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极片、卷芯及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08793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1: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极片、卷芯及电池,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包括:集流体,集流体的表面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涂布区;正极层和负极层,分别设置于多个涂布区内。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极片,在集流体的表面上间隔的设置多个涂布区,并在多个涂布区内分别涂覆正极层或者是负极层,即在一个集流体的单侧表面上既包含正极层也包含负极层,区别于现有技术中的一个集流体的一面上只包含正极层或者负极层,使用现有技术中的极片加工形成的电池,在功率一定的情况下,其电流或者电压均已固定,而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极片在加工形成电池后,在电池功率一定的情况下,可以将正极层和负极层之间进行不同的串联或者并联,以形成强电流电池或者强电压电池,满足多样化的场合的使用。样化的场合的使用。样化的场合的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极片、卷芯及电池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极片、卷芯及电池。

技术介绍

[0002]涂布工艺是将一层或者多层液体活性材料涂覆在集流体上的工艺,然后涂覆的液体涂层经过烘箱干燥或者固化方式使之形成一层具有特殊功能的膜层即为电极层,电极层和集流体组合形成极片。现有技术中,通常在集流体的两面均涂布正极浆料,或者均涂布负极浆料,或者是在集流体的一侧面涂布正极浆料、在同一集流体的另一侧面涂布负极浆料,在制备电池时,正极浆料和负极浆料相对设置,且正极浆料和负极浆料之间设置隔膜。然而,使用现有的极片制备形成的电池,在电池功率一定的情况下,无法满足强电流场合或者是强电压场合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极片制备形成的电池,在电池功率一定的情况下,无法满足强电流场合或者是强电压场合的需求的缺陷。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极片,包括:
[0005]集流体,所述集流体的表面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涂布区;
[0006]正极层和负极层,分别设置于多个所述涂布区内。
[0007]所述正极层和所述负极层在多个所述涂布区内依次交替设置。
[0008]所述集流体的第一表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涂布区,所述集流体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二涂布区,多个所述第一涂布区与多个所述第二涂布区一一对应设置,相互对应的所述第一涂布区和所述第二涂布区内涂覆的活性材料的极性相同或者相反。<br/>[0009]相邻所述涂布区之间的所述集流体连接设置或者断开设置,或者是,相邻所述涂布区之间的所述集流体上设置有绝缘结构。
[001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卷芯,包括层叠设置的多个上述的极片,相邻的两个所述极片之间均设置有隔膜,与所述隔膜的两侧面相对应的所述涂布区内涂覆的活性材料的极性相反。
[0011]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其中,
[0012]所述第一极片的一侧面上间隔设置有正极层和负极层,相应的,所述第一极片的另一侧面上沿着同一方向间隔设置有正极层和负极层,所述正极层和所述负极层之间的集流体断开设置;
[0013]所述第二极片上,与所述第一极片的另一侧面相对设置的一侧面上沿着同一方向间隔设置有负极层和正极层,相应的,所述第二极片的另一侧面上沿着同一方向间隔设置有负极层和正极层,所述正极层和所述负极层之间的集流体连接设置。
[0014]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其中,
[0015]所述第一极片的一侧面上间隔设置有正极层和负极层,相应的,所述第一极片的另一侧面上沿着同一方向间隔设置有负极层和正极层,所述正极层和所述负极层之间的集流体断开设置;
[0016]所述第二极片上,与所述第一极片的另一侧面相对设置的一侧面上沿着同一方向间隔设置有正极层和负极层,相应的,所述第二极片的另一侧面上沿着同一方向间隔设置有负极层和正极层,所述正极层和所述负极层之间的集流体断开设置。
[0017]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其中,
[0018]所述第一极片的一侧面上依次间隔设置有正极层、负极层和正极层,相应的,所述第一极片的另一侧面上沿着同一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有正极层、负极层和正极层,相邻正极层和负极层之间的集流体均断开设置;
[0019]所述第二极片上,与所述第一极片的另一侧面相对设置的一侧面上沿着同一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有负极层、正极层和负极层,相应的,所述第二极片的另一侧面上沿着同一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有负极层、正极层和负极层,相邻正极层和负极层之间的集流体均断开设置。
[0020]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其中,
[0021]所述第一极片的一侧面上依次间隔设置有正极层、负极层和正极层,相应的,所述第一极片的另一侧面上沿着同一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有负极层、正极层和负极层,相邻正极层和负极层之间的集流体均断开设置;
[0022]所述第二极片上,与所述第一极片的另一侧面相对设置的一侧面上沿着同一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有正极层、负极层和正极层,相应的,所述第二极片的另一侧面上沿着同一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有负极层、正极层和负极层,相邻正极层和负极层之间的集流体均断开设置。
[002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上述的卷芯。
[0024]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0025]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极片,在集流体的表面上间隔的设置多个涂布区,并在多个涂布区内分别涂覆正极层或者是负极层,即在一个集流体上既包含正极层也包含负极层,区别于现有技术中的一个集流体的一面上只包含正极层或者负极层,使用现有技术中的极片加工形成的电池,在功率一定的情况下,其电流或者电压均已固定,而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极片在加工形成电池后,在电池功率一定的情况下,可以将正极层和负极层之间进行不同的串联或者并联,以形成强电流电池或者强电压电池,满足多样化的场合的使用。
[0026]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极片,将正极层和负极层在多个涂布区内依次交替设置,避免了相邻的涂布区具有相同的极性,因此,为极片的串联或者并联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0027]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极片,通过在集流体的两面上分别设置多个第一涂布区和多个第二涂布区,并且,在相互对应的第一涂布区和第二涂布区内可以涂覆极性相同的活性材料,也可以涂覆极性不同的活性材料,因此,可以形成不同的电流流向,以满足不同的串联或并联需求。
[0028]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极片,将相邻的涂布区之间的集流体连接设置或者断开设置,或者在两者之间设置绝缘结构,以使电流进行流通或者不流通,形成不同的电流流通方式。
[0029]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卷芯,包括层叠设置的多个上述的极片,相邻极片之间均设置有隔膜,并且,与隔膜的两侧面相对应的涂布区内涂覆的活性材料的极性相反,以在极片叠置后允许锂离子的流通形成电流。
[0030]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卷芯,设置有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且第一极片的一侧面上涂布区内的极性分别为正极、负极,第一极片的另一侧面上涂布区内的极性分别为正极、负极,且正极和负极之间的集流体断开,第二极片与第一极片的另一侧面相对的侧面上的涂布区内的极性分别为负极、正极,第二极片另一侧面上的涂布区内的极性分别为负极、正极,并且正极和负极之间的集流体相连接,当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层叠设置后,可以形成串联设置的电池结构。
[0031]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卷芯,设置有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且第一极片的一侧面上涂布区内的极性分别为正极、负极,第一极片的另一侧面上涂布区内的极性分别为负极、正极,且正极和负极之间的集流体断开,第二极片与第一极片的另一侧面相对的侧面上的涂布区内的极性分别为正极、负极,第二极片另一侧面上的涂布区内的极性分别为负极、正极,并且正极和负极之间的集流体断开,当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层叠设置后,形成两个独立的串联设置的电池结构,可以进一步的将两个独立的电池结构串联或者并联,形成不同的连接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流体(10),所述集流体(10)的表面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涂布区;正极层(20)和负极层(30),分别设置于多个所述涂布区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层(20)和所述负极层(30)在多个所述涂布区内依次交替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体(10)的第一表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涂布区,所述集流体(10)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二涂布区,多个所述第一涂布区与多个所述第二涂布区一一对应设置,相互对应的所述第一涂布区和所述第二涂布区内涂覆的活性材料的极性相同或者相反。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涂布区之间的所述集流体(10)连接设置或者断开设置,或者是,相邻所述涂布区之间的所述集流体(10)上设置有绝缘结构。5.一种卷芯,其特征在于,包括层叠设置的多个权利要求1

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极片,相邻的两个所述极片之间均设置有隔膜(40),与所述隔膜(40)的两侧面相对应的所述涂布区内涂覆的活性材料的极性相反。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卷芯,其特征在于,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极片(100)和第二极片(200),其中,所述第一极片(100)的一侧面上间隔设置有正极层(20)和负极层(30),相应的,所述第一极片(100)的另一侧面上沿着同一方向间隔设置有正极层(20)和负极层(30),所述正极层(20)和所述负极层(30)之间的集流体(10)断开设置;所述第二极片(200)上,与所述第一极片(100)的另一侧面相对设置的一侧面上沿着同一方向间隔设置有负极层(30)和正极层(20),相应的,所述第二极片(200)的另一侧面上沿着同一方向间隔设置有负极层(30)和正极层(20),所述正极层(20)和所述负极层(30)之间的集流体(10)连接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卷芯,其特征在于,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极片(100)和第二极片(200),其中,所述第一极片(100)的一侧面上间隔设置有正极层(20)和负极层(30),相应的,所述第一极片(100)的另一侧面上沿着同一方向间隔设置有负极层(30)和正极层(20),所述正极层(20)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鑫朱卓平李核志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技术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