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ED调光调色温的散热筒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9647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LED调光调色温的散热筒灯,所述散热筒灯的驱动部分包括输入端子、抗雷浪涌保护电路、整流桥、EMI电路、可控硅调光恒流电路、输出电流纹波抑制电路和色温控制电路依次连接;所述色温控制电路包括5通道控制电路或开关切换色温控制电路,通过开关电阻分压回路或降压限流回路调光调色温。通过只在原电路上增设一个简化的电路结构,达成调光调色温功能的同时,也使电路没有冗余,减小安装的成本,使筒灯能够简易地调光调色温,同时提高了生产安装效率。了生产安装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LED调光调色温的散热筒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照明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LED调光调色温的散热筒灯。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LED芯片制造及封装技术的日趋成熟,LED元件的成本大大降低,LED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市场份额上,越来越多的传统筒灯被LED灯所替代,同时在LED照明领域,调光调色温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所谓调光即调节光源的亮度;所谓调色温,通俗地认为是调整光源的颜色,色温是光源发射光的颜色与黑体在某一温度下辐射光色相同时黑体的温度,在黑体辐射中,随着温度不同,光的颜色各不相同。色温与亮度的不同往往给人不一样的感受,例如高色温光源照射下,亮度不高则给人们有一种阴冷的气氛;低色温光源照射下,亮度过高会给人们有一种闷热感觉。由此可见,精确调节光源的亮度和色温,有利于提高LED照明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目前,针对LED调光方面,主要的两种解决方案为线性调节LED的电流或在高频下,让驱动电流从0到目标电流值之间来回切换。利用脉冲宽度调制来设定循环和工作周期是实现数字调光的最简单的方法。PWM调光的原理是:外接的PWM信号改变恒流源输出的占空比来调节LED驱动电流有效值的大小,从而实现调光。然而现有的LED光源的筒灯的瓶颈并不限于LED本身,而是回到了灯具的安装方便和售价上。大部分的LED灯安装不方便,且为了保证LED的散热需要增加散热外壳,同时为了色温可调,因此需要增设新的调色温电路,导致灯具设备必须增加新的部件,而原本的LED筒灯往往会因为无法荣留余地安装致使安装麻烦且成本上升。
[0003]例如,一种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一种LED调光调色温电路”,其公告号CN204810631U,包括有至少一暖光灯串和至少一冷光灯串的LED灯串进行调光调色温,该LED调光调色温电路包括用于产生一路调光PWM信号和一路调色温PWM信号的主控制器、与主控器连接的PWM控制单元及与主控器连接的调色温单元,PWM控制单元的输入侧通过整流滤波单元而与AC输入端连接,输出侧通过功率控制单元而与LED灯串连接。由于主控制器分别控制PWM控制单元及调色温单元,两路信号相互独立,因此LED灯串亮度的调节不会引起其色温的改变,同理,其色温的调节也不会引起亮度的改变。当主控制器为N位MCU时,调光调色温等级可以达到2N
×
2N=22N级,能够精确调节光源的亮度和色温。但是该专利并不能解决调光调色温电路增加时产生的成本上浮,同时非传统的LED灯结构需要另设散热部件,结构复杂安装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针对现阶段调光调色温筒灯安装成本较高、结构复杂的问题;提供了一种LED调光调色温的散热筒灯;散热灯体底部设置有开口的容置腔,驱动板设置在容置腔内,所述光电板安装在容置腔的底部且与容置腔热连接,灯体不更改传统灯具的使用环境而通过电路的改变达到改变光源和色温可调,简化结构,减小成本和安装难度。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一种LED调光调色温的散热筒灯,所述散热筒灯的驱动部分包括输入端子、抗雷浪涌保护电路、整流桥、EMI电路、可控硅调光恒流电路、输出电流纹波抑制电路和色温控制电路依次连接;所述色温控制电路包括5通道控制电路或开关切换色温控制电路,通过开关电阻分压回路或降压限流回路调光调色温。通过在传统筒灯的驱动板上增设色温控制电路,直接改装原电路,使用两种不同的电路来改装电路,同时只在原电路上增设一个简化的电路结构,达成调光调色温功能的同时也使电路没有冗余,减小安装的成本,使筒灯能够简易地调光调色温。
[0006]作为优选,所述散热筒灯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灯头连接器、散热灯体、电源盒、反光杯、光电源模组板、PC罩;光电源模组板包括光电板和驱动板;散热灯体底部设置有开口的容置腔,驱动板设置在容置腔内,所述光电板安装在容置腔的底部且与容置腔热连接。使用基本的筒灯结构上下结合组成筒灯,安装简单。
[0007]作为优选,所述色温控制电路为5通道控制电路时,散热灯体背部设置有拨码开关,拨码开关设置在光电源模组板背面,在散热灯体背部增设一拨码开关或者保持灯体结构,能够轻松简单的调节整个灯体结构。
[0008]作为优选,所述5通道控制电路包括芯片US1,发光二极管DC1,发光二极管DC2,发光二极管DW1,发光二极管DW2,电阻RS9,电阻RS4,稳压二极管Z2,电容C4,电容CS2,电阻RS8,拨码开关,电阻RS5,电阻RS6,电阻RS7,二极管DSS1,二极管DSS2;输出电流纹波抑制电路高压输出端连接发光二极管DC1的正向端,发光二极管DC1的负向端连接发光二极管DC2的正向端,发光二极管DC2的负向端连接二极管DSS1的负向端,二极管DSS1的正向端接地,发光二极管DC2的负向端连接芯片US1的输出端口D1;输出电流纹波抑制电路高压输出端连接发光二极管DW1的正向端,发光二极管DW1的负向端连接发光二极管DW2的正向端,发光二极管DW2的负向端连接二极管DSS2的负向端,二极管DSS2的正向端接地,发光二极管DW2的负向端连接芯片US1的输出端口D2;输出电流纹波抑制电路高压输出端连接芯片US1的高压侧供电端口VH;芯片US1的高压侧参考地端口VS接输出电流纹波抑制电路低压输出端;芯片US1的高压侧供电端口VH接电阻RS9的第一端;电阻RS9的第二端连接电阻RS4的第一端,电阻RS4的第二端接VCC;芯片US1的GND端口接地;芯片US1的VCC端口接电容C4的第二端,电容C4的第一端接地;芯片US1的VCC端口接稳压二极管Z2的负向端,稳压二极管的Z2正向端接地;芯片US1的VCC端口接VCC;芯片US1的PWMA端口连接电容CS2的第一端,电容CS2的第二端接地;芯片US1的PWMA端口接电阻RS8的第一端,电阻RS8的第二端连接VCC;电阻RS8的第一端连接拨码开关;拨码开关的1端口接VCC;拨码开关的5端口接地;拨码开关的4接通电阻RS5的第二端,电阻RS5的第一端接地;拨码开关的3端口连接电阻RS6的第二端,电阻RS6的第一端接地;拨码开关的2端口连接电阻RS7的第二端,电阻RS7的第一端接地。电路结构简单,通过拨动拨动开关可以改变筒灯的色温,且通过us1芯片的控制驱动调制色温,通过开关电阻分压进行混色调整,色彩多种,电路简单,能够轻松达到控制色温的效果。
[0009]作为优选,开关切换色温控制电路包括发光二极管DC1,发光二极管DC2,发光二极管DW1,发光二极管DW2,二极管DS1,芯片US2,电阻Rt1,电阻Rt2,电阻Rt3,电阻Rt4,电阻Rt6,电阻Rc1,电容Ct1,电容Ct2,电容Ct3;输出电流纹波抑制电路高压输出端连接电阻Rt1的第一端,电阻Rt1的第二端连接电阻Rt2的第一端,电阻Rt2的第二端连接芯片US2的VCC端口;电阻Rt2的第二端连接稳压二极管Z2的负向端,稳压二极管Z2的正向端连接输出电流纹
波抑制电路低压输出端;电阻Rt2的第二端连接电容Ct1的第一端,电容Ct1的第二端连接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LED调光调色温的散热筒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筒灯的驱动部分包括输入端子、抗雷浪涌保护电路、整流桥、EMI电路、可控硅调光恒流电路、输出电流纹波抑制电路和色温控制电路依次连接;所述色温控制电路包括5通道控制电路或开关切换色温控制电路,通过开关电阻分压回路或降压限流回路调光调色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LED调光调色温的散热筒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筒灯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灯头连接器、散热灯体、电源盒、反光杯、光电源模组板、PC罩;光电源模组板包括光电板和驱动板;散热灯体底部设置有开口的容置腔,驱动板设置在容置腔内,所述光电板安装在容置腔的底部且与容置腔热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LED调光调色温的散热筒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色温控制电路为5通道控制电路时,散热灯体背部设置有拨码开关,拨码开关设置在光电源模组板背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LED调光调色温的散热筒灯,其特征在于:所述5通道控制电路包括芯片US1,发光二极管DC1,发光二极管DC2,发光二极管DW1,发光二极管DW2,电阻RS9,电阻RS4,稳压二极管Z2,电容C4,电容CS2,电阻RS8,拨码开关,电阻RS5,电阻RS6,电阻RS7,二极管DSS1,二极管DSS2;输出电流纹波抑制电路高压输出端连接发光二极管DC1的正向端,发光二极管DC1的负向端连接发光二极管DC2的正向端,发光二极管DC2的负向端连接二极管DSS1的负向端,二极管DSS1的正向端接地,发光二极管DC2的负向端连接芯片US1的输出端口D1;输出电流纹波抑制电路高压输出端连接发光二极管DW1的正向端,发光二极管DW1的负向端连接发光二极管DW2的正向端,发光二极管DW2的负向端连接二极管DSS2的负向端,二极管DSS2的正向端接地,发光二极管DW2的负向端连接芯片US1的输出端口D2;输出电流纹波抑制电路高压输出端连接芯片US1的高压侧供电端口VH;芯片US1的高压侧参考地端口VS接输出电流纹波抑制电路低压输出端;芯片US1的高压侧供电端口VH接电阻RS9的第一端;电阻RS9的第二端连接电阻RS4的第一端,电阻RS4的第二端接VCC;芯片US1的GND端口接地;芯片US1的VCC端口接电容C4的第二端,电容C4的第一端接地;芯片US1的VCC端口接稳压二极管Z2的负向端,稳压二极管的Z2正向端接地;芯片US1的VCC端口接VCC;芯片US1的PWMA端口连接电容CS2的第一端,电容CS2的第二端接地;芯片US1的PWMA端口接电阻RS8的第一端,电阻RS8的第二端连接VCC;电阻RS8的第一端连接拨码开关;拨码开关的1端口接VCC;拨码开关的5端口接地;拨码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龙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凯耀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