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容器技术的输电节点设备及低功耗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69701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容器技术的输电节点设备及低功耗控制方法,节点设备的各个模块分别采用Docker容器形成。定时开启定位数据处理模块;接收到主控平台下发的图像开启或关闭时,开启或关闭图像处理模块;将图像处理模块、定位数据处理模块、状态监测数据处理模块采集的环境监控图像、位置数据、监测电压和电流数据向主控平台传送。本发明专利技术一方面利用容器技术的占用资源少、启动速度快等特点降低节点设备功耗,另一方面可将应用拆分为多个模块,各自封装成一个容器,通过控制各个容器开关,减少节点设备额外的操作系统开销,从而进一步降低功耗。功耗。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容器技术的输电节点设备及低功耗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输电线路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容器技术的输电节点设备及低功耗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输电线路作为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其稳定安全的运行状态至关重要。随着物联网技术在电力场景中的应用逐渐成熟,输电线路上也需要借助新的通信技术来实现环境监测、线路巡检、远程管控之类的应用需求。
[0003]然而这些业务需要输电线路上的节点通信设备具备更高的运算处理能力,高强度的工作自然会大幅提高设备的工作功耗,输电线路取电困难等因素给新业务的推进带来了很大的阻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容器技术的输电节点设备及低功耗控制方法,一方面利用容器技术的占用资源少、启动速度快等特点降低节点设备功耗,另一方面可将应用拆分为多个模块,各自封装成一个容器,通过控制各个容器开关,减少节点设备额外的操作系统开销,从而进一步降低功耗。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容器技术的输电节点设备,包括交互模块、图像处理模块、定位数据处理模块、状态监测数据处理模块以及控制模块;
[0006]所述图像处理模块,通过所述交互模块接收外部摄像头采集的环境监控图像;
[0007]所述定位数据处理模块,通过所述交互模块接收外部定位设备发送的位置数据;
[0008]所述状态监测数据处理模块,通过所述交互模块接收环境传感器采集的该节点设备所处环境数据以及输电线缆的监测电压和电流数据;
[0009]所述控制模块,定时开启定位数据处理模块;通过所述交互模块接收到主控平台下发的图像开启或关闭时,开启或关闭图像处理模块;控制所述交互模块将图像处理模块、定位数据处理模块、状态监测数据处理模块采集的环境监控图像、位置数据、监测电压和电流数据向主控平台传送。
[0010]进一步地,所述交互模块、图像处理模块、定位数据处理模块、状态监测数据处理模块以及控制模块分别采用Docker容器形成。
[0011]进一步地,各个节点设备之间通过WiFi自组网的方式实现多点级联;非主节点设备,通过WiFi接口与主节点设备传输数据;主节点设备,将通过WiFi接口接收非主节点设备传输的数据,连同自身采集数据,通过信道向主控平台传送。
[0012]进一步地,非主节点设备的所述控制模块,在总功率超过设定的第一阈值时,降低WiFi的发射和接收功率;在总功率降低至设定的恢复阈值时,恢复额定的发射和接收功率。
[0013]进一步地,选择取电相对容易的输电节点设备作为主节点设备。
[0014]进一步地,主节点设备的所述控制模块选择信道的优先级为,5G的SA信道优先级>
5G的NSA信道优先级>4G信道优先级>3G信道优先级>2G信道优先级。
[0015]进一步地,主节点设备的所述控制模块,在选择3G信道或2G信道时,停止发送环境监控图像。
[0016]进一步地,所述交互模块,运行接口适配进程、协议适配进程和交互处理进程;所述接口适配进程执行各类硬件接口的驱动;所述协议适配进程识别传感器发送数据的协议,并进行解析,获得监测数据;交互处理进程,对发送数据调用协议适配进程获得的数据进行加密后封装发送,对接收的主控平台下发的指令进行解密后传送至所述控制模块。
[0017]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所述的基于容器技术的输电节点设备低功耗控制方法,包括:
[0018]定时开启定位数据处理模块;接收到主控平台下发的图像开启或关闭时,开启或关闭图像处理模块;
[0019]将图像处理模块、定位数据处理模块、状态监测数据处理模块采集的环境监控图像、位置数据、监测电压和电流数据向主控平台传送。
[0020]进一步地,各个节点设备之间通过WiFi自组网的方式实现多点级联,非主节点设备通过WiFi接口向主节点设备传送;主节点设备,将通过WiFi接口接收非主节点设备传输的数据,连同自身采集数据,通过信道向主控平台传送。
[0021]进一步地,非主节点设备的所述控制模块,在总功率超过设定的第一阈值时,降低WiFi的发射和接收功率;在总功率降低至设定的恢复阈值时,恢复额定的发射和接收功率。
[0022]进一步地,主节点设备的所述控制模块选择信道的优先级为,5G的SA信道优先级>5G的NSA信道优先级>4G信道优先级>3G信道优先级>2G信道优先级,主节点设备的所述控制模块,在选择3G信道或2G信道时,停止发送环境监控图像。
[0023]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24](1)本专利技术一方面利用容器技术的占用资源少、启动速度快等特点降低节点设备功耗,另一方面可将应用拆分为多个模块,各自封装成一个容器,通过控制各个容器开关,减少节点设备额外的操作系统开销,从而进一步降低功耗。
[0025](2)本专利技术通过容器技术实现各个模块,能够进行独立的开关控制,从而节省系统开销,降低输电节点设备总体功耗。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基于容器技术的输电节点设备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专利技术的概念。
[0028]提供一种基于容器技术的输电节点设备,包括交互模块、图像处理模块、定位数据处理模块、状态监测数据处理模块以及控制模块。各个模块分别采用Docker容器形成。
[0029]图像处理模块,接收外部摄像头采集的环境监控图像,通过交互模块转发给主控平台;主控平台进行图像存储和播放。图像处理模块采用Docker容器形成,便于主控平台进
行远程开关。主控平台下发图像开启指令后,控制模块控制图像处理模块开启,进行数据采集。主控平台下发图像关闭指令后,控制模块控制图像处理模块关闭,停止数据采集。仅在需要时开启,节省了设备耗电量。
[0030]定位数据处理模块,接收外部定位设备发送的位置数据,通过交互模块转发给主控平台,主控平台存储该数据,并判断有无位置改变,如果改变位置则输出预警信号。定位数据处理模块可在控制模块的控制下定时开启,例如3~12小时开启一次。定位数据处理模块采用Docker容器形成,便于控制定时开启和关闭。
[0031]状态监测数据处理模块,接收该节点设备所处环境的温度、湿度以及输电线缆的监测电压、电流数据,通过交互模块转发给主控平台。该模块长期工作,环境的温度、湿度数据可以采用特定周期间隔发送;监测电压、电流数据为重要的监测数据,需要及时发送,该数据的发送优先级最高。
[0032]交互模块,接收主控平台下发的指令,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容器技术的输电节点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交互模块、图像处理模块、定位数据处理模块、状态监测数据处理模块以及控制模块;所述图像处理模块,通过所述交互模块接收外部摄像头采集的环境监控图像;所述定位数据处理模块,通过所述交互模块接收外部定位设备发送的位置数据;所述状态监测数据处理模块,通过所述交互模块接收环境传感器采集的该节点设备所处环境数据以及输电线缆的监测电压和电流数据;所述控制模块,定时开启定位数据处理模块;通过所述交互模块接收到主控平台下发的图像开启或关闭时,开启或关闭图像处理模块;控制所述交互模块将图像处理模块、定位数据处理模块、状态监测数据处理模块采集的环境监控图像、位置数据、监测电压和电流数据向主控平台传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容器技术的输电节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交互模块、图像处理模块、定位数据处理模块、状态监测数据处理模块以及控制模块分别采用Docker容器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容器技术的输电节点设备,其特征在于,各个节点设备之间通过WiFi自组网的方式实现多点级联;非主节点设备,通过WiFi接口与主节点设备传输数据;主节点设备,将通过WiFi接口接收非主节点设备传输的数据,连同自身采集数据,通过信道向主控平台传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容器技术的输电节点设备,其特征在于,非主节点设备的所述控制模块,在总功率超过设定的第一阈值时,降低WiFi的发射和接收功率;在总功率降低至设定的恢复阈值时,恢复额定的发射和接收功率。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容器技术的输电节点设备,其特征在于,选择取电相对容易的输电节点设备作为主节点设备。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容器技术的输电节点设备,其特征在于,主节点设备的所述控制模块选择信道的优先级为,5G的SA信道优先级>5G的NSA信道优先级>4G信道优先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博汪强王兴安徐涛陈志宏应站煌王龙洋刘振宇王文洒吕磊黄林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