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变长度的Turbo码译码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71421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1: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变长度的Turbo码译码器装置,属于Turbo码译码器领域。其包括可变长度交织器模块、控制器、SISO分量译码器模块、数据存储模块,该装置可以根据系统对信息可靠性和数据实时性不同的指标要求,由用户自行设置输入数据帧长度,可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广泛的应用价值。广泛的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变长度的Turbo码译码器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Turbo码译码器
,尤其是指一种可变长度的Turbo码译码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Turbo码由C.Berrou和Alain Glavieux于1993年提出的,由于其具有逼近香农理论极限值这样优异的性能,使得它在通信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Turbo码是一种并行级联卷积码,将分量码和随机交织器结合起来,采用并行级联的结构,实现了随机编码的思想。Turbo译码采用软输入软输出的迭代译码思想,达到了接近香农理论极限的性能。
[0003]常见的Turbo码译码器原理如图1所示,由两个软输入软输出(SISO)分量译码器DEC1和DEC2串行级联组成,译码器中使用的交织器必须与编码器中的交织器相同。其中,DEC1和DEC2分别对编码器中的两个分量码进行最佳译码,并将各自得到的外信息送给另一个分量译码器作为其先验信息。经过多次迭代,DEC1和DEC2的外信息趋于稳定,似然比逼近于最大似然译码,然后对此似然比进行硬判决,完成译码过程。
[0004]Turbo码的误码性能和延时很大程度取决于信息帧长,帧长越长,交织器交织长度越长,Turbo码则更逼近于随机长码,译码性能越好,随之译码时延也越大。传统的Turbo码译码器硬件设计都是根据仿真结果选择单一的参数进行固化设计,指标变化时则需要对程序进行大幅度修改及重新配置,甚至更换系统方案,缺乏通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
技术介绍
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可变长度的Turbo码译码器装置,该装置可以由用户根据需求自行设置帧长度,使译码延时与译码性能在不同信道环境下均能达到最佳平衡,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可变长度的Turbo码译码器装置,包括可变长度交织器模块、控制器、SISO分量译码器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其中,
[0008]Turbo码译码器装置接收完一帧待译码的数据后,将数据存储到数据存储模块中;
[0009]控制器发出启动标识,启动可变长度交织器模块,根据不同的数据长度完成交织运算后,将映射图样写入数据存储模块中存储;
[0010]交织地址生成完成后,控制器发出第一帧数据译码启动标识,控制SISO分量译码器模块开始迭代译码;
[0011]SISO分量译码器模块采用一个分量译码器电路,在控制器的控制下通过复用的方式实现两个分量译码器的功能;SISO分量译码器模块采用滑窗MAX

LOG

MAP译码算法,将输入的数据帧均匀细分成小块的数据帧,对每个子帧进行单独的译码,直到全部子帧完成译码;
[0012]当迭代次数达到程序设定值时,控制器对SISO分量译码器模块输出的似然比进行
硬判决,得到译码结果。
[0013]进一步的,所述可变长度交织器模块采用3GPP标准中推荐的交织器生成方式,交织器为可变长,交织器的长度由用户输入控制;可变长度交织器模块计算出交织与解交织的映射图样后将其写入数据存储模块中,待使用时通过控制器读取使用,完成交织和解交织。
[0014]进一步的,所述SISO分量译码器模块包括分支转移度量γ计算模块、训练后向度量train

β计算模块、有效后向度量β计算模块、前向度量α和对数似然比llr计算模块;其中,
[0015]将一帧数据均匀分成长度一致的子帧数据,每一子帧数据成为一个独立的窗口,对每一个子帧数据进行单独的译码操作;SISO分量译码器模块使用滑窗MAX

LOG

MAP算法,译码流程为:
[0016](1)计算分支转移度量γ并保存到内存中;
[0017](2)假设每一个窗口的训练后向度量初值train

β为0或等概值,用前一窗口的逆向递归计算到该窗口的第一个比特为止,这个比特状态信息即该窗口的train

β;
[0018](3)将train

β值作为当前窗口的有效后向度量β递归计算的初始值,读取γ用于求解出β;
[0019](4)读取γ和β来求解前向度量α和对数似然比llr;
[0020](5)根据网格时刻进行不断递推,直到求解出完整的一帧数据;
[0021](6)重复上述操作,直到迭代次数满足程序中设定的值为止。
[0022]本专利技术相比
技术介绍
具有如下优点:
[0023](1)本专利技术采用滑窗MAX

LOG

MAP算法,结合存储表实现可变长度交织器的方式,有效解决了资源占用过多、译码时延长的问题,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特点。
[0024](2)本专利技术适用于可变长度数据帧的译码,使译码性能和译码时延达到最佳平衡,具有应用场景多、实用性强的特点,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
技术介绍
中常见的Turbo译码原理的结构框图。
[0026]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Turbo译码装置的结构框图。
[0027]图3是图2中SISO模块的具体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9]如图1

3所示,一种可变长度的Turbo码译码器装置,包括可变长度交织器模块、控制器、SISO分量译码器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本例中的数据存储模块采用RAM;其中,
[0030]Turbo码译码器装置接收完一帧待译码的数据后,将数据存储到RAM中;控制器发出启动标识,启动可变长度交织器模块,根据不同的数据长度完成交织运算后,将映射图样写入RAM中存储;交织地址生成完成后,控制器发出第一帧数据译码启动标识,控制SISO分量译码器模块始迭代译码。SISO分量译码器模块采用一个分量译码器电路,在控制器的控制下通过复用的方式实现两个分量译码器的功能,SISO分量译码器模块采用滑窗MAX

LOG

MAP译码算法,将输入的数据帧均匀细分成小块的数据帧,对每个子帧进行单独的译码,直到全部子帧完成译码。重复译码流程,当迭代次数达到程序设定值时,对分量译码器输出的似然比进行硬判决,得到译码结果。
[0031]进一步的,所述可变长度交织器模块采用3GPP标准中推荐的交织器生成方式,交织器为可变长。为降低硬件复杂度,节省硬件资源,在实现时通过设计C程序计算出交织与解交织的映射图样,将其写入RAM中,待使用时通过控制器的控制读取使用,完成交织和解交织。
[0032]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主要完成以下部分的控制:
[0033]1)控制RAM的读写操作;
[0034]2)控制分量译码器的复用,决定作为DEC1还是DEC2使用;
[0035]3)决定对外信息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变长度的Turbo码译码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变长度交织器模块、控制器、SISO分量译码器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其中,Turbo码译码器装置接收完一帧待译码的数据后,将数据存储到数据存储模块中;控制器发出启动标识,启动可变长度交织器模块,根据不同的数据长度完成交织运算后,将映射图样写入数据存储模块中存储;交织地址生成完成后,控制器发出第一帧数据译码启动标识,控制SISO分量译码器模块开始迭代译码;SISO分量译码器模块采用一个分量译码器电路,在控制器的控制下通过复用的方式实现两个分量译码器的功能;SISO分量译码器模块采用滑窗MAX

LOG

MAP译码算法,将输入的数据帧均匀细分成小块的数据帧,对每个子帧进行单独的译码,直到全部子帧完成译码;当迭代次数达到程序设定值时,控制器对SISO分量译码器模块输出的似然比进行硬判决,得到译码结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长度的Turbo码译码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长度交织器模块采用3GPP标准中推荐的交织器生成方式,交织器为可变长,交织器的长度由用户输入控制;可变长度交织器模块计算出交织与解交织的映射图样后将其写入数据存储模块中,待使用时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丽云张亚林方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