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消防逃生的生命维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718437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1: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消防逃生的生命维持系统,属于消防设施技术领域。包括贯穿建筑物顶部与底部之间的储气管,储气管上并联设置有分布于各楼层的供气终端设备,储气管底部设置有一气泵,储气管外套设有一防护管,储气管与气泵的进气端相连,储气管与防护管之间形成一出气通道,出气通道与气泵的出气端相连,储气管的进气口和出气通道的出气口均伸出建筑物顶层之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可靠等优点。可靠等优点。可靠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消防逃生的生命维持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消防设施
,涉及一种用于消防逃生的生命维持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建筑物消防设施中,用于供氧维持生命的方式有如下几种,隔离空间(隔离空间内设置供氧等消防设施)、便携式供氧设备,隔离空间内的供氧设施和便携式供氧设备也大都为化学供氧类,供氧量限制了生命维持时间,尤其是在较大数量的被困人员使用的情况下,难以维持较长的解困时间。
[0003]另外,现有的供氧设备依赖电子器件和较为复杂繁琐的日常维护,才能够确保设备处于有效备用状态,这给灾情发生时设备的可靠性造成挑战,对应急自救和消防救援形成不确定因素。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消防逃生的生命维持系统,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空气供给的可靠性。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消防逃生的生命维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贯穿建筑物顶部与底部之间的储气管,所述储气管上并联设置有分布于各楼层的供气终端设备,所述储气管底部设置有一气泵,所述储气管外套设有一防护管,所述储气管与气泵的进气端相连,所述储气管与防护管之间形成一出气通道,所述出气通道与气泵的出气端相连,所述储气管的进气口和出气通道的出气口均伸出建筑物顶层之上。
[0006]进一步的,建筑物各楼层具有至少一个连接所述储气管的通气分管,各通气分管并联于储气管上,同一建筑物楼层的各供气终端设备并联于通气分管上,所述通气分管上设置有手动阀门。
[0007]进一步的,所述供气终端设备包括一面罩,所述面罩上设置有呼出嘴和吸气管,所述吸气管连接通气分管,所述呼出嘴上设置有止回阀一。
[0008]进一步的,所述吸气管上设置有串联一个具有形变恢复能力的增压球,所述增压球的两端分别具有一个常开状态下的止回阀二。
[0009]进一步的,所述储气管的进气口处设置有一空滤器。
[0010]进一步的,所述储气管的底部设置有气压传感器。
[0011]由于气泵、气压传感器等需要通电的器件位于建筑物底层,其供电可靠性和防损坏能力相比其设置在其它楼层要强,可将应急电和储能电源并联的方式对其进行双电源供电。
[0012]在发生火灾等灾情导致待疏散人员无法自行到达地面时,待疏散人员可在设置有供气终端设备的区域等待救援,该区域一般为靠近建筑物外墙、且具有窗户等对外通道的位置,该区域可同步设置灭火器械,以确保待疏散人员所在区域处于可待援环境,由于烟雾存在需要供氧时使用供气终端设备,即佩戴面罩。气泵将外界气流吸入储气管内,气压传感
器的检测储气管底部的气压值,进而使气泵的转速控制在储气管底部的气压处于设定值,一般而言,该设定值需略大于大气压,以使各使用者吸气相对顺畅无明显阻力。
[0013]使用者开启手动阀门即可使面罩与储气管相通,在气泵正常工作时,出气通道用于对储气管外侧环境进行维持,如防护管某位置因火势较大而受热时,出气通道内由下至上的气流可对储气管内部的空气进行降温,确保使用者呼吸相对舒适,且降温有利于空气密度的提升。
[0014]因气泵损坏或供电不能维持而导致气泵无法工作时,储气管和出气通道均作为供氧终端设备的进气路径,此时,楼层越高的供氧终端设备的空气供给越顺畅,吸气阻力较小,而低楼层的供氧终端设备则吸气阻力较大,此时,使用者可通过频繁按压增压球的方式,缓解吸气阻力造成的呼吸不畅,即按压增压球时,远离面罩的止回阀二关闭,靠近面罩的止回阀二开启,增压球内的空气被挤入面罩内,增压球形变恢复过程中,远离面罩的止回阀二开启,靠近面罩的止回阀二关闭,储气管内的空气进入增压球内,增压球两端的两个止回阀二在增压球不受挤压和不发形变恢复时均处于开启状态,确保不操作增压球时使用者可正常吸气。
[0015]本方案因结构简单、对电气件的依赖较弱、应对异常状况的能力强等特点,作为楼宇消防系统中的补充具有积极意义。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储气管在建筑物内的安装状态示意图。
[0017]图2是本生命维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储气管的截面图。
[0019]图4是面罩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增压球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储气管;2、气泵;3、防护管;4、出气通道;5、通气分管;6、面罩;7、呼出嘴;8、吸气管;9、增压球;10、空滤器;11、止回阀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3]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用于消防逃生的生命维持系统,包括贯穿建筑物顶部与底部之间的储气管1,储气管1上并联设置有分布于各楼层的供气终端设备,储气管1底部设置有一气泵2,储气管1外套设有一防护管3,储气管1与气泵2的进气端相连,储气管1与防护管3之间形成一出气通道4,出气通道4与气泵2的出气端相连,储气管1的进气口和出气通道4的出气口均伸出建筑物顶层之上。
[0024]建筑物各楼层具有至少一个连接储气管1的通气分管5,各通气分管5并联于储气管1上,同一建筑物楼层的各供气终端设备并联于通气分管5上,通气分管5上设置有手动阀门。
[0025]如图4和图5所示,供气终端设备包括一面罩6,面罩6上设置有呼出嘴7和吸气管8,吸气管8连接通气分管5,呼出嘴7上设置有止回阀一。
[0026]吸气管8上设置有串联一个具有形变恢复能力的增压球9,增压球9的两端分别具有一个常开状态下的止回阀二11。
[0027]储气管1的进气口处设置有一空滤器10。储气管1的底部设置有气压传感器。
[0028]由于气泵2、气压传感器等需要通电的器件位于建筑物底层,其供电可靠性和防损坏能力相比其设置在其它楼层要强,可将应急电和储能电源并联的方式对其进行双电源供电。
[0029]在发生火灾等灾情导致待疏散人员无法自行到达地面时,待疏散人员可在设置有供气终端设备的区域等待救援,该区域一般为靠近建筑物外墙、且具有窗户等对外通道的位置,该区域可同步设置灭火器械,以确保待疏散人员所在区域处于可待援环境,由于烟雾存在需要供氧时使用供气终端设备,即佩戴面罩6。气泵2将外界气流吸入储气管1内,气压传感器的检测储气管1底部的气压值,进而使气泵2的转速控制在储气管1底部的气压处于设定值,一般而言,该设定值需略大于大气压,以使各使用者吸气相对顺畅无明显阻力。
[0030]使用者开启手动阀门即可使面罩6与储气管1相通,在气泵2正常工作时,出气通道4用于对储气管1外侧环境进行维持,如防护管3某位置因火势较大而受热时,出气通道4内由下至上的气流可对储气管1内部的空气进行降温,确保使用者呼吸相对舒适,且降温有利于空气密度的提升。
[0031]因气泵2损坏或供电不能维持而导致气泵2无法工作时,储气管1和出气通道4均作为供氧终端设备的进气路径,此时,楼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消防逃生的生命维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贯穿建筑物顶部与底部之间的储气管(1),所述储气管(1)上并联设置有分布于各楼层的供气终端设备,所述储气管(1)底部设置有一气泵(2),所述储气管(1)外套设有一防护管(3),所述储气管(1)与气泵(2)的进气端相连,所述储气管(1)与防护管(3)之间形成一出气通道(4),所述出气通道(4)与气泵(2)的出气端相连,所述储气管(1)的进气口和出气通道(4)的出气口均伸出建筑物顶层之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消防逃生的生命维持系统,其特征在于,建筑物各楼层具有至少一个连接所述储气管(1)的通气分管(5),各通气分管(5)并联于储气管(1)上,同一建筑物楼层的各供气终端设备并联于通气分管(5)上,所述通气分管(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明峰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灵坦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