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工环地质地热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71549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1: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工环地质地热水处理装置,包括:箱体;壳体,固定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内腔底端;进液管,固定设置在所述箱体的一侧,且所述进液管的一侧延伸进所述壳体的内腔;出液管,固定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另一侧,且所述出液管的另一侧延伸进所述壳体的内腔;过滤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腔一侧吸污机构,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腔;热能回收利用机构,设置在所述箱体的顶端。该水工环地质地热水处理装置,可对过滤板的一侧进行大面积吸污,避免造成过滤板堵塞,效果明显,提高该装置的使用寿命,对壳体内的地热水进行加热,进而可补充地热水损失的热量,有效的避免能源浪费。有效的避免能源浪费。有效的避免能源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工环地质地热水处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地热水处理
,具体为一种水工环地质地热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水工环地质是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的简称,要是对地下水资源、工程建设和自然环境的地质条件进行调查评价的一项地质工作;
[0003]地热水是一种宝贵的天然资源,它不仅可以向人类提供无污染的热能,而且还可以作为供水水源或矿物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地热水资源具有多方面的日益广泛的用途,现有技术将地热水主要用于以下两方面:(1)利用地热发电,世界上利用地热发电主要国家有意大利、新西兰、墨西哥、美国、印度尼西亚、土耳其、俄罗斯、萨尔瓦多、肯尼亚、冰岛和日本,我国1970年在广东建起了第一座试验热电站后,又相继建成了天津、河北怀来、西藏羊八井等地的热电站,(2)以地热水作为热源的城市集中供热,地热水供热比其他能源供热具有节省矿物燃料和不造成城市大气污染的特殊优点,作为一种可供选择的新能源,其开发和利用正在受到重视;
[0004]目前,采用直接供热对水质要求较高,由于地热水中含有来自地下岩层中的岩粉、岩屑或砂土等碎屑物,长期使用地热水,可对设备和管道产生沉积和堵塞,而现有的过滤装置使用寿命较低需要经常清理维护,另一方面在对地热水进行过滤处理的过程会造成的地热水热量的降低,从而会严重损失能源。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工环地质地热水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过滤装置使用寿命较低需要经常清理维护,另一方面在对地热水进行过滤处理的过程会造成的地热水热量的降低,从而会严重损失能源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工环地质地热水处理装置,包括:
[0007]箱体;
[0008]壳体,固定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内腔底端;
[0009]进液管,固定设置在所述箱体的一侧,且所述进液管的一侧延伸进所述壳体的内腔;
[0010]出液管,固定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另一侧,且所述出液管的另一侧延伸进所述壳体的内腔;
[0011]过滤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腔一侧;
[0012]吸污机构,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腔;
[0013]热能回收利用机构,设置在所述箱体的顶端。
[0014]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内腔顶端从外至内向上倾斜设置。
[0015]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内壁固定设置有隔热保温板。
[0016]优选的,所述吸污机构包括:导杆,所述壳体的内腔前后两侧均沿上下方向固定设置有导杆;导块,与所述导杆的外壁相适配插接;条形壳,沿前后方向固定设置在所述导块的内侧,且所述条形壳位于所述过滤板的一侧,所述条形壳的一侧为贯通状;吸污管,固定设置在所述条形壳的另一侧,且与所述条形壳的内腔相通;吸污泵,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的顶端,且所述吸污管的一端延伸出所述壳体的顶端并与所述吸污泵的进液口相螺接;集污箱,固定设置在所述箱体的一侧;排污管,与所述吸污泵的出液口相螺接,且所述排污管的一端延伸进所述集污箱的内腔;往复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顶端。
[0017]优选的,所述往复组件包括:矩形筒,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的顶端;升降杆,与所述壳体的顶端相适配插接,所述升降杆的底端与所述条形壳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杆的顶端位于所述壳体的内腔;伺服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矩形筒的顶端;螺杆,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延伸进所述矩形筒的内腔并通过联轴器锁紧有螺杆,且所述螺杆与所述矩形筒的底端转动连接;连接块,与所述螺杆的外壁相螺接,且所述连接块与所述升降杆的外壁一侧顶端固定连接。
[0018]优选的,所述条形壳的一侧上下两端均设置有毛刷。
[0019]优选的,所述热能回收利用机构包括:热量传递柱,固定设置在所述箱体的顶端,且所述热量传递柱与所述箱体的内腔相通;圆柱帽,固定设置在所述热量传递柱的顶端;温差发电片,设置在所述圆柱帽的内腔;加热管,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腔,且所述温差发电片与所述加热管电性连接。
[0020]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水工环地质地热水处理装置,有益效果在于:
[0021]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吸污机构可对过滤板一侧的杂物进行吸取排出,通过设置有往复组件可控制条形壳上下往复移动,从而可对过滤板的一侧进行大面积吸污,避免造成过滤板堵塞,效果明显,提高该装置的使用寿命;
[0022]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热能回收利用机构可对地热水在过滤时产生的热能进行回收,并通过温差发电片转换成电能使加热管启动,以对壳体内的地热水进行加热,进而可补充地热水损失的热量,有效的避免能源浪费。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壳体的正面剖视图;
[0026]图4为本专利技术吸污机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1、箱体,2、壳体,3、进液管,4、出液管,5、过滤板,6、吸污机构,61、导杆,62、导块,63、条形壳,64、吸污管,65、集污箱,66、排污管,67、往复组件,671、矩形筒,672、升降杆,673、伺服电机,674、螺杆,675、连接块,68、吸污泵,69、毛刷,7、热能回收利用机构,71、热量传递柱,72、圆柱帽,73、温差发电片,74、加热管,8、隔热保温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请参阅图1

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水工环地质地热水处理装置,包括:箱体1、壳体2、进液管3、出液管4、过滤板5、吸污机构6和热能回收利用机构7,壳体2固定设置在箱体1的内腔底端,进液管3固定设置在箱体1的一侧,且进液管3的一侧延伸进壳体2的内腔,出液管4固定设置在箱体1的另一侧,且出液管4的另一侧延伸进壳体2的内腔,过滤板5 固定设置在壳体2的内腔一侧,过滤板5可对地热水中含有的来自地下岩层中的岩粉、岩屑或砂土等碎屑物过滤,过滤后的地热水再通过出液管4流入到其他设备内,吸污机构6设置在壳体2的内腔,热能回收利用机构7设置在箱体1的顶端。
[0030]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箱体1的内腔顶端从外至内向上倾斜设置,箱体1可将热量集中向上涌出。
[0031]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箱体1的内壁固定设置有隔热保温板8,通过设置有隔热保温板8可对箱体1内进行保温,避免热量流失。
[0032]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吸污机构6包括:导杆61、导块62、条形壳63、吸污管64、集污箱65、排污管66、往复组件67和吸污泵68,壳体2 的内腔前后两侧均沿上下方向固定设置有导杆61,导块62与导杆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工环地质地热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壳体(2),固定设置在所述箱体(1)的内腔底端;进液管(3),固定设置在所述箱体(1)的一侧,且所述进液管(3)的一侧延伸进所述壳体(2)的内腔;出液管(4),固定设置在所述箱体(1)的另一侧,且所述出液管(4)的另一侧延伸进所述壳体(2)的内腔;过滤板(5),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2)的内腔一侧;吸污机构(6),设置在所述壳体(2)的内腔;热能回收利用机构(7),设置在所述箱体(1)的顶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工环地质地热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内腔顶端从外至内向上倾斜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工环地质地热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内壁固定设置有隔热保温板(8)。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工环地质地热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污机构(6)包括:导杆(61),所述壳体(2)的内腔前后两侧均沿上下方向固定设置有导杆(61);导块(62),与所述导杆(61)的外壁相适配插接;条形壳(63),沿前后方向固定设置在所述导块(62)的内侧,且所述条形壳(63)位于所述过滤板(5)的一侧,所述条形壳(63)的一侧为贯通状;吸污管(64),固定设置在所述条形壳(63)的另一侧,且与所述条形壳(63)的内腔相通;吸污泵(68),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2)的顶端,且所述吸污管(64) 的一端延伸出所述壳体(2)的顶端并与所述吸污泵(68)的进液口相螺接;集污箱(65),固定设置在所述箱体(1)的一侧;排污管(66),与所述吸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廷忠周春正王应强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山东省地勘局第二地质大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