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移动的放射科CT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70792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放射科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便于移动的放射科CT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外壳,所述外壳的顶部活动连接有床架,所述床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CT扫描设备,所述床架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握把,所述床架的顶部开设有卡槽,所述床架的顶部活动连接有记忆枕。该便于移动的放射科CT装置使得装置便于移动,且减少人为挪动的难度,扩大了装置的使用范围,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便于对装置的搬运,使得装置便于调节高度,且装置可根据不同患者调整,便于更好的治疗和保护患者,增加装置的实用性,使得装置便于在检测过程中固定患者,使得患者检测中不会铁落或者位置发生移动,减少检测结果偏差的情况。减少检测结果偏差的情况。减少检测结果偏差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移动的放射科CT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放射科
,具体为一种便于移动的放射科CT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放射科是医院重要的辅助检查科室,在现代医院建设中,放射科是一个集检查、诊断和治疗于一体的科室,临床各科许多疾病都须通过放射科设备检查达到明确诊断和辅助诊断。放射科的设备一般有普通X线拍片机、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CR)、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DR)、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MR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DSA)等。
[0003]目前市场上的放射科CT装置多不便于移动,且增加了人为挪动的难度,缩小了装置的使用范围,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不便于对装置的搬运和使用,降低了装置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移动的放射科CT装置,具备便于移动等优点,解决了一般放射科CT装置不便于移动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便于移动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移动的放射科CT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外壳,所述外壳的顶部活动连接有床架,所述床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CT扫描设备,所述床架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握把,所述床架的顶部开设有卡槽,所述床架的顶部活动连接有记忆枕,所述记忆枕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脚撑,所述脚撑的底部活动连接有万向轮;
[0008]所述外壳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电机盒,所述电机盒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活动连接有螺旋杆,所述螺旋杆的外壁活动连接有螺纹套筒,所述螺纹套筒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正面活动连接有活动轴,所述活动杆的一端活动连接有滑块,所述床架的正面开设有滑槽,所述外壳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轴托,所述床架的一侧活动连接转轴,所述转轴的外壁活动连接有延展板,所述床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的外壁活动连接有绑带,所述绑带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锁套,所述绑带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调节臂,所述调节臂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外壁活动连接有弹簧。
[0009]优选的,所述卡槽的内壁与卡块的外壁活动连接,便于记忆枕的安装与拆卸,使得装置便于清洗与维护。
[0010]优选的,所述万向轮为聚氨酯胶制万向轮,使得装置便于移动,且减少人为挪动的难度,扩大了装置的使用范围。
[0011]优选的,所述电机为Y280M

2电机,为旋转提供动力,减少人工操作的繁琐。
[0012]优选的,所述螺旋杆为双向螺旋杆,便于装置的升降,使得更加便于操作。
[0013]优选的,所述滑块的外壁与滑槽的正面活动连接,便于装置床架的活动,且结构较为简单,便于操作。
[0014]优选的,所述锁套的内部与调节臂的外壁活动连接,便于装置对人体的固定,防止在检查时人体发生挪位现象。
[0015](三)有益效果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移动的放射科CT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7]1、该便于移动的放射科CT装置,通过底座、外壳、床架、CT扫描设备、握把、卡槽、记忆枕、卡块、脚撑和万向轮的相互配合使用,使得装置便于移动,且减少人为挪动的难度,扩大了装置的使用范围,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便于对装置的搬运。
[0018]2、该便于移动的放射科CT装置,通过电机盒、电机、螺旋杆、螺纹套筒、活动杆、活动轴、滑块、滑槽和轴托的相互配合使用,使得装置便于调节高度,且装置可根据不同患者调整,便于更好的治疗和保护患者,增加装置的实用性。
[0019]3、该便于移动的放射科CT装置,通过转轴、延展板、连接环、绑带、锁套、调节臂、限位杆和弹簧的相互配合使用,使得装置便于在检测过程中固定患者,使得患者检测中不会铁落或者位置发生移动,减少检测结果偏差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正剖图;
[0021]图2为本技术卡块与卡槽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握把与床架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图3中A处放大图。
[0024]图中:1、底座;2、外壳;3、床架;4、CT扫描设备;5、握把;6、卡槽;7、记忆枕;8、卡块;9、脚撑;10、万向轮;11、电机盒;12、电机; 13、螺旋杆;14、螺纹套筒;15、活动杆;16、活动轴;17、滑块;18、滑槽;19、轴托;20、转轴;21、延展板;22、连接环;23、绑带;24、锁套; 25、调节臂;26、限位杆;27、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请参阅图1

4,一种便于移动的放射科CT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外壳2,外壳2的顶部活动连接有床架3,床架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CT扫描设备4,床架3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握把5,床架3的顶部开设有卡槽6,床架3的顶部活动连接有记忆枕7,记忆枕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卡块8,底座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脚撑9,脚撑9的底部活动连接有万向轮10,通过底座1、外壳2、床架3、CT扫描设备4、握把5、卡槽6、记忆枕7、卡块8、脚撑9和万向轮10的相互配合使用,使得装置使得装置便于移动,且减少人为挪动的难度,扩大了装置的使用范围,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便于对装置的搬运;
[0027]外壳2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电机盒11,电机盒11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电机 12,电机12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活动连接有螺旋杆13,螺旋杆13的外壁活动连接有螺纹套筒14,螺纹套筒14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活动杆15,活动杆15 的正面活动连接有活动轴16,活动杆15的一端活动连接有滑块17,床架3 的正面开设有滑槽18,外壳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轴托19,床架3的一侧活动连接转轴20,通过电机盒11、电机12、螺旋杆13、螺纹套筒14、活动杆15、活动轴16、滑块17、滑槽18和轴托19的相互配合使用,使得装置便于调节高度,且装置可根据不同患者调整,便于更好的治疗和保护患者,增加装置的实用性,转轴20的外壁活动连接有延展板21,床架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环22,连接环22的外壁活动连接有绑带23,绑带2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锁套24,绑带2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调节臂25,调节臂25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杆26,限位杆26的外壁活动连接有弹簧27,通过转轴20、延展板21、连接环22、绑带23、锁套24、调节臂25、限位杆26和弹簧27的相互配合使用,使得装置便于在检测过程中固定患者,使得患者检测中不会铁落或者位置发生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移动的放射科CT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外壳(2),所述外壳(2)的顶部活动连接有床架(3),所述床架(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CT扫描设备(4),所述床架(3)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握把(5),所述床架(3)的顶部开设有卡槽(6),所述床架(3)的顶部活动连接有记忆枕(7),所述记忆枕(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卡块(8),所述底座(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脚撑(9),所述脚撑(9)的底部活动连接有万向轮(10);所述外壳(2)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电机盒(11),所述电机盒(11)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电机(12),所述电机(12)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活动连接有螺旋杆(13),所述螺旋杆(13)的外壁活动连接有螺纹套筒(14),所述螺纹套筒(14)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活动杆(15),所述活动杆(15)的正面活动连接有活动轴(16),所述活动杆(15)的一端活动连接有滑块(17),所述床架(3)的正面开设有滑槽(18),所述外壳(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轴托(19),所述床架(3)的一侧活动连接转轴(20),所述转轴(20)的外壁活动连接有延展板(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冶晓敏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乐客电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