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向坤鹏专利>正文

一种化石修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692101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化石修复装置,包括剔针针头,所述剔针针头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矩形连接座,矩形连接座的左侧设为锥形结构,所述矩形连接座的前侧开设有圆形卡槽,且圆形卡槽的右侧内壁上开设有前侧为开口设置的穿孔,所述剔针针头的右侧设有把手,把手的左端开设有矩形收纳槽,矩形连接座的右侧延伸至矩形收纳槽内;所述矩形收纳槽内滑动套设有矩形杆,矩形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操作简便,便于在不使用时对剔针针头进行收纳防护,有效避免携带时误损或扎伤人的现象,且便于快速对剔针针头进行拆装更换,无需整体更换,满足使用需求,有利于使用。有利于使用。有利于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化石修复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化石修复工具
,尤其涉及一种化石修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三叠纪,是公元前2.5亿至公元前2亿年的一个地质时代,它位于二叠纪和侏罗纪之间,是中生代的第一个纪,在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化石修复时,需要用到手术刀、剔针、锤子、画线笔等多种修复工具;其中剔针在化石的修复工作中应用较为普遍,主要用于化石表面细节部分的修理,尤其是化石表面结构复杂时,如刺和瘤点较多,可以用剔针针头来剥离多余的围岩,通常需要和体视显微镜配合使用。
[0003]现有剔针多由剔针针头和把手杆组成,其是化石修复工作中不可或缺的装置;但是其在使用后存在不便于对剔针针头收纳保护的缺点,且大多不便于对剔针针头进行更换,(使得在不使用时,剔针针头长时间暴露在外容易受损或扎伤人,以及剔针针头损伤后大多需要整体更换),不能满足使用需求,针对此现象,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化石修复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化石修复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化石修复装置,包括剔针针头,所述剔针针头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矩形连接座,矩形连接座的左侧设为锥形结构,所述矩形连接座的前侧开设有圆形卡槽,且圆形卡槽的右侧内壁上开设有前侧为开口设置的穿孔,所述剔针针头的右侧设有把手,把手的左端开设有矩形收纳槽,矩形连接座的右侧延伸至矩形收纳槽内;
[0007]所述矩形收纳槽内滑动套设有矩形杆,矩形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的左端贯穿穿孔延伸至圆形卡槽内并固定连接有卡球,卡球活动卡装在圆形卡槽内,矩形收纳槽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矩形槽,且矩形槽的底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尖块,矩形收纳槽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矩形孔,矩形杆的底部开设有矩形凹槽,矩形凹槽内滑动套设有矩形块,矩形块的底部粘接固定有硬质防滑胶皮,硬质防滑胶皮的底部延伸至矩形槽内,硬质防滑胶皮的底部与多个尖块中的三个尖块的尖端紧密接触,矩形凹槽的顶部内壁上转动安装有螺杆,且螺杆的顶端贯穿矩形孔延伸至把手的上方并固定连接有旋钮,矩形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且固定杆螺纹套设在螺杆上。
[0008]优选的,所述矩形收纳槽的内壁与矩形连接座的外侧活动接触。
[0009]优选的,所述穿孔的内壁与连接杆的外侧不接触。
[0010]优选的,所述固定杆的顶端开设有螺纹孔,且螺纹孔与螺杆螺纹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螺杆的外侧与矩形孔的内壁不接触。
[0012]优选的,所述矩形凹槽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圆孔,且圆孔内固定套设有轴承,轴承
的内圈内侧与螺杆的外侧固定连接。
[0013]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通过剔针针头、矩形连接座、圆形卡槽、穿孔、把手、矩形杆、连接杆、卡球、矩形凹槽、矩形槽、尖块、矩形块、硬质防滑胶皮、固定杆、螺杆、旋钮、矩形孔与矩形收纳槽相配合,收纳时,反向转动旋钮使其带动螺杆转动,螺杆转动能带动固定杆向上移动,固定杆通过矩形块带动硬质防滑胶皮向上与尖块分离,此时向右移动旋钮,旋钮通过螺杆带动矩形杆在矩形收纳槽内向右滑动,矩形杆依次通过连接杆和卡球带动矩形连接座和剔针针头向右移动至矩形收纳槽内,此时便可正向回转旋钮,此时矩形块转变为向下移动并带动硬质防滑胶皮向下与尖块挤紧接触,实现对剔针针头锁固,完成了收纳;
[0015]对剔针针头更换时,再次反向转动旋钮,使得硬质防滑胶皮再次向上与尖块分离,解除锁固,此时向左移动旋钮,旋钮依次通过螺杆、矩形杆、连接杆和卡球带动矩形连接座向左移出,此时向后移动矩形连接座使其带动圆形卡槽和穿孔向后与卡球和连接杆分离,拆分完成,此时便可将新的剔针针头上的矩形连接座向前卡套卡球和连接杆上,便可向右回移旋钮,使得矩形连接座向右移动至矩形收纳槽内,便可再次正向转动旋钮进行锁固,能够快速对剔针针头进行拆装更换。
[0016]本技术设计合理,操作简便,便于在不使用时对剔针针头进行收纳防护,有效避免携带时误损或扎伤人的现象,且便于快速对剔针针头进行拆装更换,无需整体更换,满足使用需求,有利于使用。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化石修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图2中的A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图2中的B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00剔针针头、101矩形连接座、1圆形卡槽、2穿孔、3 把手、4矩形杆、5连接杆、6卡球、7矩形凹槽、8矩形槽、9尖块、 10矩形块、11硬质防滑胶皮、12固定杆、13螺杆、14旋钮、15矩形孔、16矩形收纳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3]参照图1

4,一种化石修复装置,包括剔针针头100,剔针针头 100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矩形连接座101,矩形连接座101的左侧设为锥形结构,矩形连接座101的前侧开设有圆形卡槽1,且圆形卡槽1 的右侧内壁上开设有前侧为开口设置的穿孔2,剔针针头100的右侧设有把手3,把手3的左端开设有矩形收纳槽16,矩形连接座101的右侧延伸至矩形收纳槽16内;
[0024]矩形收纳槽16内滑动套设有矩形杆4,矩形杆4的左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5,连接杆5的左端贯穿穿孔2延伸至圆形卡槽1内并固定连接有卡球6,卡球6活动卡装在圆形卡槽1
内,矩形收纳槽16 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矩形槽8,且矩形槽8的底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尖块9,矩形收纳槽16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矩形孔15,矩形杆4的底部开设有矩形凹槽7,矩形凹槽7内滑动套设有矩形块10,矩形块10的底部粘接固定有硬质防滑胶皮11,硬质防滑胶皮11的底部延伸至矩形槽8内,硬质防滑胶皮11的底部与多个尖块9中的三个尖块9的尖端紧密接触,矩形凹槽7的顶部内壁上转动安装有螺杆 13,且螺杆13的顶端贯穿矩形孔15延伸至把手3的上方并固定连接有旋钮14,矩形块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2,且固定杆12螺纹套设在螺杆13上,本技术设计合理,操作简便,便于在不使用时对剔针针头100进行收纳防护,有效避免携带时误损或扎伤人的现象,且便于快速对剔针针头100进行拆装更换,无需整体更换,满足使用需求,有利于使用。
[0025]本技术中,矩形收纳槽16的内壁与矩形连接座101的外侧活动接触,穿孔2的内壁与连接杆5的外侧不接触,固定杆12的顶端开设有螺纹孔,且螺纹孔与螺杆13螺纹连接,螺杆13的外侧与矩形孔15的内壁不接触,矩形凹槽7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圆孔,且圆孔内固定套设有轴承,轴承的内圈内侧与螺杆13的外侧固定连接,本技术设计合理,操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化石修复装置,包括剔针针头(100),所述剔针针头(100)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矩形连接座(101),矩形连接座(101)的左侧设为锥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连接座(101)的前侧开设有圆形卡槽(1),且圆形卡槽(1)的右侧内壁上开设有前侧为开口设置的穿孔(2),所述剔针针头(100)的右侧设有把手(3),把手(3)的左端开设有矩形收纳槽(16),矩形连接座(101)的右侧延伸至矩形收纳槽(16)内;所述矩形收纳槽(16)内滑动套设有矩形杆(4),矩形杆(4)的左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5),连接杆(5)的左端贯穿穿孔(2)延伸至圆形卡槽(1)内并固定连接有卡球(6),卡球(6)活动卡装在圆形卡槽(1)内,矩形收纳槽(16)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矩形槽(8),且矩形槽(8)的底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尖块(9),矩形收纳槽(16)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矩形孔(15),矩形杆(4)的底部开设有矩形凹槽(7),矩形凹槽(7)内滑动套设有矩形块(10),矩形块(10)的底部粘接固定有硬质防滑胶皮(11),硬质防滑胶皮(11)的底部延伸至矩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坤鹏安亚运刘传远贺萧
申请(专利权)人:向坤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