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湿热下注所致的非炎性带下病的中药外用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71544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1: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湿热下注所致的非炎性带下病的中药外用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配方领域。所述中药外用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车前草1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疗湿热下注所致的非炎性带下病的中药外用剂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配方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湿热下注所致的非炎性带下病的中药外用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带下量明显增多,或色质气味异常,而非生殖器炎症所致者,称为非炎性带下病。《傅青主女科》云:“带下俱是湿症”,非炎性带下病主要是因为湿邪过盛,伤及任带所致。然湿邪内生,病因较多,有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思虑过多损伤于脾,水湿运化失常者;有素体肾气不足,命门火衰,或久病伤肾,房劳多产致肾气亏乏,肾阳不振,封藏功能不及,气化不行者;有忧思恚怒,五志过极致肝火太盛,反克脾土,或气机不畅,水湿失运者;有经产之时感受外邪或手术损伤,致冲任瘀阻,血运迟滞,水湿不行,流注下焦,损伤任带二脉而致带下病者。
[0003]湿热下注是指人体由于感受外部的湿热之邪或者饮食不洁,导致湿热内蕴往下走,流注于膀胱和下焦,出现湿热下注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小便短赤、身重疲乏、舌苔黄腻、脉濡数等。症见小便淋涩赤痛,少腹拘急,会阴部胀痛,尿道口摘白浊,舌苔黄腻,脉滑数。临床多见于湿热痢疾、湿热泄泻、淋浊、癃闭、阴痒、白带、下肢关节肿痛、湿脚气感染等症。综上,湿热下注证是引起非炎性带下病的原因之一,因此,专利技术人认为提出一种治疗湿热下注所致的非炎性带下病的中药外用剂是非常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治疗湿热下注所致的非炎性带下病的中药外用剂及其制备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6]一种治疗湿热下注所致的非炎性带下病的中药外用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0007]车前草15

30份、白花蛇舌草30

60份、蒲公英15

30份、苦参30

50份、黄柏12

20份、黄精10

20份、大黄9

15份、花椒12

20份。
[0008]进一步的,一种治疗湿热下注所致的非炎性带下病的中药外用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0009]车前草15份、白花蛇舌草30份、蒲公英15份、苦参30份、黄柏12份、黄精10份、大黄9份、花椒12份。
[0010]一种治疗湿热下注所致的非炎性带下病的中药外用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1]S1.按配方量将车前草、白花蛇舌草、蒲公英、苦参、黄柏、黄精、大黄和花椒进行混合;
[0012]S2.加入3

4倍量的水,进行煎煮,煎煮15

20min,滤掉药渣,既得。
[0013]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4]采用本申请的中药外用剂先进行熏洗,再进行清洗,可起到清热利湿止痒的作用,对由湿热下注所致的非炎性带下病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本申请的中药组合物配伍合理、科学,治疗效果优异,使用方便,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实施例1
[0016]一种治疗湿热下注所致的非炎性带下病的中药外用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7]S1.将车前草15g、白花蛇舌草30g、蒲公英15g、苦参30g、黄柏12g、黄精10g、大黄9g、花椒12g进行混合;
[0018]S2.加入3倍量的水,进行煎煮,煎煮15min,滤掉药渣,得到大约2000ml的外洗方。
[0019]利用药物的热气先熏洗至水温适宜后清洗局部,每晚清洗次1次,严重者可早晚各洗一次,每日一剂。
[0020]实施例2
[0021]一种治疗湿热下注所致的非炎性带下病的中药外用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2]S1.将车前草30g、白花蛇舌草60g、蒲公英30g、苦参50g、黄柏20g、黄精20g、大黄15g、花椒20g进行混合;
[0023]S2.加入4倍量的水,进行煎煮,煎煮20min,滤掉药渣,得到大约2000ml的外洗方。
[0024]利用药物的热气先熏洗至水温适宜后清洗局部,每晚清洗次1次,严重者可早晚各洗一次,每日一剂。
[0025]临床试验
[0026]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带下的临床指导原则》、《妇产科学》(九版)及《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的有关标准拟定:
[0027](1)阴道分泌物量多,呈水样,色白或淡黄,或有气味者。
[0028](2)排除滴虫、霉菌、细菌性阴道病所引起的带下异常。
[0029](3)实验室检查:白带常规:wbc:3+及以上。
[0030]2.中医诊断标准:根据中医药高等院校六版统编教材《中医妇科学》中“带下病”、“阴痒”的辨证标准,制订自拟中药方治疗带下病阴道炎临床试验研究方案。
[0031]2.1中医湿热下注证辨证标准
[0032](1)主症:阴部瘙痒或灼痛带下异常带下量多,色白或黄,质粘稠。
[0033](2)次症:外阴触痛,口苦而腻,坐卧不宁,纳谷不香,尿痛或尿频尿急,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细数或滑数。
[0034]注:以上主症具备一项以上,次症具备二项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诊断。
[0035]表1:中医证候评分标准
[0036][0037][0038]2.2纳入标准
[0039](1)符合中医湿热下注辨证标准。
[0040](2)年龄:18

50岁
[0041](3)知情同意,自愿受试。
[0042]2.3排除标准
[0043](1)2周内做过宫颈炎、阴道炎及其它妇科炎症相关治疗者。
[0044](2)由其它疾病,如糖尿病、外阴白斑、白塞氏病等引起的带下异常的患者。
[0045](3)合并生殖道炎症,如霉菌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盆腔炎、子宫内膜炎、妇科肿瘤、性病所引起的带下异常的患者。
[0046](4)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0047](5)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及造血系统等其它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0048]2.4治疗方法:
[0049](1)治疗组:本申请实施例1外洗方。
[0050](2)对照组:甲硝唑氯已定洗剂。
[0051]2.5观察项目指标:
[0052](1)主要指标中医证候积分。
[0053](2)阴道分泌物检查。
[0054](3)安全性指标:可能出现的全身或局部不良反应,如对阴道粘膜的刺激症状或可能出现的粘膜损伤等;尿常规、血常规、大便常规;心电图、肝功能、肾功能。
[0055]2.6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0056](1)痊愈:外阴阴道瘙痒、疼痛等症状消失,局部检查正常,分泌物转为正常,积分转为0分,即疗效指数≥95%。
[0057](2)显效:外阴阴道瘙痒明显减轻,局部检查明显好转,分泌物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湿热下注所致的非炎性带下病的中药外用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车前草15

30份、白花蛇舌草30

60份、蒲公英15

30份、苦参30

50份、黄柏12

20份、黄精10

20份、大黄9

15份、花椒12

2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湿热下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利红徐文婷王嘉蕙汤梦雨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市中医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