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鳞屑性皮肤病患者的寝具清理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10992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1: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鳞屑性皮肤病患者的寝具清理仪,包括:刷毛辊、收集头、电机、负压风机、软管、带动装置以及头盖,收集头内开设有吸纳孔,吸纳孔一端通过软管连通至负压风机,吸纳孔另一端内安装有刷毛辊,吸纳孔内壁凹陷形成供刷毛辊一端插入的第一插孔,刷毛辊另一端作用有带动装置,带动装置与电机连接,电机安装在收集头内,带动装置用于使得电机带动刷毛辊旋转,在收集头一侧可拆卸连接有头盖,头盖用于将刷毛辊压紧在第一插孔内。该适用于鳞屑性皮肤病患者的寝具清理仪解决现有技术中刷毛上鳞屑不方便清除的问题。有技术中刷毛上鳞屑不方便清除的问题。有技术中刷毛上鳞屑不方便清除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鳞屑性皮肤病患者的寝具清理仪


[0001]本技术涉及皮肤科用设备,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鳞屑性皮肤病患者的寝具清理仪。

技术介绍

[0002]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申请号为:CN201920020814.X的皮肤性疾病表层皮屑清理装置,该装置包括:收集装置本体、功能箱、放置架和过滤箱,所述收集装置本体的内部一端转动安装有转轮,转轮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刷毛,转轮通过皮带转动连接电机输出端,本体的外表面一端连接安装有连接管,连接管的一端连接功能箱的输入端,功能箱的输入端通过传输管连接过滤箱,所述过滤箱的内部两侧固定安装有卡口,卡口的内部卡入有滤袋,且过滤箱的输出端通过传输管连接抽风机,所述功能箱的内部顶端设有放置架,放置架的两侧设有抬口。虽然该装置能够实现鳞屑等吸纳,但是该装置仍然存在的缺点为:
[0003]由于刷毛内常常会沉积鳞屑,导致刷毛上鳞屑沉积,常年累积导致清扫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提供一种适用于鳞屑性皮肤病患者的寝具清理仪,解决现有技术中刷毛上鳞屑不方便清除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鳞屑性皮肤病患者的寝具清理仪,包括:刷毛辊、收集头、电机、负压风机、软管、带动装置以及头盖,收集头内开设有吸纳孔,吸纳孔一端通过软管连通至负压风机,吸纳孔另一端内安装有刷毛辊,吸纳孔内壁凹陷形成供刷毛辊一端插入的第一插孔,刷毛辊另一端作用有带动装置,带动装置与电机连接,电机安装在收集头内,带动装置用于使得电机带动刷毛辊旋转,在收集头一侧可拆卸连接有头盖,头盖用于将刷毛辊压紧在第一插孔内。
[0007]优选的是,带动装置包括:第一外齿环、内齿环、第二外齿环以及齿轮,第一外齿环固定至刷毛辊背离第一插孔一端,第一外齿环与内齿环啮合,内齿环固定在第二外齿环内,第二外齿环与头盖固定,第二外齿环与齿轮啮合,齿轮固定在电机上。
[0008]优选的是,电机安装在收集头一侧开设的安装槽内,头盖开闭安装槽。
[0009]优选的是,安装槽内壁凹陷形成放置槽,放置槽内用于放置电池,放置槽一端内壁固定有导电片,放置槽另一端内壁上固定有第一弹片,导电片与第一弹片之间夹持电池,电池为电机供电,导电片以及第一弹片均采用导电材料制成。
[0010]优选的是,在电机正极与导电片之间安装开关机构,在电机负极与第一弹片之间安装有冒出收集头外的触发开关,开关机构用于使得电机与电池电接通或断开。
[0011]优选的是,开关机构包括:安装壳、移动块、第二弹片、导电线、三角块以及弹簧,放置槽内安装有位于电机与电池之间的安装壳,安装壳内安装有能移动的移动块,导电线、移动块以及第二弹片均采用导电材料制成,第二弹片与电机正极电连接,移动块位于第二弹
片背离电机一侧,移动块通过导电线与导电片连接,移动块与安装壳之间连接有弹簧,弹簧用于保持移动块远离第二弹片,在头盖上固定有三角块,移动块上开设有第二插孔,第二插孔供三角块插入,三角块用于当插入至第二插孔内后保持移动块与远离第二弹片。
[0012]优选的是,在导电线外套有套筒,套筒能穿过安装壳,弹簧环绕在套筒外。
[0013]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4]实现了刷毛辊可拆卸,方便了清除刷毛辊上的鳞屑,同时也方便安装,同时也不影响电机带动刷毛辊运动,只要揭开头盖就能实现刷毛辊的拆卸,方便了操作,也为后续给电机断电提供了条件,避免后续安装刷毛辊时电机突然启动而导致手被夹伤。
[0015]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适用于鳞屑性皮肤病患者的寝具清理仪的剖视图;
[0017]图2为刷毛辊处的剖视图;
[0018]图3为楔块的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刷毛辊1、收集头2、电机3、带动装置4、第一外齿环41、内齿环42、第二外齿环43、齿轮44、头盖5、电池61、导电片62、第一弹片63、触发开关7、开关机构8、安装壳81、移动块82、第二弹片83、导电线84、三角块85、弹簧86、套筒87。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作用更加清楚及易于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
[0021]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鳞屑性皮肤病患者的寝具清理仪,包括:刷毛辊1、收集头2、电机3、负压风机(图中未示)、软管(图中未示)、带动装置4以及头盖5,收集头2内开设有吸纳孔,吸纳孔一端通过软管连通至负压风机,吸纳孔另一端内安装有刷毛辊1,吸纳孔内壁凹陷形成供刷毛辊1一端插入的第一插孔,刷毛辊1另一端作用有带动装置4,带动装置4与电机3连接,电机3安装在收集头2内,带动装置4用于使得电机3带动刷毛辊1旋转,在收集头2一侧可拆卸连接有头盖5,头盖5用于将刷毛辊1压紧在第一插孔内。
[0022]为了设计结构简单的带动装置4,且实现刷毛辊1能够拆卸,带动装置4包括:第一外齿环41、内齿环42、第二外齿环43以及齿轮44,第一外齿环41固定至刷毛辊1背离第一插孔一端,第一外齿环41与内齿环42啮合,内齿环42固定在第二外齿环43内,第二外齿环43与头盖5固定,第二外齿环43与齿轮44啮合,齿轮44固定在电机3上。
[0023]为了方便安装电机3和齿轮44,电机3通过安装块固定至安装槽内壁上,电机3安装在收集头2一侧开设的安装槽内,头盖5开闭安装槽。
[0024]为了实现为电机3供电,且保证更换电池61后电接触良好,安装槽内壁凹陷形成放置槽,放置槽内用于放置电池61,放置槽一端内壁固定有导电片62,放置槽另一端内壁上固定有第一弹片63,导电片62与第一弹片63之间夹持电池61,电池61为电机3供电,导电片62以及第一弹片63均采用导电材料制成。
[0025]为了避免在操作过程中不小心按动触发开关7就启动电机3而导致齿轮44旋转、出现卡手现象,在电机3正极与导电片62之间安装开关机构8,在电机3负极与第一弹片63之间安装有冒出收集头2外的触发开关7,开关机构8用于使得电机3与电池61电接通或断开。
[0026]为了设计结构简单的开关机构8,实现打开头盖5后开关机构8断开、关闭头盖5后开关机构8闭合,开关机构8包括:安装壳81、移动块82、第二弹片83、导电线84、三角块85以及弹簧86,放置槽内安装有位于电机3与电池61之间的安装壳81,安装壳81内安装有能移动的移动块82,导电线84、移动块82以及第二弹片83均采用导电材料制成,第二弹片83与电机3正极电连接,移动块82位于第二弹片83背离电机3一侧,移动块82通过导电线84与导电片62连接,移动块82与安装壳81之间连接有弹簧86,弹簧86用于保持移动块82远离第二弹片83,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鳞屑性皮肤病患者的寝具清理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刷毛辊、收集头、电机、负压风机、软管、带动装置以及头盖,收集头内开设有吸纳孔,吸纳孔一端通过软管连通至负压风机,吸纳孔另一端内安装有刷毛辊,吸纳孔内壁凹陷形成供刷毛辊一端插入的第一插孔,刷毛辊另一端作用有带动装置,带动装置与电机连接,电机安装在收集头内,带动装置用于使得电机带动刷毛辊旋转,在收集头一侧可拆卸连接有头盖,头盖用于将刷毛辊压紧在第一插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鳞屑性皮肤病患者的寝具清理仪,其特征在于,带动装置包括:第一外齿环、内齿环、第二外齿环以及齿轮,第一外齿环固定至刷毛辊背离第一插孔一端,第一外齿环与内齿环啮合,内齿环固定在第二外齿环内,第二外齿环与头盖固定,第二外齿环与齿轮啮合,齿轮固定在电机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鳞屑性皮肤病患者的寝具清理仪,其特征在于,电机安装在收集头一侧开设的安装槽内,头盖开闭安装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鳞屑性皮肤病患者的寝具清理仪,其特征在于,安装槽内壁凹陷形成放置槽,放置槽内用于放置电池,放置槽一端内壁固定有导电片,放置槽另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正倩周晓楠高迎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