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排乏汽回收系统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70351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定排乏汽回收系统结构,包括乏汽回收装置,乏汽回收装置左右两端下侧均通过套装固定有第一输水管路,第一输水管路左侧下端通过套装固定有一号定排装置,第一输水管路右侧下端通过套装固定有二号定排装置,水水表面式换热器上侧设有PLC电控箱,水水表面式换热器右测上端设有第三涡街流量计并通过套装固定在第三输水管路上,第三涡街流量计下侧设有第四涡街流量计通过套装固定在第三输水管路上,第四输水管路中侧上端通过套装固定有第二高温水泵,第二高温水泵下侧设有第一高温水泵并通过套装固定在第四输水管路上;本一种定排乏汽回收系统结构具有无压回收、闪蒸彻底和乏汽回收量大的优点。闪蒸彻底和乏汽回收量大的优点。闪蒸彻底和乏汽回收量大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定排乏汽回收系统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定排乏汽回收
,具体为一种定排乏汽回收系统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能源双控(对电厂来说是三控)形势的日趋严紧,国内煤炭价格也日趋上涨,节约能源在目前的情况下更显紧迫,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大量的工业锅炉、电站锅炉在运行过程中除氧器、定期排污、连续排污、疏水扩容器等产生大量的对空排放的具有低位热能的蒸汽,乏汽是由带压的高温水进入到比它压力低的容器里经闪蒸以后产生的闪蒸微压蒸汽,排掉会浪费大量的能源(热能和纯水),0.02Mpa的饱和蒸汽热焓值为H1=2683.8KJ/kg,热焓值是相当大的。
[0003]所以高、低压乏汽都有很大回收价值。同时减少蒸汽对锅炉钢架结构及周围的设备的腐蚀。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排乏汽回收系统结构,具有无压回收、闪蒸彻底和乏汽回收量大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定排乏汽回收系统结构包括乏汽回收装置,所述乏汽回收装置左右两端下侧均通过套装固定有第一输水管路,所述第一输水管路左侧下端通过套装固定有一号定排装置,所述第一输水管路右侧下端通过套装固定有二号定排装置,所述乏汽回收装置上侧右端通过套装固定有第二输水管路,所述乏汽回收装置下端左右两侧均通过套装固定有第四输水管路,所述第四输水管路左端上侧通过套装固定有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下侧设有第二控制阀并通过套装固定在第四输水管路上,所述第二控制阀右端设有第三控制阀并通过套装固定在第四输水管路路上,所述第四输水管路右侧通过套装固定有第一涡街流量计,所述第一涡街流量计上侧设有第二涡街流量计并通过套装固定在第二输水管路上,所述第二输水管路右端通过套装固定有水水表面式换热器,所述水水表面式换热器上侧设有PLC 电控箱,所述水水表面式换热器右测上端设有第三涡街流量计并通过套装固定在第三输水管路上,所述第三涡街流量计下侧设有第四涡街流量计通过套装固定在第三输水管路上,所述第四输水管路中侧上端通过套装固定有第二高温水泵,所述第二高温水泵下侧设有第一高温水泵并通过套装固定在第四输水管路上。
[0006]优选的,所述第四输水管路左测下端设有储水箱。
[0007]优选的,所述第四输水管路中间上下两侧均通过套装固定有热电阻。
[0008]优选的,还包括三个液位计,分别设在高位、中位和低位,当液面高于高位的液位计时控制器控制排水管路排水,当排到液面低于低位的液位计时停止排水。
[0009]优选的,所述乏汽回收装置型号为JM

FQH

8.0A,所述第一涡街流量计、第二涡街流量计、第三涡街流量计和第四涡街流量计型号为:DN150。
[0010]优选的,所述PLC电控箱通过线缆连接乏汽回收装置、水水表面式换热器、一号定排装置、二号定排装置、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第三控制阀、第一高温水泵、第二高温水泵、第一涡街流量计、第二涡街流量计、第三涡街流量计和第四涡街流量计。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2]1.本一种定排乏汽回收系统结构采用乏汽回收装置,方便乏汽回收量大,采用往第一输水管路与第二输水管路加入循环水,方便对装置进行循环冷却,采用一号定排装置和二号定排装置,方便无压回收,闪蒸彻底。
[0013]2.本一种定排乏汽回收系统结构采用水水表面式换热器,方便进行换热,采用PLC电控箱,方便为装置提供电源,方便控制装置,采用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第三控制阀,方便控制排水量,采用第一涡街流量计、第二涡街流量计、第三涡街流量计和第四涡街流量计,方便检测流动水量。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一种定排乏汽回收系统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一种定排乏汽回收系统结构的正面内部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一种定排乏汽回收系统结构的右侧面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一种定排乏汽回收系统结构的左侧面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一种定排乏汽回收系统结构的控制箱内部示意图;
[0019]图6为本技术一种定排乏汽回收系统结构的加热装置位置示意图。
[0020]图中标注说明:1、乏汽回收装置;2、水水表面式换热器;3、一号定排装置;4、二号定排装置;5、第一输水管路;6、第二输水管路;7、第三输水管路;8、第四输水管路;9、第一高温水泵;10、第二高温水泵;11、第一控制阀;12、第二控制阀;13、第三控制阀;14、第一涡街流量计;15、第二涡街流量计;16、第三涡街流量计;17、第四涡街流量计;18、PLC电控箱。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3]实施例1:
[0024]请参阅图1,一种定排乏汽回收系统结构,包括乏汽回收装置1,乏汽回收装置1型号为JM

FQH

8.0A,乏汽回收装置1左右两端下侧均通过套装固定有第一输水管路5,第一输水管路5左侧下端通过套装固定有一号定排装置3,第一输水管路5右侧下端通过套装固定有二号定排装置4,乏汽回收装置1上侧右端通过套装固定有第二输水管路6,乏汽回收装置1下端左右两侧均通过套装固定有第四输水管路8,第四输水管路8左端上侧通过套装固定
有第一控制阀11,第一控制阀11下侧设有第二控制阀12并通过套装固定在第四输水管路8上,第二控制阀12右端设有第三控制阀13并通过套装固定在第四输水管路8路上,第四输水管路8右侧通过套装固定有第一涡街流量计14,;
[0025]具体的,采用乏汽回收装置1,方便乏汽回收量大,采用往第一输水管路5 与第二输水管路6加入循环水,方便对装置进行循环冷却,采用一号定排装置3 和二号定排装置4,方便无压回收,闪蒸彻底。
[0026]实施例2:
[0027]请参阅图1,一种定排乏汽回收系统结构,包括第一涡街流量计14,第一涡街流量计14上侧设有第二涡街流量计15并通过套装固定在第二输水管路6 上,第二输水管路6右端通过套装固定有水水表面式换热器2,第一涡街流量计 14、第二涡街流量计15、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定排乏汽回收系统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乏汽回收装置(1),所述乏汽回收装置(1)左右两端下侧均通过套装固定有第一输水管路(5),所述第一输水管路(5)左侧下端通过套装固定有一号定排装置(3),所述第一输水管路(5)右侧下端通过套装固定有二号定排装置(4),所述乏汽回收装置(1)上侧右端通过套装固定有第二输水管路(6),所述乏汽回收装置(1)下端左右两侧均通过套装固定有第四输水管路(8),所述第四输水管路(8)左端上侧通过套装固定有第一控制阀(11),所述第一控制阀(11)下侧设有第二控制阀(12)并通过套装固定在第四输水管路(8)上,所述第二控制阀(12)右端设有第三控制阀(13)并通过套装固定在第四输水管路(8)路上,所述第四输水管路(8)右侧通过套装固定有第一涡街流量计(14),所述第一涡街流量计(14)上侧设有第二涡街流量计(15)并通过套装固定在第二输水管路(6)上,所述第二输水管路(6)右端通过套装固定有水水表面式换热器(2),所述水水表面式换热器(2)上侧设有PLC电控箱(18),所述水水表面式换热器(2)右测上端设有第三涡街流量计(16)并通过套装固定在第三输水管路(7)上,所述第三涡街流量计(16)下侧设有第四涡街流量计(17)通过套装固定在第三输水管路(7)上,所述第四输水管路(8)中侧上端通过套装固定有第二高温水泵(10),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平衡龚俊金建荣孙坚蔡迎来王爱晨詹晓艳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新嘉爱斯热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