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湿器底座及加湿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9229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加湿器底座及加湿器,通过设置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可以将进入到加湿器底座中的硬水和软水完全分开,由于在硬水区和软水区分别设置有过水口,同时在过水口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引水管和第二引水管,所述限位柱上设置有过水通道,所述过水通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引水管或所述第二引水管。此时硬水区中的水将通过第一引水管进入到软水器中,然后通过第二引水管流动至软水区,从而可以确保稳定的软水操作。同时,由于软水器自身设置在下容纳腔当中,同时在下容纳腔中设置有软水器敞口,因此当需要对软水器进行更换以及重新安装时,直接通过软水器敞口将软水器从下容纳腔中拆卸或安装即可。腔中拆卸或安装即可。腔中拆卸或安装即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湿器底座及加湿器


[0001]本技术涉及空气加湿器
,具体涉及一种加湿器底座及加湿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加湿器已成为居民缓解空气干燥的首选产品,加湿器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在加湿器内部设置超声波发生器,通过超声波发生器将液态水转变为水雾。
[0003]现有技术中的加湿器对于水质的要求较高,如果水质较硬,将导致在加湿器内部出现水垢,进而影响加湿器的正常工作。为此,现有技术中通常会在加湿器内部设置软水器,通过软水器可以实现对硬水的软化操作。当使用一段时间后,软水器自身将无法再充分进行净化操作,此时需要更换软水器。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软水器通常集成在加湿器内部,当需要进行更换时,使用者自身并不能对软水器进行快速更换,影响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加湿器无法对软水器进行快速更换的缺陷。
[0005]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加湿器底座,包括:水槽,内部设置有容纳腔;第一分隔板,沿高度方向将所述容纳腔分割成上容纳腔及下容纳腔;第二分隔板,设置在所述上容纳腔中,用以将所述上容纳腔分割成硬水区及软水区,所述硬水区和所述软水区分别设置有过水口,所述过水口适于联通所述上容纳腔和所述下容纳腔;固定部,设置在所述下容纳腔中;第一引水管,一端与所述硬水区的所述过水口相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下容纳腔;第二引水管,一端与所述软水区的所述过水口相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下容纳腔;软水器敞口,设置在所述下容纳腔的侧壁上;软水器,适于通过所述软水器敞口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下容纳腔上,所述软水器与所述下容纳腔相连接时,所述软水器适于与所述第一引水管和所述第二引水管的另一端相连通。
[0006]本技术提供的加湿器底座,还包括两组相对设置的限位柱,设置在所述第一分隔板的下方,所述限位柱上设置有过水通道,所述过水通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引水管或所述第二引水管。
[0007]本技术提供的加湿器底座,所述限位柱包括:转接板,与所述第一分隔板相连接;过水筒,设置在所述转接板上,所述过水筒上设置有所述过水通道。
[0008]本技术提供的加湿器底座,还包括:止水板,活动设置在所述过水筒与所述软水器相对应的一端,所述止水板上设置有供水流经过的止水口,两个所述止水板适于顶靠在所述软水器的两端,所述止水口的长度小于所述软水器的端部的内径。
[0009]本技术提供的加湿器底座,所述转接板或所述止水板的其中一个上设置有弹簧安装孔,所述转接板或所述止水板的其中另一个上设置有安装柱,弹簧安装在所述弹簧安装孔和所述安装柱之间。
[0010]本技术提供的加湿器底座,所述止水板套设在所述过水筒的外壁上,还包括:
挡水件,设置在所述过水筒上,所述止水口适于相对所述挡水件进行运动,所述挡水件具有在所述弹簧作用下封堵所述止水口的第一位置,以及在所述软水器推动下打开所述止水口的第二位置。
[0011]本技术提供的加湿器底座,所述挡水件包括:挡水基体,适于封堵所述止水口;连接脚,一端与所述挡水基体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过水筒的内壁相连接。
[0012]本技术提供的加湿器底座,还包括固定部,设置在所述下容纳腔中,所述固定部适于对所述软水器进行固定操作。
[0013]本技术提供的加湿器底座,所述软水器的侧壁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固定件适于嵌入所述凹槽中。
[0014]所述固定部对应所述软水器的一端设置,包括:凸台,其上设置有定位筋,所述定位筋适于嵌入所述凹槽中,所述定位筋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软水器的安装方向一致。
[0015]本技术提供的加湿器底座,所述第一引水管和所述第二引水管相对所述软水器对称设置。
[0016]本技术提供的加湿器底座,所述软水器敞口上设置有抽板,所述抽板适于封闭或打开所述软水器敞口。
[0017]本技术提供的加湿器底座,所述水槽底壁上设置有朝向所述软水器敞口延伸的抽板定位筋,所述抽板上设置有与所述抽板定位筋相配合的抽板凹槽。
[0018]本技术同时提供一种加湿器,包括:本技术提供的加湿器底座;水箱,设置在所述加湿器底座上,所述水箱的出水口与所述硬水区的过水口相连通。
[0019]本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0020]1.本技术提供的加湿器底座,包括:水槽,内部设置有容纳腔;第一分隔板,沿高度方向将所述容纳腔分割成上容纳腔及下容纳腔;第二分隔板,设置在所述上容纳腔中,用以将所述上容纳腔分割成硬水区及软水区,所述硬水区和所述软水区分别设置有过水口,所述过水口适于联通所述上容纳腔和所述下容纳腔;第一引水管,一端与所述硬水区的所述过水口相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下容纳腔;第二引水管,一端与所述软水区的所述过水口相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下容纳腔;软水器敞口,设置在所述下容纳腔的侧壁上;软水器,适于通过所述软水器敞口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下容纳腔上,所述软水器与所述下容纳腔相连接时,所述软水器适于与所述第一引水管和所述第二引水管的另一端相连通。
[0021]通过设置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可以将进入到加湿器底座中的硬水和软水完全分开,由于在硬水区和软水区分别设置有过水口,同时在过水口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引水管和第二引水管,因此当软水器装入下容纳腔后,其可以实现与第一引水管和第二引水管的对接工作,此时硬水区中的水将通过第一引水管进入到软水器中,然后通过第二引水管流动至软水区,从而可以确保稳定的软水操作。
[0022]同时,由于软水器自身设置在下容纳腔当中,同时在下容纳腔中设置有软水器敞口,因此当需要对软水器进行更换以及重新安装时,直接通过软水器敞口将软水器从下容纳腔中拆卸或安装即可。
[0023]更为重要的是,现有技术中,软水器放在在水槽内部,此时会与超声波发生器等结构共用一个空间。本技术中,软水器和第一引水管、第二引水管等相关管路均设置在水槽的下方部位。不占用水槽内部空间,此时可以在水槽内部充分防止超声波发生器、加热装
置、除垢装置等结构,提高了空间的利用效率。
[0024]2.本技术提供的加湿器底座,还包括两组相对设置的限位柱,设置在所述第一分隔板的下方,所述限位柱上设置有过水通道,所述过水通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引水管或所述第二引水管。
[0025]通过设置过水筒,可以提高第一引水管和第二引水管自身的安装稳定性。进而可以确保软水器自身可以与第一引水管和第二引水管稳定对接,从而方便进行软水操作。
[0026]3.本技术提供的加湿器底座,还包括:止水板,活动设置在所述过水筒与所述软水器相对应的一端,所述止水板上设置有供水流经过的止水口,两个所述止水板适于顶靠在所述软水器的两端,所述止水口的长度小于所述软水器的端部的内径。
[0027]通过设置止水板,并控制止水板相对过水筒进行移动,可以有效地调节软水器与限位柱之间的配合紧密度,进而可以有效地防止软水器与限位柱之间发生漏水情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湿器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槽(1),内部设置有容纳腔,所述水槽(1)的纵向截面呈矩形设置,且所述水槽(1)的顶部设置有开口;第一分隔板(2),沿高度方向将所述容纳腔分割成上容纳腔(101)及下容纳腔(102);第二分隔板(3),设置在所述上容纳腔(101)中,用以将所述上容纳腔(101)分割成硬水区(1011)及软水区(1012),所述硬水区(1011)和所述软水区(1012)分别设置有过水口(4),所述过水口(4)适于联通所述上容纳腔(101)和所述下容纳腔(102);第一引水管(5),一端与所述硬水区(1011)的所述过水口(4)相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下容纳腔(102);第二引水管(6),一端与所述软水区(1012)的所述过水口(4)相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下容纳腔(102);软水器敞口(7),设置在所述下容纳腔(102)的侧壁上;软水器(8),适于通过所述软水器敞口(7)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下容纳腔(102)上,所述软水器(8)与所述下容纳腔(102)相连接时,所述软水器(8)适于与所述第一引水管(5)和所述第二引水管(6)的另一端相连通;两组相对设置的限位柱(9),设置在所述第一分隔板(2)的下方,所述限位柱(9)上设置有过水通道,所述过水通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引水管(5)或所述第二引水管(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器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柱(9)包括:转接板(91),与所述第一分隔板(2)相连接;过水筒(92),设置在所述转接板(91)上,所述过水筒(92)上设置有所述过水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湿器底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止水板(10),活动设置在所述过水筒(92)与所述软水器(8)相对应的一端,所述止水板(10)上设置有供水流经过的止水口(1001),两个所述止水板(10)适于顶靠在所述软水器(8)的两端,所述止水口(1001)的长度小于所述软水器(8)的端部的内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湿器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板(91)或所述止水板(10)的其中一个上设置有弹簧安装孔(911),所述转接板(91)或所述止水板(10)的其中另一个上设置有安装柱(1002),弹簧安装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志荣库灿灿林浩胜刘东海刘大山杜建波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