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藻培育装置及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的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69615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微藻培育装置及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的方法,涉及水生植物培育领域,一种微藻培育装置,包括跑道,所述跑道的数量为多个,每一个所述跑道均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跑道沿从所述进水口至所述出水口的方向向下倾斜,相邻的所述跑道并列设置,并且相邻的所述跑道的倾斜方向相反,相邻的其中一个所述跑道的出水口与另一个所述跑道的进水口连通,循环管路,位于最上方的所述跑道的进水口与位于最下方的所述跑道的出水口通过所述循环管路连通。通过多个跑道进行立体化的排列布局,提供了一种多列并排的立体化微藻培育装置,极大提高了空间利用率,相对传统的微藻培育装置,单位面积下的产能更高,能够大幅提高微藻的培育效率。育效率。育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藻培育装置及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生植物培育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微藻培育装置及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中国是水产养殖大国,水产养殖产量占全球水产养殖总量的60%。据统计,2018年全国水产品总量为6458万吨,其中4991万吨来自于人工养殖。即便如此,随着人民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我国的水产品仍然存在供不应求的状况,水产养殖业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环境污染问题。每年水产饲料的投入,导致超过20万吨的氮释放到水环境中,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及相关的环境和社会问题。根据环境相关法律要求,集约化养殖的工厂和分布式的外塘养殖区域都需要对尾水进行处理。(2)食品安全问题。目前水产行业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滥用抗生素及其他化学试剂的问题。(3)鱼类品质问题。消费者需要鱼腥味低、风味、口感和质地都更加优质的水产品。(4)缺少高质量的鱼粉替代品,鱼粉作为水产养殖饲料中主要的蛋白源,供给日趋紧张,价格不断上涨,大大提高了水产养殖成本,而豆粕、玉米等植物来源的蛋白质替代品不但饲料转化率低,且近年来价格也逐步攀升。
[0003]水产养殖因为不精准投饵的问题,造成养殖过程中水体有机质含量高,滋生大量细菌,爆发有害蓝藻,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对生产造成不良影响。
[0004]微藻是一类光合自养微生物,对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广泛分布于各种水体环境中,其体积小、生长快,结构简单,易于培养,富含蛋白质、多糖、多不饱和脂肪酸和色素等多种营养物质,现已证实在饲料、食品和医药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开发和应用前景。基于微藻的这些性质,有望成为解决上述水产养殖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例如小球藻,作为微藻的一种,不仅具有调节水质的功能,而且,还可以为水产品幼苗提供活口饵料。
[0005]养殖户一般需要从外购置藻液,抛洒在池塘中,由于长期封闭保存活力不高,又因不是本地藻种,适应性较差,造成调节水质效果并不理想。并且现有的微藻培育装置大多为单层的循环结构,占地面积大,单位面积的产能较低,培育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微藻培育装置培育效率低,并且微藻在池塘中调节水质效果不理想的缺陷,提供一种微藻培育装置及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的方法。
[0007]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8]一种微藻培育装置,包括:
[0009]跑道,所述跑道的数量为多个,每一个所述跑道均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跑道沿从所述进水口至所述出水口的方向向下倾斜,相邻的所述跑道并列设置,并且相邻的
所述跑道的倾斜方向相反,相邻的其中一个所述跑道的出水口与另一个所述跑道的进水口连通;
[0010]循环管路,位于最上方的所述跑道的进水口与位于最下方的所述跑道的出水口通过所述循环管路连通。
[0011]在本方案中,通过多个跑道进行立体化的排列布局,提供了一种多列并排的立体化微藻培育装置,微藻可以自上而下在多个并列的跑道中进行循环培育,具备极高的立体化拓展空间,极大提高了空间利用率,相对传统的微藻培育装置,单位面积下的产能更高,能够大幅提高微藻的培育效率。
[0012]较佳地,所有所述跑道在竖直方向上按分为两列的方式进行布置。
[0013]在本方案中,将所有跑道在竖直方向上设置为两列,能够进一步提高空间利用率,进而提升微藻的培育效率。
[0014]较佳地,所述跑道用于与其他所述跑道连通的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位于同一侧,并且相邻的其中一个所述跑道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与另一个所述跑道的进水口和出水口相对设置。
[0015]在本方案中,能够缩短相邻跑道出水口与进水口之间的距离,方便相邻跑道出水口和进水口的连通。
[0016]较佳地,所述出水口和所述进水口的连接方式采用软接。
[0017]在本方案中,采用软接的方式将所述出水口和所述进水口连通,更为灵活便利。
[0018]较佳地,所述出水口和所述进水口之间的垂直距离为所述跑道宽度的0.5

2倍。
[0019]在本方案中,对需要连通的出水口和进水口设置一定的落差,能够补偿水流在当前跑道消耗的动能,使水流在下一层跑道中具备一定的流速,能够顺利的完成整个循环过程。
[0020]较佳地,微藻培育装置还包括缓冲罐,所述缓冲罐内部设置有控温装置、照明装置和曝气装置,所述缓冲罐设置在所述循环管路上。
[0021]在本方案中,当水流流经缓冲罐时,可以集中脱除液体中因微藻光合作用产生的溶解氧。可以进行温度补偿,进而延长微藻的培育周期。在夜间停止循环后,跑道上的液体均会流入缓冲罐,缓冲罐中的照明装置有益于微藻的培育。
[0022]较佳地,所述缓冲罐全部或者部分沉没于水位或者地面下方。
[0023]在本方案中,能够对缓冲罐起到保温的作用。
[0024]较佳地,每一个层所述跑道的倾斜度在0.05

0.15%之间。
[0025]在本方案中,倾斜度为0.05

0.15%有利于水流顺利从跑道的进水口流至出水口,并且能使得水流在跑道中具备一定的深度,为微藻培育提供良好的环境。
[0026]较佳地,每一个所述跑道的倾斜度为0.1%。
[0027]在本方案中,当跑道倾斜度为0.1%时,水流能够保持一定流速,并且水流具有一定的深度。
[0028]较佳地,每一个所述跑道的长宽比为50:1

2:1。
[0029]在本方案中,水流在跑道中分布均匀,能够平铺整个跑道,不易形成聚流。
[0030]较佳地,每一个所述跑道的长宽比为30:1。
[0031]在本方案中,水流在跑道中分布均匀,能够平铺整个跑道,不易形成聚流。
[0032]较佳地,所述跑道在高度方向上的层数在2

5层之间,相邻两层所述跑道之间沿高度方向的距离为所述跑道宽度的1/3

2倍,并且所有的所述跑道的总高度不超过6m。
[0033]在本方案中,跑道总高度越高,支架承重要求越高,不易实现。此外,跑道总高度越高,液体由底部抽到最顶层的动力需求越大,由此带来的剪切力越大,容易打破微藻,不利于其生长。
[0034]较佳地,所述微藻培育装置还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设有多个支撑架,各所述支撑架与所述跑道对应设置,所述支撑架的倾斜角度与对应的所述跑道的倾斜角度相同,所述跑道设置在对应的所述支撑架上。
[0035]在本方案中,支撑架的倾斜角度与跑道的倾斜角度相同,方便跑道的安装固定。
[0036]较佳地,每一个所述跑道沿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缓冲槽。
[0037]在本方案中,缓冲槽能起到缓冲的作用,使水流更加稳定。
[0038]较佳地,所述缓冲槽内设置有曝气管。
[0039]在本方案中,曝气管能起到混合均匀、防止沉淀、补充CO2的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藻培育装置,包括:跑道,所述跑道的数量为多个,每一个所述跑道均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跑道沿从所述进水口至所述出水口的方向向下倾斜,相邻的所述跑道并列设置,并且相邻的所述跑道的倾斜方向相反,相邻的其中一个所述跑道的出水口与另一个所述跑道的进水口连通;循环管路,位于最上方的所述跑道的进水口与位于最下方的所述跑道的出水口通过所述循环管路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藻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跑道在竖直方向上按分为两列的方式进行布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藻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跑道用于与其他所述跑道连通的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位于同一侧。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藻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和所述进水口的连接方式采用软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藻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和所述进水口之间的垂直距离为所述跑道宽度的0.5

2倍。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藻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微藻培育装置还包括缓冲罐,所述缓冲罐内部设置有控温装置、照明装置和曝气装置,所述缓冲罐设置在所述循环管路上。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藻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罐全部或者部分沉没于水位或者地面下方。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藻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跑道的倾斜度在0.05

0.15%之间。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藻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跑道的长宽比为50:1

2:1。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藻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跑道在高度方向上的层数在2

5层之间,相邻两层所述跑道之间沿高度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中亮王文忻程俊杰
申请(专利权)人:国核自仪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