚氨基甲酸酯,通过与硬链段连接在一起而增强其特性,氨纶弹性优异,而强度比乳胶丝高2~3倍,线密度也更细,并且更耐化学降解,氨纶的耐酸碱性、耐汗、耐海水性、耐干洗性、耐磨性均较好,通过在衣袖4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弹力层7,能够方便增加肩部的弹力效果,使其可以更符合人体的肩部,通过在衣袖4的手肘部设置有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缝羽绒服,包括两个前片、后片、两个侧片和两个衣袖,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前片均与两个侧片相互缝合,所述后片与两个侧片的另一侧相互缝合,所述衣袖与前片、后片和侧片相互缝合,所述衣袖、前片和后片的顶部共同缝合设置有衣领,两个所述前片之间缝合设置有第一拉链,所述衣袖的顶部缝合设置有第一弹力层,两个侧片的表面均缝合设置有第二弹力层,两个所述衣袖的内侧均缝合设置有第三弹力层,两个所述前片和后片的表面均设置有多个充绒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缝羽绒服,其特征在于:所述衣袖的底部设置有袖口,所述袖口的内侧设置有指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缝羽绒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片与侧片缝合处设置有口袋,所述口袋的袋口处缝合设置有第二拉链。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缝羽绒服,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前片、后片、两个侧片、衣袖和衣领均采用锦纶纤维编织而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缝羽绒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力层、第二弹力层和第三弹力层通过氨纶纤维编织而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虞剑潘小丽
申请(专利权)人:义乌市完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