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河道良性生态系统构建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71157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城市河道良性生态系统构建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3个阶段:水生植物恢复阶段、生态系统构建阶段、以及生态调控阶段,其中水生植物恢复针对先锋种定植所形成的单一群落,通过“林窗”干扰补种不同类型的沉水植物提升沉水植物群落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生态系统的构建与完善,需要构建结构合理的食物网链,主要包括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鱼类的投放;通过综合完善生物群落组成、形成生物群落与水体环境的双向反馈协调,从而达到重建健康的水生态系统,实现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恢复的目的。生态系统稳定后整体植被覆盖率超过40%,透明度稳定维持在0.80m以上,河道水质清澈、鱼翔浅底,水面的景观效应良好。水面的景观效应良好。水面的景观效应良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城市河道良性生态系统构建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体污染修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城市河道良性生态系统构建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城市河流是城市景观中一个流动的、与城市居民生活环境紧密联系,且相对开放的复杂生态系统。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城市生活及工业污染排放导致城市河道水体接纳过多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城市河道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水体逐渐丧失了自净能力,水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利用水生植物进行水体净化是常用且有效的方法。水生植物经过自身直接吸收、附着微生物转化、物理吸附及沉降,可遏制底泥营养盐的释放,抑制藻类生长,起到降低营养盐负荷的作用。植物群落的稳定性或抗冲击能力与群落多样性密切相关。由于水生植物存在时间生态位上的分化,对于水生植物恢复而言,在初期先锋种定植并稳定生长之后,常常形成的是单一群落,群落稳定性较差,不利于生态系统的长期良性运行。在进行水生植物种植时需尤其注意其空间镶嵌性和时间镶嵌性并进行合理搭配。
[0003]建立良性生态系统是长期维持水质的根本。良性生态系统的构建要遵循生态学原则、景观性原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城市河道良性生态系统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选取光补偿点低、净化效果好、耐污能力强、景观观赏价值高且不会造成生物入侵灾难的沉水植物作为先锋种;(2)浅水区域覆泥种植浮叶植物,对于有底泥的水域,水深在50~100cm内的浅水区域可直接种植;深水区域浮叶植物种植时,采用“悬缸”种植以促进其定植,缩短基底与水面的距离;(3)在近岸种植漂浮植物,使用柔网进行围隔;(4)针对先锋种定植所形成的单一群落通过“林窗”干扰补种不同类型的沉水植物提升沉水植物群落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最终构成莲座型沉水植物、冠层型沉水植物、直立型沉水植物的混合群落;(5)对于沉水植物已经恢复,水位较浅,且水质显著提升的区域,投放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鱼类构建食物网链;(6)对爆发生长的沉水植物进行收割,并将面源污染养分带出水生系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河道良性生态系统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先锋种优选包括金鱼藻、马来眼子菜、微齿眼子菜、苦草、穗花狐尾藻、水盾草、菹草和轮叶黑藻等中的一种或几种;其种植密度为:金鱼藻8~15丛/m2,马来眼子菜8~15丛/m2,微齿眼子菜5~20丛/m2,苦草20~60株/m2,穗花狐尾藻20~30丛/m2,水盾草10~30株/m2,菹草5~20丛/m2,轮叶黑藻5~20丛/m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河道良性生态系统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沉水植物在浅水区域进行覆泥种植时,泥可选择黄泥、黑泥和淤泥中的一种或几种;部分沉水植物在定植初期生根难、易漂浮死亡,采用种植垫或者方格进行固定化种植,促进沉水植物定植和成活。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河道良性生态系统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沉水植物在深水区域种植时,通过生态悬床塑造适合沉水植物生长的空间,生态悬床可升降或固定深度,悬床规格0.5~2m
×
0.5~4m,通过提高生态悬床下垫面,可减少植物到水面的距离,生态悬床种植平台为Φ5~20cm的钢筋支撑骨架,表面覆泥厚度为3~10cm,悬床顶部距水面80~150c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城市河道良性生态系统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深水区域沉水植物种植时,通过生态围隔塑造适合沉水植物生长的空间,当水体透明度低于40cm时,使用生态围隔增加围格内的透明度,生态围隔边长0.3~2m,利用防水无纺布进行围挡,建立初期施加环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启蒙王国祥张新厚韩睿明刘金娥陈焱山许晓光陈赟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