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惯性动作的脑卒中康复训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69780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惯性动作的脑卒中康复训练系统,包括手部康复训练装置,下肢康复训练装置,控制装置,所述手部康复训练装置位于下肢康复训练装置上方;所述手部康复训练装置包括支撑架、设置在支撑架上的手部康复机构;所述手部康复机构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内的手指康复机构;手指康复机构包括位于在顶板的自由端前方且位于外壳前侧壁内侧的与指尖一一对应的若干键帽,以及键帽升降机构;所述下肢康复训练装置包括电机、旋转轴、履带、第一惯性动作感知设备。优点有:若患者手指在设定周期内不动,气缸动作,使键帽向上运动,手指掌部得到运动;设有运动脚环,控制装置自动调节电机,使履带适应下肢实际运动情况。使履带适应下肢实际运动情况。使履带适应下肢实际运动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惯性动作的脑卒中康复训练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康复训练
,尤其涉及脑卒中康复训练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其具有致残率高的特点,使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发生障碍。对于患者康复,现有不同的设施辅助患者恢复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但是针对的运动部位不够细致,也不够智能,不能对患者的惯性动作进行适应性训练。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惯性动作的脑卒中康复训练系统,其能针对掌部、手指惯性动作进行康复运动训练,也能根据步态惯性动作进行适应性的训练。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基于惯性动作的脑卒中康复训练系统,包括手部康复训练装置,下肢康复训练装置,与手部康复训练装置、下肢康复训练装置连接的控制装置,所述手部康复训练装置位于下肢康复训练装置上方;
[0006]所述手部康复训练装置包括支撑架、设置在支撑架上的手部康复机构;
[0007]所述手部康复机构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内的手指康复机构;
[0008]所述外壳的顶板呈弧状,所述顶板一端连接在外壳后侧壁上,顶板的自由端与外壳前侧壁之间有间隙;
[0009]手指康复机构包括位于在顶板的自由端前方且位于外壳前侧壁内侧的与指尖一一对应的若干键帽,以及键帽升降机构,键帽上设有第一惯性动作感知设备,所述第一惯性动作感知设备和气缸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
[0010]进一步地,
[0011]所述键帽升降机构包括支柱、杠杆、气缸、承载件,所述气缸、支柱安装在外壳底板,所述杠杆中部可转动连接在支柱上;所述杠杆一端连接在气缸的伸缩杆上,其另一端连接所述承载件,所述承载件上安装所述键帽。
[0012]进一步地,
[0013]所述键帽通过复位弹簧连接在所述承载件上。
[0014]进一步地,
[0015]所述第一惯性动作感知设备是压力传感器。
[0016]进一步地,
[0017]所述若干键帽均设有对应的承载件、杠杆和支柱,每个杠杆均连接在同一个气缸的伸缩杆上。
[0018]进一步地,
[0019]所述外壳的两侧至少有一侧是没有侧壁的。
[0020]进一步地,
[0021]所述下肢康复训练装置包括电机、旋转轴、履带、第二惯性动作感知设备。
[0022]进一步地,
[0023]所述第二惯性动作感知设备是运动脚环,所述运动脚环是基于加速度计、陀螺仪、磁力计的智能佩戴环,所述电机和运动脚环与控制系统连接。
[0024]进一步地,
[0025]所述运动脚环的信号传输装置是采用蓝牙或wifi设备。
[0026]进一步地,
[0027]所述下肢康复训练装置两侧设有扶手架。
[0028]本技术的优点包括:键帽设有压力传感器,若患者手指在设定周期内不动,压力传感器感应不到压力的变化,控制装置发出信号,气缸动作,使键帽向上运动,手指掌部得到运动;设有基于加速度计、陀螺仪、磁力计的运动脚环,能够根据运动脚环运动幅度信号获知下肢的实时运动情况,控制装置自动调节电机,使履带适应下肢实际运动情况。
附图说明
[0029]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30]图1是本技术的正视图(忽略扶手架);
[0031]图2是本技术的侧视图;
[0032]图3是手部康复机构单个键帽、杠杆、支柱与气缸结构位置关系侧视图;
[0033]图4是顶板、键帽相对位置关系外表面图;
[0034]图5是顶板、气缸、杠杆、键帽相对位置关系图。
[0035]手部康复训练装置1,支撑架11,手部康复机构12,顶板121,外壳后侧壁122,外壳前侧壁123,键帽124,支柱125,杠杆126,气缸127,承载件128,外壳底板129,复位弹簧130,下肢康复训练装置2,旋转轴21,履带22,扶手架3。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在此以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说明用来解释本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0037]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述的前、后是相对于人体位置来定的,靠近人体的为背向,远离人体的为前向。
[0038]如图1

5所示,一种基于惯性动作的脑卒中康复训练系统,包括手部康复训练装置1,下肢康复训练装置2,与手部康复训练装置1、下肢康复训练装置2连接的控制装置(未图示),所述手部康复训练装置1位于下肢康复训练装置2上方;
[0039]所述手部康复训练装置1包括支撑架11、设置在支撑架11上的手部康复机构12;
[0040]所述手部康复机构12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内的手指康复机构;
[0041]所述外壳的顶板121呈弧状,所述顶板121一端连接在外壳后侧壁122上,顶板121的自由端与外壳前侧壁123之间有间隙;
[0042]手指康复机构包括位于在顶板121的自由端前方且位于外壳前侧壁123内侧的与指尖一一对应的若干键帽124,以及键帽升降机构,键帽124上设有第一惯性动作感知设备,所述第一惯性动作感知设备和气缸127均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
[0043]所述键帽升降机构包括支柱125、杠杆126、气缸127、承载件128,所述气缸127、支柱125安装在外壳底板129,所述杠杆126中部可转动连接在支柱125上;所述杠杆126一端连接在气缸127的伸缩杆上,其另一端连接所述承载件128,所述承载件128上安装所述键帽124。
[0044]所述键帽124通过复位弹簧130连接在所述承载件128上。
[0045]所述第一惯性动作感知设备是压力传感器。
[0046]所述若干键帽均设有对应的承载件128、杠杆126和支柱125,每个杠杆126均连接在同一个气缸127的伸缩杆上。
[0047]所述外壳的两侧至少有一侧是没有侧壁的。
[0048]所述下肢康复训练装置2包括电机、旋转轴21、履带22、第二惯性动作感知设备。
[0049]所述第二惯性动作感知设备是运动脚环,所述运动脚环是基于加速度计、陀螺仪、磁力计的智能佩戴环,所述电机和运动脚环与控制系统连接。
[0050]所述运动脚环的信号传输装置是采用蓝牙或wifi设备。
[0051]所述下肢康复训练装置2两侧设有扶手架3。
[0052]患者进行训练时,手掌放在手部康复机构12的顶板121上,手指头放在一一对应的键帽124上。下肢佩戴运动脚环。训练过程中,患者可以主动手指按压键帽124,若因运动障碍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惯性动作的脑卒中康复训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手部康复训练装置,下肢康复训练装置,与手部康复训练装置、下肢康复训练装置连接的控制装置,所述手部康复训练装置位于下肢康复训练装置上方;所述手部康复训练装置包括支撑架、设置在支撑架上的手部康复机构;所述手部康复机构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内的手指康复机构;所述外壳的顶板呈弧状,所述顶板一端连接在外壳后侧壁上,顶板的自由端与外壳前侧壁之间有间隙;手指康复机构包括位于在顶板的自由端前方且位于外壳前侧壁内侧的与指尖一一对应的若干键帽,以及键帽升降机构,键帽上设有第一惯性动作感知设备,所述第一惯性动作感知设备和气缸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惯性动作的脑卒中康复训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键帽升降机构包括支柱、杠杆、气缸、承载件,所述气缸、支柱安装在外壳底板,所述杠杆中部可转动连接在支柱上;所述杠杆一端连接在气缸的伸缩杆上,其另一端连接所述承载件,所述承载件上安装所述键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惯性动作的脑卒中康复训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键帽通过复位弹簧连接在所述承载件上。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源廖生武刘莉谭碧慧李思远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