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菌一次性医用中单自动更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69626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检查辅助工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菌一次性医用中单自动更换装置,包括检查床和更换结构,所述检查床包括床床板、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放卷结构包括第一定滑棍、放卷轴、配重杆、放卷棍、限位结构、铰链及第一弹簧;所述收卷结构包括第二定滑棍、电机、收卷轴及收卷棍,收卷棍绕收卷轴转动,限位结构由限位槽、弹簧、限位珠、限位孔及限位块组成;限位珠的与限位槽的底部之间设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装置可以自动定长更换,而且可以避免医护人员直接接触已经使用过的中单,避免交叉感染,也减少了医护人员更换中单的工作量,可以更加方便快捷的进行中单的更换,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菌一次性医用中单自动更换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检查辅助工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菌一次性医用中单自动更换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医院基本所有科室都放置由检查床,方便医护人员对病人躺着的时候进行检查,检查床是检查中最直接使用的医疗设备,在大中医院门诊中,由于受检的患者多,使用频率高,常常数分钟就轮换一名患者,检查床常被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成为各种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场所。并且近年来各医院就诊的性病患者如艾滋病、淋病、梅毒等有增多趋势,如果对检查床的消毒隔离处理不当,极易造成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
[0003]目前医院普遍的做法是使用一次性的塑料垫巾或防水垫铺于检查床上,并且实行一人一换。在垫巾或防水垫的铺设或撤换的过程中,由于选用的垫巾或防水垫材质轻薄、大小不一、渗透性能不同、以及更换的方法不当等,容易造成诸多问题:例如,铺设垫巾或防水垫时需要用手反复扯平,撤换垫巾或防水垫时需要用手卷起垫巾或防水垫并投入垃圾桶。而对于流水作业式的繁忙检查过程中,医护人员难以对检查床做到一人一消毒或一用一消毒,因此,各科室检查中院内感染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无菌中单自动更换装置,该装置可以自动定长更换,而且可以避免医护人员直接接触已经使用过的中单,避免交叉感染,也减少了医护人员更换中单的工作量,可以更加方便快捷的进行中单的更换,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菌一次性医用中单自动更换装置,包括检查床和更换结构,所述检查床包括床床板、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更换结构包括放卷结构、收卷结构及控制器及电源;
[0006]所述放卷结构包括第一定滑棍、放卷轴、配重杆、放卷棍、限位结构、铰链及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定滑棍安装在放卷结构一端的所述床板的端部,且所述第一定滑棍长度方向与床板端部平行,所述放卷轴与第一定滑棍平行且在其下方,所述放卷轴与所述配重杆一端连接,所述配重杆的另一端通过铰接轴与第一支架铰接;在所述铰链正下方的第一支架上与第一弹簧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与配重杆连接;所述放卷棍绕放卷轴转动,所述放卷棍的一端与限位结构匹配;
[0007]所述收卷结构包括第二定滑棍、电机、收卷轴及收卷棍,所述收卷棍绕收卷轴转动,所述收卷轴与所述电机的电机轴同心连接;所述电机通过导线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包括电源、控制板、显示屏、开关及按键;所述第二定滑棍安装在床板的另一端,且第二定滑棍和所述第一定滑棍同高且平行;所述电机安装在第二支架上,且电机的轴方向与第二定滑棍平行;所述控制器安装在第二支架上;
[0008]所述限位结构由限位槽、弹簧、限位珠、限位孔及限位块组成;所述限位块与放卷
棍端面匹配,所述限位孔设置在放卷棍的端面上并于所述限位珠吻合,所述限位块中与所述限位孔对应的位置上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设有限位珠,所述限位珠紧贴限位块的侧边且部分露在所述限位槽侧边外,所述限位珠的与限位槽的底部之间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0009]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限位珠超出限位槽侧边外的体积不超过限位珠体积的一半。
[0010]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一种无菌一次性医用中单自动更换装置,所述电机未伺服电机。
[0011]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一种无菌一次性医用中单自动更换装置,所述按键包括设置按键、+按键、

按键及确定按键。
[0012]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一种无菌一次性医用中单自动更换装置,所述限位结构还可以改为扭力弹簧,所述扭力弹簧安装在放卷棍端面,扭力弹簧一端与放卷辊连接,扭力弹簧另一端与放卷轴连接,且扭力弹簧的扭力方向是非放卷方向。
[0013]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一种无菌一次性医用中单自动更换装置,所述配重杆与放卷轴连接的一端比另一端宽。
[0014]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1、在本技术中,采用电动控制并通过控制器设置定长更换中单,不需要医护人员裁切合适长度的中单进行更换,节约了操作时间,提高了检查效率,同时避免了医护人员直接接触使用过的中单,可以有效地降低了传染疾病对医护人员的感染风险。
[0016]2、在本技术中,在中单的放卷时,采用配重杆可以有效的张紧中单,放置中单皱缩,同时采用限位结构,保证在中单张紧时方卷辊不会转动导致中单自动放卷,影响定长更换的效果。限位结构还改为扭力弹簧,所述扭力弹簧安装在放卷棍端面,扭力弹簧一端与放卷辊连接,扭力弹簧另一端与放卷轴连接,且扭力弹簧的扭力方向是非放卷方向。如此保证中单放卷后,扭力弹簧能防止放卷辊无阻力继续放卷,导致中单松松垮垮状态,扭力弹簧限制了放卷辊的进一步转动,加强了中单的张紧效果。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一种无菌一次性医用中单自动更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中的限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22]图中,1、检查床;2、第一支架;3、第二支架;41、第一定滑棍;42、第二定滑棍;5、铰接轴;6、中单;71、放卷棍;72、收卷棍;81、放卷轴;82、收卷轴;9、第一弹簧;10、控制器;11、电机;12、限位结构;121、限位孔;122、限位珠;123、第二弹簧;124、限位槽;13、配重杆;14、限位块;15、扭力弹簧。
[0023]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0024]请参阅图1~图4,在本技术的一种较佳实施方式中,一种无菌一次性医用中单6自动更换装置,包括检查床1和更换结构,所述检查床1包括床床板、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所述更换结构包括放卷结构、收卷结构及控制器10及电源;所述放卷结构包括第一定滑棍41、放卷轴81、配重杆13、放卷棍71、限位结构12、铰链及第一弹簧9;所述第一定滑棍41安装在放卷结构一端的所述床板的端部,且所述第一定滑棍41长度方向与床板端部平行,所述放卷轴81与第一定滑棍41平行且在其下方,所述放卷轴81与所述配重杆13一端连接,所述配重杆13的另一端通过铰接轴5与第一支架2铰接;在所述铰链正下方的第一支架2上与第一弹簧9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弹簧9的另一端与与配重杆13连接;所述放卷棍71绕放卷轴81转动,所述放卷棍71的一端与限位结构12匹配;所述收卷结构包括第二定滑棍42、电机11、收卷轴82及收卷棍72,所述收卷棍72绕收卷轴82转动,所述收卷轴82与所述电机11的电机11轴同心连接;所述电机11通过导线与所述控制器10连接,所述控制器10包括电源、控制板、显示屏、开关及按键;所述第二定滑棍42安装在床板的另一端,且第二定滑棍42和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菌一次性医用中单自动更换装置,包括检查床和更换结构,所述检查床包括床床板、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更换结构包括放卷结构、收卷结构及控制器及电源;所述放卷结构包括第一定滑棍、放卷轴、配重杆、放卷棍、限位结构、铰链及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定滑棍安装在放卷结构一端的所述床板的端部,且所述第一定滑棍长度方向与床板端部平行,所述放卷轴与第一定滑棍平行且在其下方,所述放卷轴与所述配重杆一端连接,所述配重杆的另一端通过铰接轴与第一支架铰接;在所述铰链正下方的第一支架上与第一弹簧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配重杆连接;所述放卷棍绕放卷轴转动,所述放卷棍的一端与限位结构匹配;所述收卷结构包括第二定滑棍、电机、收卷轴及收卷棍,所述收卷棍绕收卷轴转动,所述收卷轴与所述电机的电机轴同心连接;所述电机通过导线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包括电源、控制板、显示屏、开关及按键;所述第二定滑棍安装在床板的另一端,且第二定滑棍和所述第一定滑棍同高且平行;所述电机安装在第二支架上,且电机的轴方向与第二定滑棍平行;所述控制器安装在第二支架上;所述限位结构由限位槽、弹簧、限位珠、限位孔及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琳徐燕唐子华梁媛吴冬苗陈娟娟卢祖春甘夏梅邓秀秀
申请(专利权)人:柳州市妇幼保健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