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9734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加热模具,包括:加热模板,加热模板具有成型模腔,成型模腔内用于放置待成型件;蒸汽加热管路,嵌设在加热模板内,蒸汽加热管路与成型模腔相对设置,蒸汽加热管路具有相互连通的进口和出口,进口和出口间隔设置,进口和出口之间具有多个依次连通的加热支路,蒸汽加热管路为圆管;其中,蒸汽加热管路的流通截面的中心与成型模腔之间距离为H,蒸汽加热管路的直径为φ,相邻两个加热支路之间的距离为S,加热模板的导热系数为λ,蒸汽加热管路的上述参数满足的关系式为: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加热模具内的蒸汽加热管路的设计方法的试模周期长的技术问题。术问题。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热模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加热模具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加热模具。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现有技术中的纸浆餐具模压和烘干成型装置包括蒸汽加热模具,蒸汽加热模具内通入高温饱和蒸汽,通过高温饱和蒸汽对湿纸浆餐具毛坯进行加热并使纸浆餐具成型。
[0003]然而,现有蒸汽加热模具内的蒸汽加热管路依靠经验进行设计,需要反复进行试模和改模,试模周期长、改模成本高,模具设计效率低,增加模具开发成本。缺乏蒸汽加热管路设计方法,蒸汽加热管路设计太短,蒸汽加热模具内的高温饱和蒸汽在加热过程中无法大量发生相变,高温饱和蒸汽的热量无法快速传递至湿纸浆餐具毛坯,换热效率低,烘干时间长,造成纸餐具生产周期长、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模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加热模具内的蒸汽加热管路的设计方法的试模周期长的技术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加热模具,包括:加热模板,加热模板具有成型模腔,成型模腔内用于放置待成型件;蒸汽加热管路,嵌设在加热模板内,蒸汽加热管路与成型模腔相对设置,蒸汽加热管路具有相互连通的进口和出口,进口和出口间隔设置,进口和出口之间具有多个依次连通的加热支路,蒸汽加热管路为圆管;其中,蒸汽加热管路的流通截面的中心与成型模腔之间距离为H,蒸汽加热管路的直径为φ,相邻两个加热支路之间的距离为S,加热模板的导热系数为λ,蒸汽加热管路的上述参数满足的关系式为:
[0006][0007]进一步地,加热模板包括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第一模板具有凸模,第二模板具有凹模,凹模与凸模配合设置以形成成型模腔;蒸汽加热管路包括第一蒸汽加热管路和第二蒸汽加热管路,第一模板内嵌设有第一蒸汽加热管路,第二模板内嵌设有第二蒸汽加热管路;其中,第一蒸汽加热管路的流通截面的中心与成型模腔之间距离为H1,第一蒸汽加热管路的直径为φ1,第一蒸汽加热管路包括多个依次连通的第一加热支路,相邻两个第一加热支路之间的距离为S1,第一模板的导热系数为λ1,第一蒸汽加热管路的上述参数满足的关系式为:
[0008]和/或,
[0009]其中,第二蒸汽加热管路的流通截面的中心与成型模腔之间距离为H2,第二蒸汽加热管路的直径为φ2,第二蒸汽加热管路包括多个依次连通的第二加热支路,相邻两个第二加热支路之间的距离为S2,第二模板的导热系数为λ2,第二蒸汽加热管路的上述参数满足的关系式为:
[0010][0011]进一步地,第一模板的厚度为δ1,和/或,第二模板的厚度为δ2,
[0012]进一步地,第一蒸汽加热管路的管长为L1,和/或,第二蒸汽加热管路的管长为L2,
[0013]进一步地,S1≥2φ1;和/或,S2≥2φ2。
[0014]进一步地,多个第一加热支路沿第一预设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第二加热支路沿第二预设方向间隔设置;第一蒸汽加热管路为多个,多个第一蒸汽加热管路沿第一预设方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第一蒸汽加热管路之间的距离为S3,S3=S1;和/或,第二蒸汽加热管路为多个,多个第二蒸汽加热管路沿第二预设方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第二蒸汽加热管路之间的距离为S4,S4=S2。
[0015]进一步地,多个第一加热支路沿第一预设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第二加热支路沿第二预设方向间隔设置;第一蒸汽加热管路为两个,两个第一蒸汽加热管路沿第一预设方向间隔设置,第一蒸汽加热管路与第一模板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S5,S5≥S1/2;和/或,第二蒸汽加热管路为两个,两个第二蒸汽加热管路沿第二预设方向间隔设置,第二蒸汽加热管路与第二模板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S6,S6≥S2/2。
[0016]进一步地,第一模板由金属材料制成;和/或,第二模板由金属材料制成。
[0017]进一步地,当第一加热支路与凸模错位设置时,凸模的边缘与该第一加热支路的管壁之间的距离为b1,b1≤5φ1。
[0018]进一步地,当第二加热支路与凹模错位设置时,凹模的边缘与该第二加热支路的管壁之间的距离为b2,
[0019]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上述关系式基于蒸汽加热管路的长度、蒸汽加热管路的直径对蒸汽加热管路压降的影响规律、以及加热支路的间距对成型模腔和成型模腔闭幕按温度分布的影响规律,提升了成型模腔和成型模腔壁面温度的均匀性,保证了纸浆餐具制
品的合格率,提高了纸浆餐具制品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20]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1]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蒸汽加热管路的布局示意图;
[0023]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蒸汽加热管路的布局示意图;
[0025]图5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蒸汽单元的温度均匀性的计算示意图;
[0026]图6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当第一加热支路与凸模错位设置时,第一加热支路与凸模之间的距离示意图。
[0027]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8]10、第一模板;11、第一蒸汽加热管路;111、第一加热支路;12、凸模;20、第二模板;21、第二蒸汽加热管路;211、第二加热支路;22、凹模;30、成型模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29]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0030]如图1至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热模具,该加热模具包括加热模板和蒸汽加热管路,加热模板具有成型模腔30,成型模腔30内用于放置待成型件。蒸汽加热管路嵌设在加热模板内,蒸汽加热管路与成型模腔30相对设置,蒸汽加热管路具有相互连通的进口和出口,进口和出口间隔设置,进口和出口之间具有多个依次连通的加热支路,蒸汽加热管路为圆管;其中,蒸汽加热管路的流通截面的中心与成型模腔30之间距离为H,蒸汽加热管路的直径为φ,相邻两个加热支路之间的距离为S,加热模板的导热系数为λ,蒸汽加热管路的上述参数满足的关系式为:
[0031][0032]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待成型件主要可以为纸坯,还可以为其他材料的待成型件,加热模具的主要功能是将待成型件内的水分加热蒸发走,以使待成型件内的水分降低后成型成成型件。具体的,当待成型件为纸坯时,加热后成型为纸浆餐具。
[0033]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加热模具,通过根据上述等式关系以及加热过程中的热量传递规律,能够得到蒸汽加热管路的多个具体参数尺寸之间的关系,上述关系式基于蒸汽加热管路的长度、蒸汽加热管路的直径对蒸汽加热管路压降的影响规律、以及加热支路的间距对成型模腔30和成型模腔30闭幕按温度分布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热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模板,所述加热模板具有成型模腔,所述成型模腔内用于放置待成型件;蒸汽加热管路,嵌设在所述加热模板内,所述蒸汽加热管路与所述成型模腔相对设置,所述蒸汽加热管路具有相互连通的进口和出口,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间隔设置,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之间具有多个依次连通的加热支路,所述蒸汽加热管路为圆管;其中,所述蒸汽加热管路的流通截面的中心与所述成型模腔之间距离为H,所述蒸汽加热管路的直径为φ,相邻两个所述加热支路之间的距离为S,所述加热模板的导热系数为λ,所述蒸汽加热管路的参数满足的关系式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模板包括第一模板(10)和第二模板(20),所述第一模板(10)具有凸模(12),所述第二模板(20)具有凹模(22),所述凹模(22)与所述凸模(12)配合设置以形成所述成型模腔;所述蒸汽加热管路包括第一蒸汽加热管路(11)和第二蒸汽加热管路(21),所述第一模板(10)内嵌设有所述第一蒸汽加热管路(11),所述第二模板(20)内嵌设有所述第二蒸汽加热管路(21);其中,所述第一蒸汽加热管路(11)的流通截面的中心与所述成型模腔之间距离为H1,所述第一蒸汽加热管路(11)的直径为φ1,所述第一蒸汽加热管路(11)包括多个依次连通的第一加热支路(111),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加热支路(111)之间的距离为S1,所述第一模板(10)的导热系数为λ1,所述第一蒸汽加热管路(11)的上述参数满足的关系式为:和/或,其中,所述第二蒸汽加热管路(21)的流通截面的中心与所述成型模腔之间距离为H2,所述第二蒸汽加热管路(21)的直径为φ2,所述第二蒸汽加热管路(21)包括多个依次连通的第二加热支路(211),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加热支路(211)之间的距离为S2,所述第二模板(20)的导热系数为λ2,所述第二蒸汽加热管路(21)的上述参数满足的关系式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板(10)的厚度为δ1,和/或,
所述第二模板(20)的厚度为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博张健刘剑桥骆玉叶张长春李卫华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