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筒防化手套及增强其油性环境下抓握力的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70389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1: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长筒防化手套及增强其油性环境下抓握力的处理方法,所述处理方法即在多次浸胶步骤中,在最后一次浸胶完成后,将手套直接浸入酸性处理液中进行表面处理,然后经过烘干,将手套浸入去活溶液中进行去活处理,去活处理完成后进行烘干、脱模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手套先在酸性处理液中进行表面处理,后在去活溶液中进行表面处理,使得手套在油性环境下具备优异的防滑效果。具备优异的防滑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长筒防化手套及增强其油性环境下抓握力的处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手套
,具体地来说,涉及一种长筒防化手套及增强其油性环境下抓握力的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长筒防化手套,主要是用于人员在接触化学品溶剂时对手部的有效防护,其在石油化工领域的油性作业环境下应用广泛。然而,现有的长筒防化手套并不具备油性环境下的防滑效果,当工作人员在石油化工领域的油性作业环境下时,对于金属工件的抓握力受到了很大地削弱,极大地影响了工作进度。
[0003]目前,增强手套的防滑性,以提升其抓握力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在手套的表面喷粒或者植点珠以提高其防滑性,但是这种方法耗人工太大,成本高,且在手套长期使用的情况下,容易因手套磨损而削弱防滑效果。比如,中国专利,专利号为201220750496.0,其公开了一种喷粒表面结构的防滑防腐手套,将颗粒喷洒在胶层上后再用薄浆包覆从而形成粗糙的手套表面。该现有技术中即采用了在手套的表面喷粒的方式提高防滑性,但是这种防滑手套,制作成本高,喷粒也容易在手套的长期使用中发生磨损,从而影响防滑效果,同时其穿戴后使用者的手部灵活性不足,并不能应用于油性作业环境下的精细操作。
[0004]二是,在手套的浸胶胶乳中通过石蜡油增塑剂等使胶面形成不同程度的小坑状结构以防滑,但是这种方法成本仍然较高,且防滑效果一般,同时容易使手套在耐磨性和强度上被削弱。例如,中国专利,专利号为201810980501.9,其公开了一种丁腈假发泡防滑手套的制备方法,向丁腈胶乳中加入与丁腈胶乳相容性很差的石蜡油增塑剂。该现有技术中利用石蜡油增塑剂在丁腈胶浆中形成一定占位的作用,并在加热预硫化离析或渗出,在手套胶面形成不同程度的小坑状结构,从而增加手套胶面的粗糙度。
[0005]因此,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诸多问题,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长筒防化手套及增强其油性环境下抓握力的处理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长筒防化手套的防滑成本高,防滑效果一般,无法应用于油性作业环境下抓握金属工件的精细操作的技术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增强长筒防化手套油性环境下抓握力的处理方法,即在多次浸胶步骤中,在最后一次浸胶完成后,将手套直接浸入酸性处理液中4~5min进行表面处理,然后经过烘干,将手套浸入25~60℃条件下的去活溶液中1~3min进行去活处理,去活处理完成后进行烘干、脱模步骤。
[0008]其中,所述酸性处理液由酸性物质与水混合而成,所述酸性物质的含量为10~40%,所述酸性物质为乙酸、盐酸、丙酸、丁酸、柠檬酸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任意比例混合物;所述去活溶液由去活剂与水混合而成,所述去活剂的含量为2~10%,所述去活剂为二价
金属盐或含有阳离子的无机盐,所述二价金属盐选自碳酸钙、硫酸铵和硫酸镁中的一种,所述含有阳离子的无机盐为硝酸钙或氯化钙;所述浸胶的胶乳按质量份数均包括:丁腈胶乳80~120份、硫磺0.8~2份、氧化锌0.8~2.4份、氧化铝晶须10~20份、促进剂0.4~1.2份、防老剂1~3份和增稠剂1~1.5份。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的手套表面形成有无数个微小的吸盘式凹坑,使得手套的抓握力大幅度增强,防滑效果得到有效提升,且手套的胶面失去光滑性,抓握力得到进一步强化,最终使得手套在油性环境下具备优异的防滑效果;同时,本专利技术制备的长筒防化手套,其防滑成本远远低于现有的防滑手套,且工艺简单,能够批量生产;2. 本专利技术的手套具有优越的隔热性和抗化学特性,耐磨性和强度高,手套不易磨损,油性环境下的防护效果好,适合应用于油性作业环境下抓握金属工件的精细操作。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11]实施例1长筒防化手套的制备过程:S1、编织长筒手套芯,并套模、预热;S2、淋凝固剂,凝固剂为硝酸钙、硬脂酸钙、桃胶、淀粉和水的混合物,混合物中硝酸钙、硬脂酸钙、桃胶、淀粉和水的质量百分比分别为10wt%、4wt%、1wt%、2wt%和83wt%;由硝酸钙、硬脂酸钙、桃胶、淀粉和水混合制成的凝固剂,相对于现有的单一的硝酸钙或氯化钙的水溶液凝固剂,其防渗透效果更好,可以有效防止浸胶胶乳的渗透;S3、多次浸胶,其中,浸胶的胶乳按质量份数均包括:80份丁腈胶乳、0.8份硫磺、0.8份氧化锌、10份氧化铝晶须、0.4份促进剂D、1份防老剂RD和1份增稠剂羟乙基纤维素钠;S4、最后一次浸胶完成后,将手套直接浸入酸性处理液中4~5min进行表面处理,其中,表面处理液为5%的乙酸、5%的盐酸与90%的水混合后的溶液;此时手套上浸胶的胶乳尚未未定型,手套的胶面不会被破坏,从而避免了对手套耐磨性和强度的削弱; S5、烘干处理;S6、浸入25~60℃条件下的去活溶液中1~3min进行去活处理,其中,去活溶液为2%的碳酸钙与98%的水混合后的溶液;S7、烘干后脱模。
[0012]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长筒防化手套的制备过程与实施例1一致,区别仅在于:1、浸胶的胶乳配方不同,按质量份数包括:10份丁腈胶乳、1.7份硫磺、2份氧化锌、17.5份氧化铝晶须、1份促进剂DPG、2.5份防老剂NBC和1.4份增稠剂羟甲基乙基纤维素;2、酸性处理液不同,为10%的丙酸、10%的丁酸与80%的水混合后的溶液;3、去活溶液不同,为4%的硝酸钙与96%的水混合后的溶液。
[0013]实施例3本实施例的长筒防化手套的制备过程与实施例1一致,区别仅在于:
1、浸胶的胶乳配方不同,按质量份数包括:90份丁腈胶乳、1.1份硫磺、1.2份氧化锌、12.5份氧化铝晶须、0.6份促进剂BZ、1.5份防老剂4020和1.1份增稠剂聚丙烯酸钠;2、酸性处理液不同,为10%的丁酸、10%的柠檬酸、5%的丙酸与75%的水混合后的溶液;3、去活溶液不同,为8%的硫酸铵与92%的水混合后的溶液。
[0014]实施例4本实施例的长筒防化手套的制备过程与实施例1一致,区别仅在于:1、浸胶的胶乳配方不同,按质量份数包括:120份丁腈胶乳、2份硫磺、2.4份氧化锌、20份氧化铝晶须、1.2份促进剂PZ、3份防老剂DNP和1.5份增稠剂聚丙烯酸;2、酸性处理液不同,为10%的乙酸、10%的盐酸、10%的丙酸、10%的丁酸与60%的水混合后的溶液;3、去活溶液不同,为6%的氯化钙与94%的水混合后的溶液。
[0015]实施例5本实施例的长筒防化手套的制备过程与实施例1一致,区别仅在于:1、浸胶的胶乳配方不同,按质量份数包括:100份丁腈胶乳、1.4份硫磺、1.6份氧化锌、15份氧化铝晶须、0.8份促进剂ZDC、2份防老剂MB和1.3份增稠剂干酪素;2、酸性处理液不同,为30%的柠檬酸与70%的水混合后的溶液;3、去活溶液不同,为10%的硫酸镁与90%的水混合后的溶液。
[0016]经摩擦系数仪按照ISO 8295

1995的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强长筒防化手套油性环境下抓握力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多次浸胶步骤中,在最后一次浸胶完成后,将手套直接浸入酸性处理液中进行表面处理,然后经过烘干,将手套浸入去活溶液中进行去活处理,去活处理完成后进行烘干、脱模步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强长筒防化手套油性环境下抓握力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酸性处理液由酸性物质与水混合而成,所述酸性物质的含量为10~4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增强长筒防化手套油性环境下抓握力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酸性物质为乙酸、盐酸、丙酸、丁酸、柠檬酸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任意比例混合物。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强长筒防化手套油性环境下抓握力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去活溶液由去活剂与水混合而成,所述去活剂的含量为2~1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增强长筒防化手套油性环境下抓握力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去活剂为二价金属盐或含有阳离子的无机盐。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鑫
申请(专利权)人:汇鸿南通安全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