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唐国恢专利>正文

一款可调节长短宽窄的鞋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03394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1:05
一款可调节长短宽窄的鞋底,它涉及生活用品制造领域。它包括第一鞋底模板、第二鞋底模板、鞋后跟模板,第一鞋底模板与第二鞋底模板相互连接,且第一鞋底模板与第二鞋底模板下端连接鞋后跟模板,第一鞋底模板包括了连接下层板、调节铆接孔、后跟连接板、侧边定位凹槽、后跟固定孔,连接下层板固定连接在第一鞋底模板上,且连接下层板上设有调节铆接孔,第一鞋底模板的下端设有后跟连接板,后跟连接板前端的中部设有后跟固定孔,左右两侧设有侧边定位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为:通过将其鞋底制造成多个模块,进行调节模块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鞋底的大小,从而可使用一个模具进行制造不同大小的鞋底,从而可制造出不同大小的鞋子,节省其模具成本。省其模具成本。省其模具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款可调节长短宽窄的鞋底


[0001]本技术涉及生活用品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款可调节长短宽窄的鞋底。

技术介绍

[0002]鞋子有着悠久的发展史。大约在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就出现了兽皮缝制的最原始的鞋。鞋子是人们保护脚不受伤的一种工具。最早人们为了克服特殊情况,不让脚难受或者受伤,就专利技术了毛皮鞋子。鞋子发展到现在,就形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各种样式功能的鞋子随处可见,是穿在脚上防止脚受到伤害的一种物品,在人类文明史前期多为草鞋、布鞋,如今以皮鞋、运动鞋、休闲鞋、高跟鞋较为多见,而鞋底则是制造鞋子中不可或缺的关键部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鞋子的舒适性,鞋子在日常使用中能够给人们提供方便,但是,仍具有以下不足:
[0003]现有技术中,鞋底在进行制造时,因其鞋子的鞋码有不同的大小,不同大小的鞋子所需要制造的鞋底也不同,导致其制造鞋底时,需要多个模具进行制造不同大小的鞋底,而多个鞋底模具使其制造成本上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鞋底在进行制造时,因其鞋子的鞋码有不同的大小,不同大小的鞋子所需要制造的鞋底也不同,导致其制造鞋底时,需要多个模具进行制造不同大小的鞋底,而多个鞋底模具使其制造成本上升的问题,提供一款可调节长短宽窄的鞋底。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是:一款可调节长短宽窄的鞋底,它包括第一鞋底模板1、第二鞋底模板2、鞋后跟模板3,所述第一鞋底模板1与第二鞋底模板2相互连接,且第一鞋底模板1与第二鞋底模板2下端连接鞋后跟模板3,所述第一鞋底模板1包括了连接下层板11、调节铆接孔12、后跟连接板13、侧边定位凹槽14、后跟固定孔15,所述连接下层板11固定连接在第一鞋底模板1上,且连接下层板11上设有调节铆接孔12,所述第一鞋底模板1的下端设有后跟连接板13,后跟连接板13前端的中部设有后跟固定孔15,左右两侧设有侧边定位凹槽14,所述第二鞋底模板2包了连接上层板21、固定铆钉22,所述连接上层板21固定连接在第二鞋底模板2上,且连接上层板21上设有固定铆钉22,所述鞋后跟模板3包括了侧边定位凸柱31、中部固定铆钉32、中部延伸板33,所述鞋后跟模板3上端的中部设有中部延伸板33,且上端的左右两端与侧边定位凸柱31相连接,中部延伸板33上设有中部固定铆钉32。
[000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鞋底模板1、连接下层板11及后跟连接板13为一体化结构,保证其第一鞋底模板1的稳定性。
[0007]进一步的,所述调节铆接孔12设有两个以上,均设置在连接下层板11上。
[0008]进一步的,所述后跟固定孔15设有两个以上,且等距分布在后跟连接板13上。
[0009]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铆钉22通过调节铆接孔12与连接下层板11相连接,所述调节
铆接孔12内直径略大于固定铆钉22的外直径,方便进行安装第一鞋底模板1与第二鞋底模板2。
[0010]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铆钉22通过调节铆接孔12与连接下层板11相连接,所述调节铆接孔12内直径略大于固定铆钉22的外直径。
[0011]进一步的,所述中部固定铆钉32通过后跟固定孔15固定连接在后跟连接板13上。
[0012]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在进行制造其鞋底时,工作人员可先根据模具进行制造第一鞋底模板1、第二鞋底模板2及鞋后跟模板3,在制造第一鞋底模板1、第二鞋底模板2及鞋后跟模板3后,可以将其第二鞋底模板2通过固定铆钉22安装至调节铆接孔12上,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不同的调节铆接孔12,从而调节其第一鞋底模板1与第二鞋底模板2的左右之间的宽度,而第一鞋底模板1与第二鞋底模板2则通过卡接的方式进行连接或者通过专用的鞋胶进行粘黏,在卡接时,则只需第二鞋底模板2缓慢推入第一鞋底模板1内,使其第一鞋底模板1与第二鞋底模板2之间相互卡接即可,并在进行上述步骤,将其固定铆钉22安装至调节铆接孔12内,安装完第一鞋底模板1与第二鞋底模板2后,即可进行安装鞋后跟模板3,安装鞋后跟模板3时,应先将其侧边定位凸柱31对准其侧边定位凹槽14,将其侧边定位凸柱31插入其侧边定位凹槽14内,在将其中部固定铆钉32固定至后跟固定孔15,通过选择不同的中部固定铆钉32,进而调节第一鞋底模板1与鞋后跟模板3的长度,调节完鞋底的长度或宽度后,将可以进行后续的加工作业。
[00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有益效果为:通过将其鞋底制造成多个模块,进行调节模块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鞋底的大小,从而可使用一个模具进行制造不同大小的鞋底,从而可制造出不同大小的鞋子,节省其模具成本。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的背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图1对应的分解爆炸示意图。
[0018]图4是图2对应的分解爆炸示意图。
[0019]图5是第一鞋底模板1对应的下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6是鞋后跟模板3对应的上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7是本技术中连接上层板21与固定铆钉22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8是本技术中连接下层板11与调节铆接孔12的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第一鞋底模板1、第二鞋底模板2、鞋后跟模板3、连接下层板11、调节铆接孔12、后跟连接板13、侧边定位凹槽14、后跟固定孔15、连接上层板21、固定铆钉22、侧边定位凸柱31、中部固定铆钉32、中部延伸板33。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参看图1

图8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第一鞋底模板1、第二鞋底模板2、鞋后跟模板3,所述第一鞋底模板1与第二鞋底模板2相互连接,且第一鞋底模板1与第二鞋底模板2下端连接鞋后跟模板3,所述第一鞋底模板1包括了连接下层板11、调节铆接孔12、后跟连接板13、侧边定位凹槽14、后跟固定孔15,所述连接下层板11固定连接在第一鞋底模板1上,且连接下层板11上设有调节铆接孔12,所述第一鞋底模板1的下端设有后跟连接板13,后跟连接板13前端的中部设有后跟固定孔15,左右两侧设有侧边定位凹槽14,所述第二鞋底模板2包了连接上层板21、固定铆钉22,所述连接上层板21固定连接在第二鞋底模板2上,且连接上层板21上设有固定铆钉22,所述鞋后跟模板3包括了侧边定位凸柱31、中部固定铆钉32、中部延伸板33,所述鞋后跟模板3上端的中部设有中部延伸板33,且上端的左右两端与侧边定位凸柱31相连接,中部延伸板33上设有中部固定铆钉32。
[0025]所述第一鞋底模板1、连接下层板11及后跟连接板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款可调节长短宽窄的鞋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鞋底模板(1)、第二鞋底模板(2)、鞋后跟模板(3),所述第一鞋底模板(1)与第二鞋底模板(2)相互连接,且第一鞋底模板(1)与第二鞋底模板(2)下端连接鞋后跟模板(3),所述第一鞋底模板(1)包括了连接下层板(11)、调节铆接孔(12)、后跟连接板(13)、侧边定位凹槽(14)、后跟固定孔(15),所述连接下层板(11)固定连接在第一鞋底模板(1)上,且连接下层板(11)上设有调节铆接孔(12),所述第一鞋底模板(1)的下端设有后跟连接板(13),后跟连接板(13)前端的中部设有后跟固定孔(15),左右两侧设有侧边定位凹槽(14),所述第二鞋底模板(2)包了连接上层板(21)、固定铆钉(22),所述连接上层板(21)固定连接在第二鞋底模板(2)上,且连接上层板(21)上设有固定铆钉(22);所述鞋后跟模板(3)包括了侧边定位凸柱(31)、中部固定铆钉(32)、中部延伸板(33),所述鞋后跟模板(3)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国恢
申请(专利权)人:唐国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