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恢复矿山地形地貌景观的挡土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0523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恢复矿山地形地貌景观的挡土墙结构,包括主体组件、排水组件和加固组件,所述主体组件包括基坑、混凝土基层、砖体基层、第三墙体和混凝土层,所述基坑的内侧底壁设有混凝土基层,所述混凝土基层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砖体基层,所述砖体基层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三墙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筒体、固定螺栓和支撑杆的设置,可以调节支撑杆伸出筒体的长度,配合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使用,可以调节筒体与第三墙体之间的夹角,从而使得固定板与基坑的上表面紧贴,利用膨胀螺丝将固定板与基坑固定,从而对第三墙体具有支撑的作用,从而使得第三墙体更加稳固,从而减少第三墙体被滑坡土石冲垮的风险。墙体被滑坡土石冲垮的风险。墙体被滑坡土石冲垮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恢复矿山地形地貌景观的挡土墙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挡土墙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恢复矿山地形地貌景观的挡土墙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由于环境气候和土质等原因,使得部分地区的矿山地形地貌受损,为恢复矿山地形地貌景观需要使用挡土墙等护坡结构,用以阻挡山体滑坡,然后种植植物加固山体,现有的挡土墙存在一些缺陷:
[0003]现有的墙体稳定性不佳,使得墙体受到滑落的土石冲击挤压时,容易造成墙体的受损,进而会失去对地貌景观防护的作用,为此,提出一种用于恢复矿山地形地貌景观的挡土墙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希望提供一种用于恢复矿山地形地貌景观的挡土墙结构,以解决或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
[0005]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恢复矿山地形地貌景观的挡土墙结构,包括主体组件、排水组件和加固组件,
[0006]所述主体组件包括基坑、混凝土基层、砖体基层、第三墙体和混凝土层,所述基坑的内侧底壁设有混凝土基层,所述混凝土基层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砖体基层,所述砖体基层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三墙体,所述第三墙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混凝土层;
[0007]所述排水组件安装于所述主体组件的内部,所述排水组件包括筐体、管体和碎石层;
[0008]所述加固组件安装于所述主体组件的一侧,所述加固组件包括第一壳体、筒体、支撑杆、第二壳体、固定板和膨胀螺丝。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墙体的一侧等距排列固定连接有筐体,所述第三墙体的内部等距排列设有管体,所述管体的两端均贯穿所述第三墙体的外侧壁,所述管体的一端与所述筐体的外侧壁紧贴,所述筐体的内部填充有碎石层。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墙体的一侧等距排列固定连接有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通过转轴铰接有筒体,所述筒体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筒体的一端通过转轴铰接有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底部焊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底部通过四个膨胀螺丝与所述基坑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筒体的外侧壁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的一端贯穿相邻的所述筒体的内部。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墙体的一侧等距排列固定连接有第一墙体,相邻的所述第一墙体之间间隔固定连接有第二墙体。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混凝土基层的内部等距排列设有第二钢筋杆,所述第二钢
筋杆的两端均贯穿所述混凝土基层的外部且贯穿所述基坑的内侧壁,相邻的所述第二钢筋杆之间间隔焊接有第一钢筋杆;通过第一钢筋杆和第二钢筋杆的设置,可以组成框架,从而使得混凝土基层更加稳固,同时,使得基坑和混凝土基层之间更加的稳固。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砖体基层的内部等距排列设有第三钢筋杆,所述第三钢筋杆的底部贯穿所述砖体基层的底部且贯穿所述混凝土基层的上表面;通过第三钢筋杆的设置,使得砖体基层与混凝土基层之间更加的稳固。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墙体的一侧等距排列开设有伸缩缝,所述伸缩缝的内部填充有沥青麻丝;通过伸缩缝的设置,可以减少第三墙体因热胀冷缩而受损的风险,通过沥青麻丝的设置,对于伸缩缝具有防护的作用。
[0016]本技术实施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
[0017]本技术通过混凝土基层和砖体基层的设置,增加了第三墙体的占地面积,提高了第三墙体的稳定性,利用筒体、固定螺栓和支撑杆的设置,可以调节支撑杆伸出筒体的长度,配合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使用,可以调节筒体与第三墙体之间的夹角,从而使得固定板与基坑的上表面紧贴,利用膨胀螺丝将固定板与基坑固定,对第三墙体具有支撑的作用,从而使得第三墙体更加稳固,从而减少第三墙体被滑坡土石冲垮的风险,提高了对地貌景观防护的作用。
[0018]上述概述仅仅是为了说明书的目的,并不意图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除上述描述的示意性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之外,通过参考附图和以下的详细描述,本技术进一步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将会是容易明白的。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图;
[0021]图2为本技术中第三墙体的左视结构图;
[0022]图3为本技术中第二钢筋杆的俯视结构图;
[0023]图4为本技术中筐体的俯视结构图。
[0024]附图标记:1、第一钢筋杆;2、第二钢筋杆;3、第三钢筋杆;4、第一墙体;5、第二墙体;6、伸缩缝;7、沥青麻丝;8、固定螺栓;10、主体组件;11、基坑;12、混凝土基层;13、砖体基层;14、第三墙体;15、混凝土层;20、排水组件;21、筐体;22、管体;23、碎石层;30、加固组件;31、第一壳体;32、筒体;33、支撑杆;34、第二壳体;35、固定板;36、膨胀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00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0027]如图1

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恢复矿山地形地貌景观的挡土墙结构,包括主体组件10、排水组件20和加固组件30,
[0028]主体组件10包括基坑11、混凝土基层12、砖体基层13、第三墙体14和混凝土层15,基坑11的内侧底壁设有混凝土基层12,混凝土基层1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砖体基层13,砖体基层1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三墙体14,第三墙体1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混凝土层15;
[0029]排水组件20安装于主体组件10的内部,排水组件20包括筐体21、管体22和碎石层23;
[0030]加固组件30安装于主体组件10的一侧,加固组件30包括第一壳体31、筒体32、支撑杆33、第二壳体34、固定板35和膨胀螺丝36。
[0031]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墙体14的一侧等距排列固定连接有筐体21,第三墙体14的内部等距排列设有管体22,管体22的两端均贯穿第三墙体14的外侧壁,管体22的一端与筐体21的外侧壁紧贴,筐体21的内部填充有碎石层23;通过筐体21和碎石层23的设置,对于土石具有阻挡的作用,同时,使得水源可以进入管体22然后排出,减少水源冲击第三墙体14。
[0032]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墙体14的一侧等距排列固定连接有第一壳体31,第一壳体31的内部通过转轴铰接有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恢复矿山地形地貌景观的挡土墙结构,包括主体组件(10)、排水组件(20)和加固组件(30),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组件(10)包括基坑(11)、混凝土基层(12)、砖体基层(13)、第三墙体(14)和混凝土层(15),所述基坑(11)的内侧底壁设有混凝土基层(12),所述混凝土基层(1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砖体基层(13),所述砖体基层(1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三墙体(14),所述第三墙体(1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混凝土层(15);所述排水组件(20)安装于所述主体组件(10)的内部,所述排水组件(20)包括筐体(21)、管体(22)和碎石层(23);所述加固组件(30)安装于所述主体组件(10)的一侧,所述加固组件(30)包括第一壳体(31)、筒体(32)、支撑杆(33)、第二壳体(34)、固定板(35)和膨胀螺丝(3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恢复矿山地形地貌景观的挡土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墙体(14)的一侧等距排列固定连接有筐体(21),所述第三墙体(14)的内部等距排列设有管体(22),所述管体(22)的两端均贯穿所述第三墙体(14)的外侧壁,所述管体(22)的一端与所述筐体(21)的外侧壁紧贴,所述筐体(21)的内部填充有碎石层(2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恢复矿山地形地貌景观的挡土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墙体(14)的一侧等距排列固定连接有第一壳体(31),所述第一壳体(31)的内部通过转轴铰接有筒体(32),所述筒体(32)的内部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银真王凤波石义远彭明章刘建稳
申请(专利权)人: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山东地质勘查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