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氧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9727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增氧泵,包括壳体,所述的壳体内设有气泵装置、驱动所述气泵装置压缩空气的驱动装置、能为驱动装置供电的电池、分别与电池和驱动装置电性连接的控制电路板,所述的气泵装置上设有一端穿出壳体且供压缩空气排出的出气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通过电池为驱动装置供电,使驱动装置能驱动气泵装置压缩空气,最后出气嘴将空气排入水中,从而可向水中增氧,不需要利用电源插头连接插座来使用,便于携带且使用方便,解决户外无法插电使用的问题。电使用的问题。电使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增氧泵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增氧泵。

技术介绍

[0002]鱼类对水质的要求非常高,如果水中缺氧,会造成鱼类死亡,而增氧泵也可叫做空气泵,其作用是将空气压入水中,让空气中的氧气与水充分接触,以达到让部分氧气融入水中,增加水的含氧量,保证水中鱼类生长的需要。
[0003]现有的增氧泵通常需通常电源插头连接插座来使用,不便于携带,也不方便使用,特别是在户外条件下需对鱼类短暂供氧时,人们将无法为增氧泵接上电源,无法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0004]因此,本技术正是基于以上不足而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携带且使用方便的增氧泵。
[0006]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一种增氧泵,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的壳体1内设有气泵装置2、驱动所述气泵装置2压缩空气的驱动装置3、能为驱动装置3供电的电池4、分别与电池4和驱动装置3电性连接的控制电路板5,所述的气泵装置2上设有一端穿出壳体1且供压缩空气排出的出气嘴211。
[0008]如上所述的增氧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泵装置2包括气泵座21,所述的气泵座21内设有依次连通的进气通道213、动力气腔212、出气通道214,所述的出气嘴211与出气通道214连通,所述的气泵座21上设有一端伸入到动力气腔212内并由驱动装置3驱动使动力气腔212内产生气压的封隔组件24,所述的气泵装置2内还设有控制进气通道213与动力气腔212通断的进气单向阀22和控制动力气腔212与出气通道214通断的出气单向阀23,当封隔组件24向动力气腔212内挤压时进气单向阀22控制进气通道213与动力气腔212关闭、出气单向阀23控制动力气腔212与出气通道214打开,当封隔组件24向动力气腔212外拔时进气单向阀22控制进气通道213与动力气腔212连通、出气单向阀23控制动力气腔212与出气通道214关闭。
[0009]如上所述的增氧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装置3为通电能产生电磁力的电磁线圈,所述的封隔组件24包括固定在气泵座21上且一端伸入到动力气腔212的皮碗241,所述的皮碗241上设有能推拉皮碗241的摆动臂242,所述的摆动臂242上设有能被电磁线圈电磁力吸引而带动摆动臂242推拉皮碗241形变的磁性块243。
[0010]如上所述的增氧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单向阀组件22包括能封堵所述进气通道213的第一弹性胶垫221和能将所述第一弹性胶垫221压靠在动力气腔212内侧的第一压紧件222,所述的出气单向阀组件23包括封堵所述出气通道214的第二弹性胶垫231和将所
述第二弹性胶垫231压靠在动力气腔212外一侧的第二压紧件232。
[0011]如上所述的增氧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气腔212内设有第一安装槽216,所述的第一压紧件222插入所述第一安装槽216内且将所述第一弹性胶垫221压装在第一安装槽216内,所述的出气通道214内设有第二安装槽217,所述的第二压紧件232插入所述第二安装槽217内且将所述第二弹性胶垫231压装在第二安装槽217内。
[0012]如上所述的增氧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气通道214设有开口,所述的气泵座21上设有插入到出气通道214内将出气通道214开口遮盖的盖块27。
[0013]如上所述的增氧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池4为锂电池,所述的控制电路板5上设有充电插头51,所述的壳体1上设有供充电插头51露出的充电插口10。
[0014]如上所述的增氧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电路板5上设有开关52,所述的壳体1上活动连接有一端顶靠在所述开关52上的按键11。
[0015]如上所述的增氧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电路板5上设有电量显示灯53,所述的壳体1上设有设在电量显示灯上方供电量显示灯53灯光射出的可视通孔12。
[0016]如上所述的增氧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包括底座13和与所述底座13配合并围成一个空腔的上盖14,所述的底座13上设有多个支撑壳体1的减震垫脚6。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如下优点:
[0018]1、本技术结构简单,通过电池为驱动装置供电,使驱动装置能驱动气泵装置压缩空气,最后出气嘴将空气排入水中,从而可向水中增氧,不需要利用电源插头连接插座来使用,便于携带且使用方便,解决户外无法插电使用的问题。
[0019]2、本技术中采用锂电池供电,锂电池具有体积小,容量大,电流平稳,可反复充电。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图;
[0021]图2是移除上盖时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本技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本技术的气泵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4]图5是本技术的气泵装置另一方向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5]图6是本技术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7]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增氧泵,包括壳体1,壳体1内设有气泵装置2、驱动所述气泵装置2压缩空气的驱动装置3、能为驱动装置3供电的电池4、分别与电池4和驱动装置3电性连接的控制电路板5,气泵装置2上设有一端穿出壳体1且供压缩空气排出的出气嘴211。结构简单,通过电池为驱动装置供电,使驱动装置能驱动气泵装置压缩空气,最后出气嘴将空气排入水中,从而可向水中增氧,不需要利用电源插头连接插座来使用,便于携带且使用方便,解决户外无法插电使用的问题。
[0028]如图4

6所示,气泵装置2包括气泵座21,气泵座21内设有依次连通的进气通道
213、动力气腔212、出气通道214,出气嘴211与出气通道214连通,气泵座21上设有一端伸入到动力气腔212内并由驱动装置3驱动使动力气腔212内产生气压的封隔组件24,气泵装置2内还设有控制进气通道213与动力气腔212通断的进气单向阀22和控制动力气腔212与出气通道214通断的出气单向阀23,当封隔组件24向动力气腔212内挤压时进气单向阀22控制进气通道213与动力气腔212关闭、出气单向阀23控制动力气腔212与出气通道214打开,当封隔组件24向动力气腔212外拔时进气单向阀22控制进气通道213与动力气腔212连通、出气单向阀23控制动力气腔212与出气通道214关闭。
[0029]具体地,驱动装置3为通电能产生电磁力的电磁线圈,封隔组件24包括固定在气泵座21上且一端伸入到动力气腔212的皮碗241,皮碗241上设有能推拉皮碗241的摆动臂242,摆动臂242上设有能被电磁线圈电磁力吸引而带动摆动臂242挤推皮碗241形变的磁性块243。磁性块243在通电的电磁线圈作用下会做往复运动,带动摆动臂242挤推或拉动皮碗,皮碗形变使得容积大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氧泵,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的壳体(1)内设有气泵装置(2)、驱动所述气泵装置(2)压缩空气的驱动装置(3)、能为驱动装置(3)供电的电池(4)、分别与电池(4)和驱动装置(3)电性连接的控制电路板(5),所述的气泵装置(2)上设有一端穿出壳体(1)且供压缩空气排出的出气嘴(2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氧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泵装置(2)包括气泵座(21),所述的气泵座(21)内设有依次连通的进气通道(213)、动力气腔(212)、出气通道(214),所述的出气嘴(211)与出气通道(214)连通,所述的气泵座(21)上设有一端伸入到动力气腔(212)内并由驱动装置(3)驱动使动力气腔(212)内产生气压的封隔组件(24),所述的气泵装置(2)内还设有控制进气通道(213)与动力气腔(212)通断的进气单向阀(22)和控制动力气腔(212)与出气通道(214)通断的出气单向阀(23),当封隔组件(24)向动力气腔(212)内挤压时进气单向阀(22)控制进气通道(213)与动力气腔(212)关闭、出气单向阀(23)控制动力气腔(212)与出气通道(214)打开,当封隔组件(24)向动力气腔(212)外拔时进气单向阀(22)控制进气通道(213)与动力气腔(212)连通、出气单向阀(23)控制动力气腔(212)与出气通道(214)关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氧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装置(3)为通电能产生电磁力的电磁线圈,所述的封隔组件(24)包括固定在气泵座(21)上且一端伸入到动力气腔(212)的皮碗(241),所述的皮碗(241)上设有能推拉皮碗(241)的摆动臂(242),所述的摆动臂(242)上设有能被电磁线圈电磁力吸引而带动摆动臂(242)推拉皮碗(241)形变的磁性块(243)。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氧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单向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小能张正应陈广煊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创星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