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海初专利>正文

一种便携式中医护理急救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0131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具体揭示了一种便携式中医护理急救箱,包括一号箱,所述一号箱的左右两侧均转动连接有二号箱,所述二号箱的顶部开设有收纳槽,所述二号箱远离一号线中心的一侧开设有暗槽,所述暗槽内壁顶部滑动连接有一号盒,所述暗槽内部且在一号盒底部的位置滑动连接有二号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一号箱和二号箱,配合设置的一号盒和二号盒,通过转动二号箱能够将其展开,抽拉二号盒能够使其与一号盒均被充分展开,使得急救药物和工具等能够充分呈现在眼前,方便中医使用时进行拿取,借助一号盒和二号盒内设置的棉垫,使得针灸针能救插入棉垫内部存放,在存放的过程中不容易发生弯折和损坏。程中不容易发生弯折和损坏。程中不容易发生弯折和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中医护理急救箱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
,具体为一种便携式中医护理急救箱。

技术介绍

[0002]中医的急救方式多为针灸、刮痧和放血等,中医使用的医疗急救包多为木质药箱,箱内通常无明显的物品划分区,中医在往里面放急救药物时只能将同类型的物品堆放到一起,携带过程中容易因晃动使物品凌乱,难于拿取,致使在抢救操作中对病人带来了一定时间的延误,且针灸针细长易损坏,存放不慎就会使其发生弯折,影响使用,给中医施救带来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中医护理急救箱,具备便于拿取和使用等优点,解决了常规中医急救箱无明显物品划分,不便拿取和使用的问题。
[0004]本技术的便携式中医护理急救箱,包括一号箱,所述一号箱的左右两侧均转动连接有二号箱,所述二号箱的顶部开设有收纳槽,所述二号箱远离一号箱中心的一侧开设有暗槽,所述暗槽内壁顶部滑动连接有一号盒,所述暗槽内部且在一号盒底部的位置滑动连接有二号盒,收纳槽、一号盒以及二号盒的内部均胶合连接有用于存放针灸针的棉垫。
[000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通过转动二号箱能够将其展开,抽拉二号盒能够使其与一号盒均被充分展开,使得急救药物和工具等能够充分呈现在眼前,方便中医使用时进行拿取,借助一号盒和二号盒内设置的棉垫,使得针灸针能救插入棉垫内部存放,在存放的过程中不容易发生弯折和损坏,不容易影响使用,再通过设置的把手,使得该装置整体方便携带。
[000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一号箱的顶部开设有置物槽,所述置物槽顶部的背面转动连接有密封板;所述一号箱正面靠近底部的位置滑动连接有抽屉,所述置物槽和抽屉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用于分隔急救药物的分隔框架,所述抽屉正面的中央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左右两侧之间固定连接有手柄。
[000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使得急救药物能够被分隔框架分隔存储,方便寻找。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一号箱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布罩,所述布罩正面的左右两侧均缝合有固定带;所述固定带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卡框,所述一号箱正面且与卡框位置对应处固定连接有与卡框相适配的卡扣。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布罩顶部的中央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布罩正面的中央设置有医疗标识。
[00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通过把手能够拎起该装置,携带更加方便。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2]1、本技术通过设置的一号箱和二号箱,配合设置的一号盒和二号盒,通过转动二号箱能够将其展开,抽拉二号盒能够使其与一号盒均被充分展开,使得急救药物和工
具等能够充分呈现在眼前,方便中医使用时进行拿取,配合设置的抽屉和分隔框架,使得急救药物能够分隔存储,方便找寻,借助一号盒和二号盒内设置的棉垫,使得针灸针能救插入棉垫内部存放,在存放的过程中不容易发生弯折和损坏,不容易影响使用,再通过设置的把手,使得该装置整体方便携带。
附图说明
[0013]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4]图1为本技术整体展开时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整体关闭时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整体展开时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一号箱;2、置物槽;21、分隔框架;3、抽屉;31、凹槽;32、手柄;4、卡扣;5、布罩;51、固定带;52、卡框;6、把手;7、医疗标识;8、二号箱;9、一号盒;91、棉垫;10、二号盒;11、密封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0019]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0]请参阅图1和图3,本技术的便携式中医护理急救箱,包括一号箱1,一号箱1的左右两侧均转动连接有二号箱8,二号箱8的顶部开设有收纳槽,二号箱8远离一号箱1中心的一侧开设有暗槽,暗槽内壁顶部滑动连接有一号盒9,暗槽内部且在一号盒9底部的位置滑动连接有二号盒10,收纳槽、一号盒9以及二号盒10的内部均胶合连接有用于存放针灸针的棉垫91;该结构设置,通过转动二号箱8能够将其展开,抽拉二号盒10能够使其与一号盒9均被充分展开,使得急救药物和工具等能够充分呈现在眼前,方便中医使用时进行拿取,借助一号盒9和二号盒10内设置的棉垫91,使得针灸针能救插入棉垫91内部存放,在存放的过程中不容易发生弯折和损坏,不容易影响使用,再通过设置的把手6,使得该装置整体方便携带。
[0021]请参阅图3,一号箱1的顶部开设有置物槽2,置物槽2顶部的背面转动连接有密封板11;一号箱1正面靠近底部的位置滑动连接有抽屉3,置物槽2和抽屉3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用于分隔急救药物的分隔框架21,抽屉3正面的中央开设有凹槽31,凹槽31的左右两侧之
间固定连接有手柄32;该结构设置,使得急救药物能够被分隔框架21分隔存储,方便寻找。
[0022]请参阅图1和图2,一号箱1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布罩5,布罩5正面的左右两侧均缝合有固定带51;固定带5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卡框52,一号箱1正面且与卡框52位置对应处固定连接有与卡框52相适配的卡扣4。
[0023]请参阅图2,布罩5顶部的中央固定连接有把手6,布罩5正面的中央设置有医疗标识7;该结构设置,通过把手6能够拎起该装置,携带更加方便。
[0024]在使用本技术时:首先,将卡扣4与卡框52打开,接着掀开布罩5,然后向两侧转动二号箱8,并打开密封板11和抽屉3,再从暗槽内拉出二号盒10,拉动二号盒10的同时能够将一号盒9从暗槽中拉出,完成对该装置的使用。
[0025]使用步骤:首先,将卡扣4与卡框52打开,接着掀开布罩5,然后向两侧转动二号箱8,并打开密封板11和抽屉3,接着从暗槽内拉出二号盒10,拉动二号盒10的同时能够将一号盒9从暗槽中拉出,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中医护理急救箱,包括一号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箱(1)的左右两侧均转动连接有二号箱(8),所述二号箱(8)的顶部开设有收纳槽,所述二号箱(8)远离一号箱(1)中心的一侧开设有暗槽,所述暗槽内壁顶部滑动连接有一号盒(9),所述暗槽内部且在一号盒(9)底部的位置滑动连接有二号盒(10),收纳槽、一号盒(9)以及二号盒(10)的内部均胶合连接有用于存放针灸针的棉垫(9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中医护理急救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箱(1)的顶部开设有置物槽(2),所述置物槽(2)顶部的背面转动连接有密封板(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携式中医护理急救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箱(1)正面靠近底部的位置滑动连接有抽屉(3),所述置物槽(2)和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海初
申请(专利权)人:赵海初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