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效分级式初雨调蓄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0654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效分级式初雨调蓄池,包括用于收集初雨并将初雨分流至调蓄池组的分流设备以及对初雨进行处理的人工湿地和污水处理厂,所述分流设备包括;雨水管网组,其与人工湿地连通;第一污水管网,其连通人工湿地和污水处理厂;所述调蓄池组包括:多个蓄水池,其沿水流方向间隔的设置在雨水管网组上;多个设有第二闸门的初雨进水管,其分别对应连通蓄水池和雨水管网组;多个第二污水管网,其分别对应连通蓄水池和第一污水管网,任一蓄水池的内部设有一体化泵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初雨调蓄池将不同浓度的雨水存储于不同的蓄水池中,蓄水池之间的雨水互干扰,因此水质恶化不会影响整体收集的水体水质,极大地降低了污水处理成本。低了污水处理成本。低了污水处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效分级式初雨调蓄池


[0001]本技术涉及环境工程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多效分级式初雨调蓄池。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初雨调蓄池按建造规模不同主要分为分散式小型调蓄池和集中式大型调蓄池。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分散式小型调蓄池对空置用地需求有一定的要求,难以实现多地分建小型调蓄池;集中式大型调蓄池存在使用过程中的不够节能的问题。同时,上述调蓄池在设计过程中,池容的确定是根据当地区域特征及降雨类型所确定的最大值,满足于最不利条件而设计,由于降雨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难以充分调用调蓄池的运行效能。另外,调蓄池在实际应用中,不同降雨时刻污染物浓度呈现出一定动态变化,尤其是降雨初期时径流中污染物浓度相对较高,如果将不同梯度浓度的雨水混合储存于调蓄池中,势必会提高污水处理成本。
[0003]此外,现有的调蓄池功能单一,一般仅用于初期雨水的暂时储存,鲜有其他的利用价值,尤其是晴天时,调蓄池基本处于搁置状态,极大的浪费了资源;同时现有的调蓄池还具有对高浓度雨水收集率低、污染物处理模式粗放、运行效能低、设备故障率高、运行及维护成本高和位置设置相对固定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多效分级式初雨调蓄池,其通过一级蓄水池收集降雨初期污染物浓度较高的雨水,二、三级蓄水池收集污染物浓度较低的雨水,从而使得不同浓度梯度的雨水存储于不同的蓄水池中,且蓄水池之间的雨水彼此不受干扰,因此水质恶化不会影响整体收集的水体水质,尤其是易产生臭气的水体,不会彼此污染,极大地降低了污水处理成本。
[0005]为了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多效分级式初雨调蓄池,包括用于收集初雨并将初雨分流至调蓄池组的分流设备以及对初雨进行处理的人工湿地和污水处理厂,其中,
[0006]所述分流设备包括:
[0007]雨水管网组,其进水口用于进初雨,出水口与所述人工湿地连通,所述雨水管网组靠近所述人工湿地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闸门;
[0008]第一污水管网,其连通所述人工湿地和所述污水处理厂;
[0009]所述调蓄池组包括:
[0010]多个蓄水池,其沿水流方向间隔的设置在所述雨水管网组上;
[0011]多个初雨进水管,其分别对应连通所述蓄水池和所述雨水管网组,多个所述初雨进水管位于所述雨水管网组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一闸门之间,任一初雨进水管上设置有第二闸门;
[0012]多个第二污水管网,其分别对应连通所述蓄水池和所述第一污水管网,任一蓄水池的内部设有一体化泵站,以将所述蓄水池中的初雨输送至第二污水管网中;
[0013]其中,远离所述人工湿地的第二污水管网与所述第一污水管网连通处设有单向阀,其用于阻止初雨流向所述人工湿地。
[0014]优选的是,所述调蓄池组还包括多个连接管道,其在相邻的蓄水池之间均设置一个,用于连通蓄水池,任一连接管道上设置有第三闸门。
[0015]优选的是,任一所述蓄水池包括依次连通的集水池、格栅池和沉砂池,其均设置在所述蓄水池的内部,所述集水池连通所述初雨进水管,所述格栅池的内部沿其宽度方向设有格栅,所述沉砂池连通所述第二污水管网,所述沉砂池通过泵管连通所述一体化泵站。
[0016]优选的是,任一所述蓄水池还包括:
[0017]储水池,其设置在所述蓄水池的内部并与所述沉砂池连通,所述储水池的内部设有第一导流墙,其为W型结构且其开口朝向所述沉砂池,所述第一导流墙的外周不与所述储水池接触;一对第二导流墙,其沿所述储水池的宽度方向相对平行的设置在所述第一导流墙的两个开口处,任一第二导流墙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储水池的内侧壁上,另一端不与所述第一导流墙接触,初雨在所述第一导流墙和所述第二导流墙与所述储水池形成的区域内形成回路;
[0018]多个喷射器,其间隔的设置在所述储水池的内部,以将所述储水池中的初雨沿着逆向回路的方向回流至所述沉砂池;
[0019]第四闸门,其设置在所述沉砂池与所述泵管之间。
[0020]优选的是,所述雨水管网组包括相互套接的第一雨水管网和第二雨水管网,所述第一雨水管网和所述第二雨水管网之间连通有分流井,所述第一雨水管网用于进初雨,所述第二雨水管网与所述人工湿地连通,所述第二雨水管网还与多个所述初雨进水管连通,所述分流井的内部设有第一水位监测装置,用于监测所述分流井的水位;水质监测装置,用于监测初雨的浓度。
[0021]优选的是,所述储水池的内部设有第二水位监测装置,用于监测所述储水池的水位。
[0022]优选的是,还包括控制装置,其与所述一体化泵站、所述第四闸门和多个所述喷射器电连接。
[0023]优选的是,任一所述第二污水管网和所述第一污水管网之间均连通设置一个所述沉砂池。
[0024]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25]1、本技术所述的初雨调蓄池通过一级蓄水池收集降雨初期污染物浓度较高的雨水,二、三级蓄水池收集污染物浓度较低的雨水,从而使得不同浓度梯度的雨水存储于不同的蓄水池中,且蓄水池之间的雨水彼此不受干扰,因此水质恶化不会影响整体收集的水体水质,尤其是易产生臭气的水体,不会彼此污染,极大地降低了污水处理成本;
[0026]2、本技术所述的二级蓄水池中的初雨可通过连接管道输送至相邻的蓄水池中,其加强了各级蓄水池之间的联动性,充分调用了蓄水池的运行效能;
[0027]3、本技术所述的格栅池和沉砂池对初雨中的较大杂物和泥砂等粗大颗粒进行初步处理,保证了污水处理厂以及人工湿地进水的水质要求。
[0028]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多效分级式初雨调蓄池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多效分级式初雨调蓄池对初雨处理的工艺流程图。
[0031]1、人工湿地,2、污水处理厂,3、第一污水管网,301、第二雨水管网,302、第一闸门,303、第一雨水管网,304、第二污水管网,305、分流井,306、第一水位监测装置, 307、水质监测装置,4、一级蓄水池,401、二级蓄水池,402、三级蓄水池,403、初雨进水管,404、一级闸门,405、二级闸门,406、三级闸门,407、一体化泵站,408、连接管道,409、第三闸门,5、集水池,6、格栅池,601、格栅,7、沉砂池,8、控制装置, 801、泵管,802、第四闸门,9、储水池,901、第一导流墙,902、喷射器,903、第二水位监测装置,904、第二导流墙,10、回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003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效分级式初雨调蓄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收集初雨并将初雨分流至调蓄池组的分流设备以及对初雨进行处理的人工湿地和污水处理厂,其中,所述分流设备包括:雨水管网组,其进水口用于进初雨,出水口与所述人工湿地连通,所述雨水管网组靠近所述人工湿地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闸门;第一污水管网,其连通所述人工湿地和所述污水处理厂;所述调蓄池组包括:多个蓄水池,其沿水流方向间隔的设置在所述雨水管网组上;多个初雨进水管,其分别对应连通所述蓄水池和所述雨水管网组,多个所述初雨进水管位于所述雨水管网组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一闸门之间,任一初雨进水管上设置有第二闸门;多个第二污水管网,其分别对应连通所述蓄水池和所述第一污水管网,任一蓄水池的内部设有一体化泵站,以将所述蓄水池中的初雨输送至第二污水管网中;其中,远离所述人工湿地的第二污水管网与所述第一污水管网连通处设有单向阀,其用于阻止初雨流向所述人工湿地。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效分级式初雨调蓄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蓄池组还包括多个连接管道,其在相邻的蓄水池之间均设置一个,用于连通蓄水池,任一连接管道上设置有第三闸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效分级式初雨调蓄池,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蓄水池包括依次连通的集水池、格栅池和沉砂池,其均设置在所述蓄水池的内部,所述集水池连通所述初雨进水管,所述格栅池的内部沿其宽度方向设有格栅,所述沉砂池连通所述第二污水管网,所述沉砂池通过泵管连通所述一体化泵站。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效分级式初雨调蓄池,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蓄水池还包括: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志伟王永锋张会军刘炎张军李帅李奔谢静王涛薛国威游永龙贺泽毅刘康覃祥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