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水循环式能源回收的储能冷暖站的智慧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储能站、水箱、供电子系统、热能回收子系统以及若干供暖供冷子系统;所述储能站、水箱、供电子系统、热能回收子系统、供暖供冷子系统上设置有智能传感器和/或动力控制器;所述供暖供冷子系统用于向外界供暖和供冷,以及回收供冷时产生的余热;所述供电子系统用于将系统储存的热能转化为电能;所述热能回收子系统用于外界热源的热能回收,并为储能站提供能量来源;所述储能站用于储存系统回收的热能以及为系统提供能量;所述水箱用于为系统提供循环水;所述控制器控制一种基于水循环式能源回收的储能冷暖站的智慧管理系统整体使用。使用。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水循环式能源回收的储能冷暖站的智慧管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能源综合利用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水循环式能源回收的储能冷暖站的智慧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能源安全是当今全球共同面临的一大严峻问题。随着化石能源枯竭和生态环境恶化,构建以地热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为核心的能源供需体系,已成为世界各主要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作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我国蕴藏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极为丰富。遗憾的是,可再生能源固有的波动性、间歇性和随机性对电网安全和电能质量的严重影响始终未能得到妥善解决,“发电效率低”、“电网消纳难”和“电能质量差”等问题依旧十分突出。毋庸置疑,现行传统供能模式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可再生能源消纳及能源高效供给需求,构建以可再生能源核心的新一代综合能源电力系统迫在眉睫。
[0003]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电能的需求不断的增长,一方面热电厂、工业生产等领域产生的余热不能很好利用,造成大量能源的浪费,另一方面电网容量不断扩大,用电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使得各大电网的峰谷差日趋增大;相对于白天用电高峰期的说法,由于夜间用电量少,造成了电力的大量损失。
[0004]而现有一些大型体育场、大型室内空间,虽然安装有中央空调,但是由于其空间大,用电耗能高,导致其使用成本很高,并且制冷制热效果都不太理想,而制冷产出的热气无法有效利用,排出后会降低制冷效果。
[0005]如果能将多种能源和夜间低价谷电转换成热能储能,并将储存的能源应用于空调和发电,不仅能够实现对能源有效利用,还能进一步提高空调制冷制热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控制容易、安全可靠的储能冷暖站的智慧管理系统。
[0007]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基于水循环式能源回收的储能冷暖站的智慧管理系统,包括控制器、储能站、水箱、供电子系统、热能回收子系统以及若干供暖供冷子系统;
[0009]所述储能站、水箱、供电子系统、热能回收子系统、供暖供冷子系统上设置有智能传感器和/或动力控制器;所述智能传感器包括流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液位传感器;所述动力控制器包括截止阀、泵体、流量调节阀;
[0010]所述供暖供冷子系统用于向外界供暖和供冷,以及回收供冷时产生的余热;
[0011]所述供电子系统用于将系统储存的热能转化为电能;
[0012]所述热能回收子系统用于外界热源的热能回收,并为储能站提供能量来源;
[0013]所述储能站用于储存系统回收的热能以及为系统提供能量;
[0014]所述水箱用于为系统提供循环水;
[0015]所述控制器控制一种基于水循环式能源回收的储能冷暖站的智慧管理系统整体使用;所述控制器与储能站、水箱、供暖供冷子系统、供电子系统、热能回收子系统、智能传感器和动力控制器无线连接。
[0016]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包括处理器、显示模块、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所述处理器采用 DCS集散控制并与云台数据库连接,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系统的运行信息以及云台数据库的反馈信息,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将运行信息发送给云台数据库以及将反馈信息发送给系统;显示模块用于显示实时状态下系统的运行情况。
[0017]进一步的,所述储能站与水箱之间通过第三管道和第十管道连接;所述供电子系统包括发电站,所述发电站通过第十三管道并联在第三管道上,第三管道上还设置有第二换向阀与第十三管道连接;所述供暖供冷子系统包括冷暖站,所述冷暖站分别通过第八管道、第九管道与储能站的第十二管道、第十一管道连接,所述冷暖站通过第五管道与水箱的第四管道连接;所述热能回收子系统包括热能站,所述热能站通过第一管道与储能站连接,热能站通过第二管道与水箱连接。
[0018]进一步的,所述第三管道上设置有第四截止阀和第五泵体;所述第十管道上设置有第八泵体和第二流量调节阀;所述第十三管道上设置有第二泵体;所述第十一管道上设置有第六泵体,所述第十二管道上设置有第七泵体,所述第五管道上设置有第一泵体;所述第二管道上设置有第四泵体和第三截止阀,所述第一管道上设置有第三泵体。
[0019]进一步的,所述热能站包括若干个换热子单元;所述换热子单元采用水循环换热的方式;所述换热子单元的供水管均与第二管道连接,所述换热子单元的回水管均与第一管道连接。
[0020]进一步的,所述换热子单元包括太阳能换热子单元、地热能换热子单元、生物质能换热子单元以及发电厂余热换热子单元、工业废热换热子单元。
[0021]进一步的,所述储能站包括保温箱体本体、第一流量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保温箱体本体内设置有加热装置和换热管道;所述保温箱体本体内填充有相变材料,通过相变材料的相变实现储能和供能的作用;所述换热管道的进水管与第一管道、第十管道、第十一管道、第十二管道连接,所述换热管道的出水管与第三管道、第十三管道连接。
[0022]进一步的,所述水箱包括保温箱体本体,所述保温箱体本体内填充有循环水;所述水箱内还设置有用于监测循环水的第一液位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
[0023]进一步的,发电站包括汽轮发电机和凝汽器,所述汽轮发电机通过循环水蒸发形成的水蒸气进行发电,所述凝汽器用于将通过汽轮发电机后未液化的水蒸气冷凝成液态水。
[0024]进一步的,所述冷暖站包括冷暖装置,所述冷暖装置通过第六管道和第七管道与第五管道上的第一换向阀连接;所述第五管道上还设置有第二流量传感器;所述第六管道上设置有第二截止阀;所述第七管道上设置有第一截止阀和第一流量调节阀;所述冷暖装置包括空调和冷暖箱体;所述空调设置在冷暖箱体,所述空调设置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处设置有第一换热管,所述第一换热管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七管道和第八管道,所述第二出风口处设置有第二换热管,所述第二换热管的两端分别连接第六管道和第九管道;所述冷暖箱体靠近第一出风口处设置有第三温度传感器。
[002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6]1、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控制容易、安全可靠的储能冷暖站的智慧管理系统,采用循环水作为热量交换的介质,不仅获取容易,成本可控,其对设备的要求低,安全可靠;且本技术的控制器采用DCS集散控制并与云台数据库连接,不仅可以实现同时管理多个设备,还能更加快速、准确对各设备的实时状态进行检测与管控,更加智能和科学。
[0027]2、本技术不仅能够实现对能源的有效利用,还能使系统既供暖又供冷,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投资回报,且进一步提高空调制冷制热的效果。
[0028]3、本技术的储能站不仅能够将外界余热转化为热能储存起来,还能充分利用低谷电充分利用峰谷电价差,夜间谷电期储能,峰电期间调整负荷,将电能转化为热能储存,并且还能回收在供冷工况下自身产生的废热,有效的实现多能源回收利用,多能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水循环式能源回收的储能冷暖站的智慧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储能站、水箱、供电子系统、热能回收子系统以及若干供暖供冷子系统;所述储能站、水箱、供电子系统、热能回收子系统、供暖供冷子系统上设置有智能传感器和/或动力控制器;所述智能传感器包括流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液位传感器;所述动力控制器包括截止阀、泵体、流量调节阀;所述供暖供冷子系统用于向外界供暖和供冷,以及回收供冷时产生的余热;所述供电子系统用于将系统储存的热能转化为电能;所述热能回收子系统用于外界热源的热能回收,并为储能站提供能量来源;所述储能站用于储存系统回收的热能以及为系统提供能量;所述水箱用于为系统提供循环水;所述控制器控制一种基于水循环式能源回收的储能冷暖站的智慧管理系统整体使用;所述控制器与储能站、水箱、供暖供冷子系统、供电子系统、热能回收子系统、智能传感器和动力控制器无线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水循环式能源回收的储能冷暖站的智慧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包括处理器、显示模块、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所述处理器采用DCS集散控制并与云台数据库连接,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系统的运行信息以及云台数据库的反馈信息,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将运行信息发送给云台数据库以及将反馈信息发送给系统;显示模块用于显示实时状态下系统的运行情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水循环式能源回收的储能冷暖站的智慧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站与水箱之间通过第三管道和第十管道连接;所述供电子系统包括发电站,所述发电站通过第十三管道并联在第三管道上,第三管道上还设置有第二换向阀与第十三管道连接;所述供暖供冷子系统包括冷暖站,所述冷暖站分别通过第八管道、第九管道与储能站的第十二管道、第十一管道连接,所述冷暖站通过第五管道与水箱的第四管道连接;所述热能回收子系统包括热能站,所述热能站通过第一管道与储能站连接,热能站通过第二管道与水箱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水循环式能源回收的储能冷暖站的智慧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道上设置有第四截止阀和第五泵体;所述第十管道上设置有第八泵体和第二流量调节阀;所述第十三管道上设置有第二泵体;所述第十一管道上设置有第六泵体,所述第十二管道上设置有第七泵体,所述第五管道上设置有第一泵体;所述第二管道上设置有第四泵体和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谢应,田建,周昀,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松川爱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