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云计算平台的物联网电力监测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69190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基于云计算平台的物联网电力监测控制系统,包括电塔、风速测定仪本体和安装机构;所述风速测定仪本体通过安装机构固定在电塔的顶部;所述安装机构包括一号杆、一号凹槽、二号杆、气囊、活塞缸和三号杆;所述一号杆固接在风速测定仪本体的底部;所述一号凹槽开设在电塔的顶部;所述一号杆与一号凹槽滑动配合;所述电塔的顶部壁体内设置有两个空腔,且两个空腔以一号凹槽为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空腔通过一号孔与外界连通;所述二号杆滑动连接在一号孔内;所述气囊固接在空腔的底部;便于快速更换风速测定仪本体。风速测定仪本体。风速测定仪本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云计算平台的物联网电力监测控制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检测装置
,具体的说是基于云计算平台的物联网电力监测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高压输电在线监控系统,通过各种探测器,探测到输电线的温度、泄漏电流、视频图像或图片等数字化信息,还有输电线周围的风速、风向、湿度和覆冰状况,通过SMS/GPRS/CDMA通道,上传到输电铁塔监测数据处理软件中,信息经过程序的分析处理;由中心监控软件平台显示实时监测信息,对非正常的计算数据发出相应的预警指示;输电线路智能监控系统采用先进模块化设计的方法,可针对用户的不同需求设计出其所需产品。
[0003]由于一些电塔所处的环境较为恶劣,导致安装在电塔上的风速测定仪损坏,而现有风速测定仪的安装方式较为复杂,且不易拆卸,导致风速测定仪的安装和拆卸的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由于一些电塔所处的环境较为恶劣,导致安装在电塔上的风速测定仪损坏,而现有风速测定仪的安装方式较为复杂,且不易拆卸,导致风速测定仪的安装和拆卸的效率低下的问题,本技术提出的基于云计算平台的物联网电力监测控制系统。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所述的基于云计算平台的物联网电力监测控制系统,包括电塔、风速测定仪本体和安装机构;所述风速测定仪本体通过安装机构固定在电塔的顶部;所述安装机构包括一号杆、一号凹槽、二号杆、气囊、活塞缸和三号杆;所述一号杆固接在风速测定仪本体的底部;所述一号凹槽开设在电塔的顶部;所述一号杆与一号凹槽滑动配合;所述电塔的顶部壁体内设置有两个空腔,且两个空腔以一号凹槽为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空腔通过一号孔与外界连通;所述二号杆滑动连接在一号孔内;所述气囊固接在空腔的底部;所述活塞缸固接在空腔内;所述活塞缸与气囊连通;所述三号杆固接在活塞缸的活塞杆上;所述一号杆的侧壁开设有二号凹槽;所述三号杆与二号凹槽滑动配合。
[0006]进一步,所述二号杆的顶端固接有一号板;所述电塔的顶部固接有二号板;所述一号板的侧壁开设有通孔;所述二号板的侧壁开设有二号孔;所述通孔的直径与二号孔的直径相等;所述通孔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四号杆。
[0007]进一步,所述四号杆的侧壁对称开设有三号凹槽;所述三号凹槽内固接有一号弹簧;所述一号弹簧的另一端固接有楔形块;所述二号孔的内壁开设有四号凹槽;所述四号凹槽的截面呈斜V形。
[0008]进一步,所述四号杆的端部固接有三号板,所述三号板与二号板之间通过二号弹簧连接。
[0009]进一步,所述二号杆的底端固接有推板。
[0010]进一步,所述气囊的内部固接有三号弹簧。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2]1.本技术所述的基于云计算平台的物联网电力监测控制系统,通过一号杆、一号凹槽、二号杆、气囊、活塞缸、三号杆、空腔、一号孔、二号凹槽、一号板、二号板、通孔、二号孔和四号杆的配合使用,不仅可以通过风速测定仪本体实现对输电线周围环境中风速的测定,还实现对风速测定仪本体的快速安装,同时也很容易拆卸,从而提高了安装和拆卸的效率。
[0013]2.本技术所述的基于云计算平台的物联网电力监测控制系统,通过三号凹槽、一号弹簧、四号凹槽和楔形块的配合使用,使得四号杆定位在二号孔内,保证四号杆不会回到初始位置,便于实现对一号板位置的限定,从而有利于实现对风速测定仪本体的固定。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基于云计算平台的物联网电力监测控制系统一优选实施例的主视图;
[0016]图2是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0017]图3是图2中B处局部放大图;
[0018]图4是图3中C处局部放大图;
[0019]图5是本技术基于云计算平台的物联网电力监测控制系统中一号杆的立体图;
[0020]图中:1、电塔;2、风速测定仪本体;31、一号杆;32、一号凹槽;33、二号杆;34、气囊;35、活塞缸;36、三号杆;37、空腔;38、一号孔;39、二号凹槽;41、一号板;42、二号板;43、通孔;44、二号孔;45、四号杆;51、三号凹槽;52、一号弹簧;53、四号凹槽;54、楔形块;61、三号板;62、二号弹簧;7、推板;8、三号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2]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基于云计算平台的物联网电力监测控制系统,包括电塔1、风速测定仪本体2和安装机构;所述风速测定仪本体2通过安装机构固定在电塔1的顶部;所述安装机构包括一号杆31、一号凹槽32、二号杆33、气囊34、活塞缸35和三号杆36;所述一号杆31固接在风速测定仪本体2的底部;所述一号凹槽32开设在电塔1的顶部;所述一号杆31与一号凹槽32滑动配合;所述电塔1的顶部壁体内设置有两个空腔37,且两个空腔37以一号凹槽32为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空腔37通过一号孔38与外界连通;所述二号杆33滑动连接在一号孔38内;所述气囊34固接在空腔37的底部;所述活塞缸35固接在空腔37内;所述活塞缸35与气囊34连通;所述三号杆36固接在活塞缸35的活塞杆上;所述一号杆31的侧壁开设有二号凹槽39;所述三号杆36与二号凹槽39滑动配合;使用时,先将风速测
定仪本体2通过一号杆31插入一号孔38内,再推动二号杆33向下运动,使得二号杆33挤压气囊34,气囊34内部的气体进入活塞缸35中,并且推动三号杆36向前滑动,使得三号杆36插入二号凹槽39内,实现对一号杆31位置的限定,于是风速测定仪本体2将紧紧固定在电塔1的顶部,进行对电塔1顶部风速的测定,实现对电网输电线路周围环境的监测。
[002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二号杆33的顶端固接有一号板41;所述电塔1的顶部固接有二号板42;所述一号板41的侧壁开设有通孔43;所述二号板42的侧壁开设有二号孔44;所述通孔43的直径与二号孔44的直径相等;所述通孔43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四号杆45;当二号杆33向下运动并且使得三号杆36插入二号凹槽39内后,此时一号板41侧壁的二号孔44与二号板42侧壁的通孔43连通,再将四号杆45插入二号孔44,实现对一号板41位置的限定,于是四号杆45的不会回退到初始位置,从而使得一号杆31不会产生回弹,有利于实现对风速测定仪本体2的固定。
[002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四号杆45的侧壁对称开设有三号凹槽51;所述三号凹槽51内固接有一号弹簧52;所述一号弹簧52的另一端固接有楔形块54;所述二号孔44的内壁开设有四号凹槽53;所述四号凹槽53的截面呈斜V形;所述四号杆45的端部固接有三号板61,所述三号板61与二号板42之间通过二号弹簧62连接;所述二号杆33的底端固接有推板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云计算平台的物联网电力监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塔(1)、风速测定仪本体(2)和安装机构;所述风速测定仪本体(2)通过安装机构固定在电塔(1)的顶部;所述安装机构包括一号杆(31)、一号凹槽(32)、二号杆(33)、气囊(34)、活塞缸(35)和三号杆(36);所述一号杆(31)固接在风速测定仪本体(2)的底部;所述一号凹槽(32)开设在电塔(1)的顶部;所述一号杆(31)与一号凹槽(32)滑动配合;所述电塔(1)的顶部壁体内设置有两个空腔(37),且两个空腔(37)以一号凹槽(32)为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空腔(37)通过一号孔(38)与外界连通;所述二号杆(33)滑动连接在一号孔(38)内;所述气囊(34)固接在空腔(37)的底部;所述活塞缸(35)固接在空腔(37)内;所述活塞缸(35)与气囊(34)连通;所述三号杆(36)固接在活塞缸(35)的活塞杆上;所述一号杆(31)的侧壁开设有二号凹槽(39);所述三号杆(36)与二号凹槽(39)滑动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云计算平台的物联网电力监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号杆(33)的顶端固接有一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巍吴伟翔程森阳文彬张恒君李玲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继高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