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电站电缆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69384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53
一种光伏电站电缆保护装置,其结构包括保护机构和连接机构,通过设置了保护机构在保护上壳内槽底部,设置第一受压弹簧、第一弹性板、第二受压弹簧和第二弹性板,有利于提高对电缆的阻位效果,设置橡胶层有利于避免外部粉尘和水分进入影响电缆寿命,设置卷筒和扭簧,有利于通过收放电缆余量对电缆进行防护作用,通过设置了连接机构在保护下壳内部,设置连接杆、开口磁铁、固定杆和第三受压弹簧,有利于提高两组保护下壳之间的连接和拆分效率。两组保护下壳之间的连接和拆分效率。两组保护下壳之间的连接和拆分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电站电缆保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缆保护
,具体涉及一种光伏电站电缆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光伏电站,是指一种利用太阳光能、采用特殊材料诸如晶硅板、逆变器等电子元件组成的发电体系,与电网相连并向电网输送电力的光伏发电系统;光伏电站是属于国家鼓励力度最大的绿色电力开发能源项目;电缆是一种电能或信号传输装置,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组成;电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防护工作,由此需要电缆保护装置。
[0003]现有的部分电缆难以穿管,导致这部分电缆缺乏有效的防护措施,常年曝露在空气下,由于阳光、雨水、风沙的侵袭以致缩短其使用寿命,现场很少有合适的保护措施能有效地将组件串联或并联的电缆线加以固定,保护装置的安装拆卸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光伏电站电缆保护装置,解决了现有的部分电缆难以穿管,导致这部分电缆缺乏有效的防护措施,常年曝露在空气下,由于阳光、雨水、风沙的侵袭以致缩短其使用寿命,现场很少有合适的保护措施能有效地将组件串联或并联的电缆线加以固定,保护装置的安装拆卸不便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光伏电站电缆保护装置,包括保护下壳、绝缘垫、卡爪、凹槽、嵌合凸块、保护上壳、螺杆、保护机构、电缆和连接机构,所述保护下壳底部设有绝缘垫,所述绝缘垫底部四周与卡爪焊接,所述保护下壳顶部左右两侧均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槽与嵌合凸块相接触,所述嵌合凸块顶部与保护上壳焊接,所述保护上壳内部通孔与螺杆螺纹连接,所述螺杆分别与凹槽和嵌合凸块内部螺孔螺纹连接,所述保护下壳左端设有电缆,所述保护机构设于保护上壳内槽底部,所述保护机构包括隔热层、第一受压弹簧、第一弹性板、橡胶层、第二受压弹簧、第二弹性板、转轴、卷筒和扭簧,所述保护上壳内槽底部与隔热层固定连接,所述隔热层底部左右两侧均与第一受压弹簧弹性连接,所述第一受压弹簧底部与第一弹性板弹性连接,所述第一弹性板底部与电缆相接触,所述保护上壳底部左右两侧的开口处设有橡胶层,所述保护下壳顶部左右两侧的开口处设有橡胶层,所述橡胶层与电缆外表面相接触,所述保护下壳顶部左右两侧均与第二受压弹簧弹性连接,所述第二受压弹簧顶部与第二弹性板弹性连接,所述第二弹性板顶部与电缆相接触,所述保护下壳前后两侧的槽壁均与转轴转动连接,所述转轴与卷筒圆心处固定连接,所述卷筒内侧壁与电缆相接触,所述卷筒前后两侧的筒壁与扭簧弹性连接,所述扭簧与保护下壳前后两侧的槽壁弹性连接,所述连接机构设于保护下壳内部。
[0008]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拉伸弹簧、连接杆、固定杆、第三受压弹簧、屏蔽层和开口磁铁,所述保护下壳左侧内槽壁与拉伸弹簧弹性连接,所述拉伸弹簧左端与连接杆弹
性连接,所述连接杆右端固定块与固定杆后端相接触,所述固定杆后侧固定块与第三受压弹簧前端弹性连接,所述第三受压弹簧前端与保护下壳内槽壁弹性连接,所述保护下壳内右侧设有屏蔽层,所述屏蔽层右端内侧与开口磁铁固定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保护下壳顶部左右两侧的第二受压弹簧和第二弹性板以转轴圆心为中线呈镜像分布。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性板和第二弹性板均与保护上壳内槽底部呈平行关系,且第一弹性板和第二弹性板顶部或者底部呈弧度120
°
的弧形形状。
[0011]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与固定杆侧壁后端呈垂直关系,且连接杆的移动距离为3CM。
[0012]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与开口磁铁右侧的开口规格大小相同,且连接杆与开口磁铁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上。
[0013]进一步的,所述扭簧材质为高碳钢。
[0014]进一步的,所述屏蔽层材质为镍合金。
[0015](三)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1)本技术所述一种光伏电站电缆保护装置,通过设置了保护机构在保护上壳内槽底部,设置第一受压弹簧、第一弹性板、第二受压弹簧和第二弹性板,有利于提高对电缆的阻位效果,设置橡胶层有利于避免外部粉尘和水分进入影响电缆寿命,设置卷筒和扭簧,有利于通过收放电缆余量对电缆进行防护作用。
[0018]2)本技术所述一种光伏电站电缆保护装置,通过设置了连接机构在保护下壳内部,设置连接杆、开口磁铁、固定杆和第三受压弹簧,有利于提高两组保护下壳之间的连接和拆分效率。
附图说明
[0019]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20]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保护机构以及保护下壳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的连接机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保护下壳

1、绝缘垫

2、卡爪

3、凹槽

4、嵌合凸块

5、保护上壳

6、螺杆

7、保护机构

8、电缆

9、连接机构

10、隔热层

81、第一受压弹簧

82、第一弹性板

83、橡胶层

84、第二受压弹簧

85、第二弹性板

86、转轴

87、卷筒

88、扭簧

89、拉伸弹簧

101、连接杆

102、固定杆

103、第三受压弹簧

104、屏蔽层

105、开口磁铁

106。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5]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光伏电站电缆保护装置:包括保护下壳1、绝缘垫
2、卡爪3、凹槽4、嵌合凸块5、保护上壳6、螺杆7、保护机构8、电缆9和连接机构10,保护下壳1底部设有绝缘垫2,绝缘垫2底部四周与卡爪3焊接,保护下壳1顶部左右两侧均设有凹槽4,凹槽4内槽与嵌合凸块5相接触,嵌合凸块5顶部与保护上壳6焊接,保护上壳6内部通孔与螺杆7螺纹连接,螺杆7分别与凹槽4和嵌合凸块5内部螺孔螺纹连接,保护下壳1左端设有电缆9。
[0026]请参阅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光伏电站电缆保护装置:保护机构8设于保护上壳6内槽底部,保护机构8包括隔热层81、第一受压弹簧82、第一弹性板83、橡胶层84、第二受压弹簧8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电站电缆保护装置,包括保护下壳(1)和电缆(9),所述保护下壳(1)底部设有绝缘垫(2),所述绝缘垫(2)底部四周与卡爪(3)焊接,所述保护下壳(1)顶部左右两侧均设有凹槽(4),所述凹槽(4)内槽与嵌合凸块(5)相接触,所述嵌合凸块(5)顶部与保护上壳(6)焊接,所述保护上壳(6)内部通孔与螺杆(7)螺纹连接,所述螺杆(7)分别与凹槽(4)和嵌合凸块(5)内部螺孔螺纹连接,所述保护下壳(1)左端设有电缆(9);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护机构(8)和连接机构(10),所述保护机构(8)设于保护上壳(6)内槽底部,所述保护机构(8)包括隔热层(81)、第一受压弹簧(82)、第一弹性板(83)、橡胶层(84)、第二受压弹簧(85)、第二弹性板(86)、转轴(87)、卷筒(88)和扭簧(89),所述保护上壳(6)内槽底部与隔热层(81)固定连接,所述隔热层(81)底部左右两侧均与第一受压弹簧(82)弹性连接,所述第一受压弹簧(82)底部与第一弹性板(83)弹性连接,所述第一弹性板(83)底部与电缆(9)相接触,所述保护上壳(6)底部左右两侧的开口处设有橡胶层(84),所述保护下壳(1)顶部左右两侧的开口处设有橡胶层(84),所述橡胶层(84)与电缆(9)外表面相接触,所述保护下壳(1)顶部左右两侧均与第二受压弹簧(85)弹性连接,所述第二受压弹簧(85)顶部与第二弹性板(86)弹性连接,所述第二弹性板(86)顶部与电缆(9)相接触,所述保护下壳(1)前后两侧的槽壁均与转轴(87)转动连接,所述转轴(87)与卷筒(88)圆心处固定连接,所述卷筒(88)内侧壁与电缆(9)相接触,所述卷筒(88)前后两侧的筒壁与扭簧(89)弹性连接,所述扭簧(8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飞高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