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并联锂离子电池电化学参数辨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71811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1: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并联锂离子电池电化学参数辨识方法,将电池的正负极分别等效为单个粒子,建立电池的单粒子电化学模型;根据单粒子电化学模型确定需要辨识的电化学参数;根据电池组的出厂信息,给定充放电电流I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并联锂离子电池电化学参数辨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
,特别是涉及一种并联锂离子电池电化学参数辨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1933年Doyle和Numan教授提出了基于物理的准二维(P2D,pseudo two dimention model)电化学模型,该模型通过固相扩散方程、液相扩散方程、Bulter Volumer等偏微分方程描述电池内部耦合关系。相比于等效电路模型,电化学模型基于电池内部电化学机理,模型参数更具有实际物理意义;同时,电化学模型可以和热模型耦合,从而分析电池的析锂、热失控等,因此提高电化学参数的辨识精度具有重要意义。
[0003]P2D电化学模型计算量较大,单粒子模型,将正负极分别等效为单个颗粒,忽略电池内部粒子浓度不均匀,简化计算。现有技术中P2D电化学模型计算量较大,单粒子模型,将正负极分别等效为单个颗粒,忽略电池内部粒子浓度不均匀,简化计算。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并联锂离子电池电化学参数辨识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要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并联锂离子电池电化学参数辨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S1:将电池的正负极分别等效为单个粒子,建立电池的单粒子电化学模型;
[0007]S2:根据单粒子电化学模型确定需要辨识的电化学参数;
[0008]S3:根据电池组的出厂信息,给定充放电电流I

对电池组进行充放电,获得电池组中每个单体电池的实验电压曲线,即确定不同充放电时间下电池端电压的大小,得到不同时刻并联电池的端电压V
cell

[0009]S4:确定并联锂离子电池的优化目标误差函数f;
[0010]S5:根据电池的电压曲线以及误差函数f,采用模拟退火算法,在仿真软件中对并联电池组中单体电池的电化学参数进行辨识。
[0011]进一步,步骤S1中建立电池的电化学模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12]当电池两端通入一定大小的电流时,电解液中的锂离子、活性颗粒、电子相互作用维持外电流的稳定,则电极活性表面的电流密度i
j
为:
[0013][0014]其中,i
j
表示电极活性表面的电流密度,单位:A/m2;I表示通入电池两端的电流,单位:A;S
j
表示电极材料等效活性颗粒表面积,单位m2;j表示正极p或负极n;
[0015]则活性颗粒和电解液界面处锂离子的孔壁通量为j
j
为:
[0016][0017]其中,j
j
表示孔壁通量,单位:mol/(m2·
s);n表示锂离子核电荷数,即n=1;F表示法拉第常数96487C/mol;
[0018]同时,孔壁通量j
j
还可以通过巴特勒

伏尔摩(Butler

Volmer)电化学反应方程表示:
[0019][0020]其中,k
j
表示液相电导率,η
j
表示表面过电势,c
e
表示电池内部所有点的液相锂离子浓度,c
s,j,max
表示活性颗粒理论最大嵌锂入锂离子浓度,c
s,j,surf
表示活性颗粒表面锂离子浓度,T为当前电池温度,R表示气体常数8.31441(J/(mol*K));
[0021]式(3)中表面过电势η
j
为:
[0022]η
j
=φ
s,j

φ
l,j

U
j
ꢀꢀꢀꢀꢀꢀꢀꢀꢀꢀꢀꢀꢀꢀꢀꢀꢀꢀꢀ
(4)
[0023]其中,φ
s,j
表示固相电势,φ
l,j
表示液相电势,U
j
表示平衡电势;
[0024]已知电池的端电压V
cell
可表示为:
[0025]V
cell
=φ
s,p

φ
s,n
ꢀꢀꢀꢀꢀꢀꢀꢀꢀꢀꢀꢀꢀꢀꢀꢀꢀꢀꢀ
(5)
[0026]其中,φ
s,p
表示正极的固相电势,φ
s,n
表示负极的固相电势;
[0027]则推导出正负极表面过电势的差值η
p

η
n

[0028][0029]其中,m
j
为中间变量,j表示正极p或负极n,则m
j
为:
[0030][0031]其中,k
j
表示反应速率常数,j为正极p或负极n,即k
n
表示负极反应速率常数,k
p
表示正极反应速率常数;
[0032]公式(6)的推导过程见参考文献“Guo M,Sik Ha G,White R E.Single

Particle Model for a Lithium

Ion Cell:Thermal Behavior(vol 158,pg A122,2011)[J].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2011,158(2)”。
[0033]将公式(4)和公式(6)带入公式(5)中,推导出电池的端电压V
cell

[0034]V
cell
=U
p
(x
p,surf
)

U
n
(x
n,surf
)+η
p

η
n
+U
l
ꢀꢀꢀꢀꢀꢀꢀꢀꢀꢀꢀꢀ
(8)
[0035]其中,U
p
(x
p,surf
)表示正极平衡电势,U
n
(x
n,surf
)表示负极平衡电势,U
l
表示液相电势;x
p,surf
和x
n,surf
均是与活性颗粒表面锂离子浓度有关的无量纲量;
[0036]公式(8)中液相电势U
l
的计算公式为:
[0037][0038]其中,t
+
锂离子液相转移系数,c
eL
表示正极电极材料和集流体界面处液相锂离子
浓度,c
e0
表示负极材料集流体边界处液相锂离子浓度,A
cell
表示电池表面积,L
p
表示正极电极材料厚度,L
n
表示负极电极材料厚度,L
S
表示隔膜厚度,k
p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并联锂离子电池电化学参数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电池的正负极分别等效为单个粒子,建立电池的单粒子电化学模型;S2:根据单粒子电化学模型确定需要辨识的电化学参数;S3:根据电池组的出厂信息,给定充放电电流I

对电池组进行充放电,获得电池组中每个单体电池的实验电压曲线,得到不同时刻并联电池的端电压V
cell
;S4:确定并联锂离子电池的优化目标误差函数f;S5:根据电池的电压曲线以及误差函数f,采用模拟退火算法,在仿真软件中对并联电池组中单体电池的电化学参数进行辨识。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联锂离子电池电化学参数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建立电池的电化学模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当电池两端通入一定大小的电流时,电解液中的锂离子、活性颗粒、电子相互作用维持外电流的稳定,则电极活性表面的电流密度i
j
为:其中,i
j
表示电极活性表面的电流密度,单位:A/m2;I表示通入电池两端的电流,单位:A;S
j
表示电极材料等效活性颗粒表面积,单位m2;j表示正极p或负极n;则活性颗粒和电解液界面处锂离子的孔壁通量为j
j
为:其中,j
j
表示孔壁通量,单位:mol/(m2·
s);n表示锂离子核电荷数,即n=1;F表示法拉第常数96487C/mol;同时,孔壁通量j
j
还可以通过巴特勒

伏尔摩电化学反应方程表示:其中,k
j
表示液相电导率,η
j
表示表面过电势,c
e
表示电池内部所有点的液相锂离子浓度,c
s,j,max
表示活性颗粒理论最大嵌锂入锂离子浓度,c
s,j,surf
表示活性颗粒表面锂离子浓度,T为当前电池温度,R表示气体常数8.31441(J/(mol*K));式(3)中表面过电势η
j
为:η
j
=φ
s,j

φ
l,j

U
j
ꢀꢀꢀꢀꢀꢀꢀꢀꢀꢀꢀꢀꢀꢀꢀꢀꢀꢀꢀ
(4)其中,φ
s,j
表示固相电势,φ
l,j
表示液相电势,U
j
表示平衡电势;已知电池的端电压V
cell
可表示为:V
cell
=φ
s,p

φ
s,n
ꢀꢀꢀꢀꢀꢀꢀꢀꢀꢀꢀꢀꢀꢀꢀꢀꢀꢀꢀ
(5)其中,φ
s,p
表示正极的固相电势,φ
s,n
表示负极的固相电势;则推导出正负极表面过电势的差值η
p

η
n

其中,m
j
为中间变量,j表示正极p或负极n,则m
j
为:其中,k
j
表示反应速率常数,j为正极p或负极n,即k
n
表示负极反应速率常数,k
p
表示正极反应速率常数;将公式(4)和公式(6)带入公式(5)中,推导出电池的端电压V
cell
:V
cell
=U
p
(x
p,surf
)

U
n
(x
n,surf
)+η
p

η
n
+U
l
ꢀꢀꢀꢀꢀꢀꢀꢀꢀꢀꢀꢀ
(8)其中,U
p
(x
p,surf
)表示正极平衡电势,U
n
(x
n,surf
)表示负极平衡电势,U
l
表示液相电势;x
p,surf
和x
n,surf
均是与活性颗粒表面锂离子浓度有关的无量纲量;公式(8)中液相电势U
l
的计算公式为:其中,t
+
锂离子液相转移系数,c
eL
表示正极电极材料和集流体界面处液相锂离子浓度,c
e0
表示负极材料集流体边界处液相锂离子浓度,A
cell
表示电池表面积,L
p
表示正极电极材料厚度,L
n
表示负极电极材料厚度,L
S
表示隔膜厚度,k
p
表示正极液相电导率,k
n
表示负极液相电导率,k
s
表示隔膜液相电导率,ε
p
表示正极液相体积分数,ε
n
表示负极液相体积分数,ε
s
表示隔膜液相体积分数;正极平衡电势U
p
(x
p,surf
)是关于正极活性颗粒表面嵌锂浓度的函数,负极平衡电势U
n
(x
n,surf
)是关于负极活性颗粒表面嵌锂浓度的函数;通过查阅材料特性获取正极和负极的材料属性,则x
j,surf
用电极材料表面嵌锂状态SOL表示为:其中,j为正极p或负极n,c
s,j,max
表示活性颗粒理论最大嵌锂入锂离子浓度,c
s,j,surf
表示活性颗粒表面锂离子浓度;电池的荷电状态SOC表示为:其中,SOL
n
(t)表示当前时刻负极的嵌锂状态,SOL
n
(0%)表示电池完全放电时负极活性颗粒的嵌锂状态,SOL
n
(100%)表示电池完全充电时负极活性颗粒的嵌锂状态,SOL
p
(t)表示当前时刻正极的嵌锂状态,SOL
p
(0%)表示电池完全放电时正极活性颗粒的嵌锂状态,SOL
p
(100%)表示电池完全充电时正极活性颗粒的嵌锂状态;恒流、等温条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杨梅时玮韩甜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交通大学长三角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